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度滑冰速度滑冰是—项历史悠久的运动,早在十一二世纪,在荷兰、英国、瑞士以及斯堪的纳维亚一些国家的早期文献中就有关于将动物骨骼绑在脚上在冰上快速移动的记载,这是滑冰运动的早期雏形。
13世纪中叶,一种安装在木板上的铁制冰刀在荷兰出现。
1572年,一位苏格兰人制造了第一副全铁制冰刀。大约经过1个世纪,作为军事训练和宫廷娱乐的冰嬉在中国也开始兴起。
17世纪中期,一位荷兰人首次穿着冰刀沿冰面从一个城市滑到另一个城市。但这个时期的速度滑冰仍然没有摆脱游戏的性质。
18世纪,滑冰在英格兰迅速普及,并很快地发展成为一种竞赛活动。
1742年,第一个滑冰组织爱丁堡滑冰俱乐部(Edinburgh Skating Club)在英格兰创立。
1763年2月4日,英国首次举行了距离为15英里的速度滑冰比赛。
19世纪初,以竞速为内容的滑冰比赛在荷兰也开始出现。
1805年,在荷兰北部弗里兰斯省的省会吕伐登(Leeuwarden),比赛的距离较短,是在一段直道上进行的,参赛的130多人均为女子。
19世纪40年代,速度滑冰从英格兰和荷兰迅速传入其他国家,滑冰俱乐部也由此纷纷建立。速度滑冰
1842年,爱丁堡滑冰俱乐部诞生至今,速度滑冰已发展到7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已有59个国家和地区的滑冰组织加入了国际滑冰联盟。
1850年,美国的E·W·布什内尔(Bushnell)制造了第一副钢质冰刀。
19世纪70年代,随着国际体育的发展,速度滑冰运动开展愈加广泛。于是,在一些国家建立全国性滑冰组织的要求开始产生。
1879年,第一个全国性的滑冰领导机构—英国滑冰协会创立。
19世纪后期,资本主义完成了向垄断资本主义的过渡,各种国际垄断组织相继出现。这种经济上的跨越国界,就有了加强国际交往和举办国际比赛的客观因素。
1880年,在纽约布鲁克林区(Brooklyn)举行了25英里的比赛。
1885年,在挪威克里斯蒂安尼亚(奥斯陆)举行的对抗赛。在此期间,有3位挪威人阿克塞尔·保尔森(Axel Paulsen)和卡尔·沃纳(Carl Werner)以及哈拉尔·黑格(Harald Hager)对世界速度滑冰作出了较大的贡献。他们通过到各国比赛和表演,极大地推动了这项运动的发展和扩大了影响力。其中保尔森发明了管状速度滑冰冰刀。同年,在德国汉堡和荷兰吕伐登连续举行了两次大型的国际速度滑冰比赛。在此之后,类似的比赛在挪威奥斯陆和德国汉堡又多次举行。在这些国际比赛活动中,人们遇到最多的问题就是关于比赛的场地规格、比赛项目以及竞赛的距离。针对这些问题,荷兰人提出了双跑道2人一组同时出发以及设立短、中、长距离比赛项目的建议。
1888年,荷兰的建议被采纳。根据这一建议,荷兰和英国共同起草制定了一个规则。于是,国际速度滑冰比赛的规则被确定下来。速度滑冰
1889年,第一次按照新规则举行的国际比赛是在荷兰阿姆斯特丹举行的世界冠军赛。
1889年、1890年和1891年在荷兰阿姆斯特丹冰上俱乐部的组织下,连续举办了3次世界冠军赛。
1891年,世界冠军赛的第一位冠军产生,他就是夺得所有4个项目冠军的美国运动员约瑟夫·多诺格(Joseph Donoghue)。
1892年7月,在荷兰的倡议下,由荷兰滑冰协会主持,在荷兰鹿特丹北部的斯海弗宁恩(Scheveningen)召开了一次国际滑冰代表大会,这就是世界滑冰史上著名的第一届国际滑冰联盟代表大会。这次代表大会的成就,在于选举产生了国际滑冰联盟的领导机构和奠定了速度滑冰竞赛的坚实的基础。
1893年1月,在国际滑联的领导下,第一届世界男子速度滑冰锦标赛在阿姆斯特丹举行。世界锦标赛也由此走上了制度化的轨道。然而,在近半个世纪的时间里,一直没有举办女子的比赛。
1924年,速度滑冰被列为正式比赛项目纳入奥运会。最初设男子500米、1500米、5000米,10000米和全能5个项目。从第二届开始,取消了全能项目。
1933年,世界女子速度滑冰锦标赛开始举行。
1960年,女子速度滑冰列入冬奥会,从而进一步推动了速度滑冰运动的发展。
20世纪90年代中期,继16世纪钢制冰刀的出现和19世纪管状结构冰刀发明之后,速度滑冰冰刀又经历了一次改革。一种被称为“时利波”(Slipper)的新式冰刀最大的特点就是在结构上更加符合运动学、动力学和人体形态学的要求。时利波冰刀的出现,使速度滑冰运动的成绩得到了迅速的提高。
1998年,冬奥会金牌的获得者和新的世界纪录创造者使用的几乎全部是新式冰刀。
速度滑冰比赛中19世纪末,欧洲的滑冰运动传入中国,速滑运动逐渐成为北方人民群众所爱好的冬季运动项目。
1935年,在北京举行过1次滑冰比赛。
1943年2月,在延安举行的冰上运动会比赛项目有男、女100米速滑以及各项表演。
1953年2月,在哈尔滨市举行了第一届全国冰上运动会,有6个单位参加了速滑比赛,创造了中国第一批速滑纪录。
1959年,在哈尔滨举行了第一届全国冬季运动会。中国速滑运动员王金玉在苏联阿拉木图参加6国国际邀请赛中,获得男子全能冠军,并在5000米比赛中战胜世界纪录保持者苏联运动员希尔科夫。同年,在第53届世界男子速滑锦标赛中,杨菊成以42"4的成绩取得500米比赛的第2名(平第1名成绩)。
1961年,在世界女子速滑锦标赛上,中国选手刘风荣获得全能第4名;在男子锦标赛中,中国选手王金玉获得全能第8名,并在同年9国国际邀请赛中获得全能冠军。
1975年,在挪威举行的世界锦标赛中,中国选手赵伟昌获得500米的第2名。
1980年,中国速滑队参加了在美国普莱西德湖举行的第十三届冬季奥运会。
2014年2月13日,索契冬奥会速度滑冰女子1000米决赛,中国选手张虹以1分14秒02夺得金牌,这是中国冬奥会历史上首枚速滑金牌,创造了历史。[4]
比赛场地示意图速度滑冰跑道
速度滑冰跑道分为标准跑道和其他规格跑道。标准跑道是由两条直线跑道连接两条弧度为180°的半圆式曲线组成两条封闭的跑道。其最大周长为400米,最小周长为333.33米,两种跑道内弯道的半径不得小于25米,不得大于26米。如不能划出标准速滑跑道,可规定其他规格的跑道,划一全长不少于300米的双跑道,其内弯道半径不少于18米。换道区不小于40米,每条赛道宽不少于2米。
速度滑冰跑道分界线
两条跑道要用整齐的等线划分出来,并一直延伸至换道区(直曲段分界线处)。雪线要保证不冻结在冰面上。如无雪,可将宽5厘米的橡皮、木块或其他合适的物质涂上协调颜色代替雪线。在此情况下,弯道的前和后15米物块之间的距离为50厘米,弯道中间的物块之间的距离为1米,直道上物块之间的距离为10米。其他界线是否符合规则规定由裁判长确定。
速度滑冰防止意外事故的规则
为避免各处意外事故,赛前应对跑道进行测量验证,并要得到裁判长的批准。不准用固定木桩或类似东西标记跑道。标准跑道练习道至少4米宽,应在弯道和直道外设置防止意外事故的保护物,不能设雪墙时,应备有至少15厘米厚的保护垫子。
速度滑冰跑道的丈量与标记
应在离跑道内侧缘(分道线)0.50米处计算跑道。要用色线清晰标出起,终点线。所有的起、终点线均是与直道线或直道线的延长成直角,并要划出弯道的正确角度和弯道弧度;预备起跑线应距起跑线后1米;终点线前5米每隔1米标出一条清晰色线(线宽均为5厘米;终点线为红色,其余为蓝色,预备起跑线为虚线)。标准400米跑道,500米的起点线应设在终点的直道之内并与直道线成直角。1000米的起点线应设在换道区中部,其终点线根据起跑线而定。1500米的内道起跑线应与直道延长线成直角。其他规格的跑道,应尽量避免把终点划在弯道上。 [1]
服装
速滑运动员穿尼龙紧身全连服(衣﹑裤﹑帽﹑袜﹑手套连在一起)。由于尼龙服保温不好,在温度较低的气候条件下,运动员需穿贴身的棉毛内衣。男运动员还要穿三角裤叉或护身。天气奇寒时则应在膝﹑胸等部位垫上防风纸或其他物品。做准备活动时,冰鞋要套上保温较好的鞋套,以防脚冻伤。练习时要穿保暖服,裤子两侧缝上拉锁,以利穿脱。
冰鞋
速滑冰鞋主要由优质厚牛皮制成,并用玻璃纤维和碳钢加固。速滑冰刀由刀刃、刀身管、前小刀托,前大刀托、前托盘、后刀托和后托盘等部分组成。速滑冰鞋为半高腰瘦长形,鞋跟部为坚硬式,以包围和固定脚跟。鞋底为硬皮、冰刀以螺钉或铆钉固定在鞋底上。
冰刀
比赛用的高级速滑冰刀由优质高碳钢和轻合金制作而成,刀刃非常耐磨。冰刀在冰鞋下方,比冰鞋长,底板和刀刃是冰刀的主要组成部分,除此之外,冰刀还包括刀身管、前后刀托、前后托盘等部件。厚牛皮是制作冰鞋的主要材料,鞋跟采用坚硬材质,鞋底是硬皮,冰刀固定在鞋底上。冰刀的前后都比冰鞋长,前端比鞋尖长8到9厘米,后端比鞋跟长5到6厘米。左脚和右脚的冰刀固定在冰鞋上的位置是有差异的,这是比赛弯道的方向决定的。过弯道时,运动员的身体向左倾斜。为适应弯道滑行,装冰刀时应该让左脚的冰刀尖处于大脚趾和二脚趾之间,右脚的冰刀尖应处在大脚趾的位置,不论哪只脚,冰刀的末端都应在鞋跟的中部位置。
速滑冰刀与花样滑冰的冰刀不同,也有别于冰球用冰刀三者的不同主要体现在高度、长度、厚度、重量等几个方面。在三种冰刀中,速滑冰刀的高度处于其他两种冰刀的中间,不会过高也不会过低,速滑冰刀是三种冰刀中最长、最薄和最轻的。为了保持良好的直线性滑行,速滑冰刀的刀刃是平的。
冰刀和冰鞋是成套组合在一起的,具体来说是冰刀的尺寸样式依据冰鞋的鞋码而定。
男子项目 | 女子项目 |
---|---|
500米 |
500米 |
1000米 |
1000米 |
1500米 |
1500米 |
5000米 |
3000米 |
10000米 | 5000米 |
团体追逐 | 团体追逐 |
集体出发 | 集体出发 |
以上内容来源:[5]
男子项目 | 女子项目 |
---|---|
500米 |
500米 |
1000米 |
1000米 |
1500米 |
1500米 |
5000米 |
3000米 |
10000米 | 5000米 |
团体追逐 | 团体追逐 |
集体出发 | 集体出发 |
比赛规则
竞赛通则
速度滑冰图解运动员必须按逆时针方向滑跑。内道起跑的运动员,滑行到换道区时应换到外道滑跑,外道运动员要换到内道。在换道区争道时,出内弯道运动员要主动让道。起跑时,
在“各就各位”口令下达后,运动员要在起跑线与预备线之间静止站好;“预备”口令下达后,立即做好起跑姿势,鸣枪前不准活动,保持静止,枪响后即起跑。在弯道滑跑中,冰刀不准切入雪线。2名以上运动员在同一条跑道滑跑时,后面运动员必须与前面运动员相距5米之外,在不影响前面选手正常滑跑情况下,可以超越。运动员的冰刀触及终点线,才算到达终点。运动员在比赛中由于不属于自身的原因而影响了正常滑跑或摔倒时,经裁判长允许,可以休息30分钟后,重新参加该项比赛,但因冰场不洁或冰刀损坏,则不能重新比赛。
全能冠军应是取得3个以上单项第1的运动员。若无人达到这一要求,以 4项得分最优者(得分最少)为全能冠军。获得 3个单项第1名,但有1项被取消比赛资格或因个人原因未滑完第 4个项目的运动员,不能授与全能冠军,也不能计全能名次。全能得分规定如下﹕500米成绩的秒数就是该项所得分数;1000米成绩的 1/2数字就是该项的得分数;1500米成绩的1/3数字就是该项的得分数;3000米成绩的1/6数字就是该项的得分数;5000米成绩的1/10数字就是该项的得分数;10000米成绩的1/20数字就是该项的得分数,总分数只计算到小数点后 3位,如遇几名选手的总分差别微小,应考虑到小数点后4位。
比赛方式
一般来说,每组由2名运动员进行比赛
两条赛道中,内道起跑的运动员,滑行到换道区时须换到外道滑跑,外道运动员则须换到内道
换道时,为了避免运动员冲撞,外道选手拥有换道优先权,如选手在换道时发生冲撞,则判内道选手失去比赛资格
基本规定
运动员在进行速度滑冰在比赛过程中,运动员可随时越过对手,但如不法手段,如:故意推挤其他对手、偷跑、滑出跑道等都会被取消比赛资格。而在接力赛中,每队有4位运动员,运动员不可故意推挤其他对手、偷跑、滑出跑道、非法超越、无故慢下来、超越接棒区待都是不法行为,会被取消比赛资格。 速滑训练 速滑技术水平随训练工作不断改进而有所提高。最初,人们参加速滑运动,只是冬季在冰上练习,后来有人在无冰期增加了身体训练内容,促进了速滑运动成绩的提高。
赛事名称 | 赛事介绍 |
---|---|
世界男子速滑锦标赛 |
世界男子速滑锦标赛创办于1893年,以后每年举行1届,除两次世界大战期间有过中断外,一直延续至今。它是国际滑联最早主办的速滑比赛。世界锦标赛的比赛项目为500米、1500米、5000米和10000米4项距离的全能比赛 |
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速滑比赛 | 第1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于1924年1月26日至2月4日在法国夏慕尼举行。当时速滑比赛只有男子项目500米﹑1500米﹑5000米 ﹑10000米。从1976年的第12届开始,增加1000米项目。从1960年起,在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速滑比赛中增加了女子项目(500米﹑1000 米﹑1500米和3000米)。 |
欧洲男子速滑锦标赛 |
欧洲男子速滑锦标赛创办于1893年,每年举行一届,至今已有百年历史。其比赛项目的设置及比赛方法与世界锦标赛完全相同。欧洲男子速滑锦标赛是国际滑联最早主办的比赛之一,其水平与世界锦标赛不相上下。 |
全国速度滑冰锦标赛 |
中国滑冰协会主办,黑龙江省体育局、黑龙江省冬季运动与后备人才管理中心、黑龙江省冰上训练中心承办的一项全国性赛事。 |
全国运动会速滑比赛 | 是全国运动会的一个大的比赛项目,每4年举行1次,分为男女全能项目和男女短距离项目,计团体总分,是中国最重要的速滑比赛。 |
赛事名称 | 赛事介绍 |
---|---|
世界男子速滑锦标赛 |
世界男子速滑锦标赛创办于1893年,以后每年举行1届,除两次世界大战期间有过中断外,一直延续至今。它是国际滑联最早主办的速滑比赛。世界锦标赛的比赛项目为500米、1500米、5000米和10000米4项距离的全能比赛 |
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速滑比赛 | 第1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于1924年1月26日至2月4日在法国夏慕尼举行。当时速滑比赛只有男子项目500米﹑1500米﹑5000米 ﹑10000米。从1976年的第12届开始,增加1000米项目。从1960年起,在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速滑比赛中增加了女子项目(500米﹑1000 米﹑1500米和3000米)。 |
欧洲男子速滑锦标赛 |
欧洲男子速滑锦标赛创办于1893年,每年举行一届,至今已有百年历史。其比赛项目的设置及比赛方法与世界锦标赛完全相同。欧洲男子速滑锦标赛是国际滑联最早主办的比赛之一,其水平与世界锦标赛不相上下。 |
全国速度滑冰锦标赛 |
中国滑冰协会主办,黑龙江省体育局、黑龙江省冬季运动与后备人才管理中心、黑龙江省冰上训练中心承办的一项全国性赛事。 |
全国运动会速滑比赛 | 是全国运动会的一个大的比赛项目,每4年举行1次,分为男女全能项目和男女短距离项目,计团体总分,是中国最重要的速滑比赛。 |
机构名称 | 机构介绍 |
---|---|
国际滑冰联盟 | 简称国际滑联,1892年在荷兰成立,是创立最早的冬季运动项目的国际单项体育组织,其任务只是为了处理业余运动员竞赛问题,而不针对职业运动员。现有协会会员83个(有的国家和地区按不同项目设立几个协会加入)。国际滑联是国际单项体育联合会总会成员。正式工作用语是英语、德语、法语和俄语。国际滑联总部设在瑞士的洛桑。 |
亚洲滑冰联盟 | 亚洲单项体育组织,1990年3月在日本札幌市成立。联盟的宗旨是加强亚洲各国和地区速度滑冰、冰球花样滑冰选手之间的联系和友谊,促进亚洲滑冰事业的发展。 |
中国滑冰协会 | 1980年单独成立。原属中国冬季运动协会。中华全国体育总会领导下的单项运动组织,会址设在北京。任务是:推动全国滑冰运动的开展,提高技术水平;公布滑冰运动比赛规则和裁判法;审查和公布成绩纪录;组织比赛和学术,经验交流活动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