希氏弯喉海萤

希氏弯喉海萤

同义学名 Cypridinahilgendorfii
命名者及年代 G.W.Müller,1890
亚门 甲壳亚门
拉丁学名 Vargulahilgendorfii
节肢动物门
中文学名 希氏弯喉海萤
亚纲 壮肢亚纲
分布范围 日本、马来西亚和中国台湾地区、福建沿海
弯喉海萤属
目录导航

形态特征

希氏弯喉海萤希氏弯喉海萤(5)希氏弯喉海萤希氏弯喉海萤(3)希氏弯喉海萤是一种小动物,只有3毫米长[3]。是一种会发光的海洋浮游生物。其光的最大波长取决于pH值和水的盐度,波长变化在448-463纳米之间。这意味着光被着色为蓝色的各种色调。具有心脏,具有介形亚纲动物的一般特点,而具有心脏是其与甲壳纲其它动物的一大区别。而两个密切近似的属,即贝水蚤属(Cypris)和离角蜂虻属(Cytherea),都没有这种器官;海萤的某一物种具有很发达的鳃,而另一物种却不生鳃。

头胸甲由两瓣介壳构成,整个身体完全包被在壳瓣内,两介壳有闭壳肌,背面具绞合脊(链)相联结,腹面开启,两壳对称或不对称,介壳有一定程度钙质化,表面常有突起和雕纹。壮肢目的种类,在壳前下侧具一触角凹(缺刻),可使第2触角自由伸缩,帮助游泳。身体分节不明显,末部向腹面弯曲,末端具尾叉,形状随种而异。浮游种类通常呈三角形,其腹面具爪状硬刺,便于游泳,

足肢目为4对,第一口后附肢为小颚,双支型,形态多变;第二口后附肢随种而异,称第2小颚。第三及第四口后附肢一般呈足状,末端具爪,用于爬行,具一对无柄复眼。雌雄异体,雌性具1对卵巢,输卵管常成对,生殖孔常开于末对附肢之后。纳精囊向外以交接孔相通,内与输卵管相连。雄性精巢多由4长叶组成,输精管后段为射精管,阴茎位于尾叉的前方腹面,输精管不开口于阴茎,通过两个阴茎之间为生殖孔。雌性的卵产出后藏于身体背面两壳之间,有的直接散布在水中,孵出的无节幼体具介壳,经数次蜕皮,肢体数逐渐增加,达到成体。

生活习性

行为习性

希氏弯喉海萤希氏弯喉海萤(3)

希氏弯喉海萤昼伏夜出,海萤夜光是海面上的一种奇景,离开海水只能够生存10秒,只有吹南风且涨潮才会出现,每年4月到8月之间会在马祖的海滩上发光,如果浪够大会飘在空中在人身旁,像萤火虫那样。

栖息环境

希氏弯喉海萤常生活在浅水底部的沙层里。

分布范围

希氏弯喉海萤分布于日本、马来西亚和中国台湾地区、福建沿海。

动物研究

希氏弯喉海萤希氏弯喉海萤(3)

希氏弯喉海萤受刺激时,就把直径只有万分之一厘米的荧光素黄色颗粒,和直径只有万分之二厘米的无色荧光酶颗粒,以及由发光腺中产生的粘液一齐排入水中,产生浅蓝色的光。从生物体排放出来的某些腺体中含有能发光的物质。通过化学反应将化学能转变为光能。因放出的能量很微,称为冷光。这种细胞外发光的现象,引起了科学家们的极大兴趣。他们发现,希氏弯喉海萤发光是荧光素和萤光酶在起作用。科学家还将海洋生物发光同人工光源进行比较。[2]

发现记录

蓝眼泪在每年的4-6月高发,现正值初期。在福建平潭东美村海域出现3等级别蓝眼泪。在夜晚的海滩上,海岸线变成一片梦幻的荧光蓝色,仿佛大海流下了晶莹剔透的泪水。

在温度适宜时,处于汛期的闽江给河口附近的海域带来了充足的淡水和营养盐输入,给海中浮游生物的大规模增殖创造了极佳的条件。

在风与海流的辅助下,大量会发光的浮游生物被送至海边,冲向海滩,在海浪的拍打下被激发出荧光——此时人们就非常容易看到成片的蓝眼泪,随着浪花向海滩袭来。出海的渔船行驶过的地方,也会产生泛着幽光的蓝色波纹。[4]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