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盘子图册(5)直立灌木,高1-5米,多分枝;小枝灰褐色;小枝、叶片下面、萼片外面、子房和果实均密被短柔毛。叶片纸质或近革质,长圆形、长卵形或倒卵状长圆形,稀披针形,长3-8厘米,宽1-2.5厘米,顶端钝、急尖、短渐尖或圆,基部楔形至钝,上面灰绿色,仅中脉被疏短柔毛或几无毛,下面粉绿色;侧脉每边5-7条,下面凸起,网脉明显;叶柄长1-3毫米;托叶三角形,长约1毫米。花小,雌雄同株或异株,2-5朵簇生于叶腋内,雄花束常着生于小枝下部,雌花束则在上部,或有时雌花和雄花同生于一叶腋内;雄花:花梗长4-15毫米;萼片6,狭长圆形或长圆状倒卵形,长2.5-3.5毫米;雄蕊3,合生呈圆柱状;雌花:花梗长约1毫米;萼片6,与雄花的相似,但较短而厚;子房圆球状,5-10室,每室有2颗胚珠,花柱合生呈环状,长宽与子房几相等,与子房接连处缢缩。蒴果扁球状,直径8-15毫米,边缘有8-10条纵沟,成熟时带红色,顶端具有环状而稍伸长的宿存花柱:种子近肾形,具三棱,长约4毫米,硃红色。花期4-8月,果期7-11月。[1]
算盘子图册(2) | 算盘子图册(2) |
算盘子图册(2) | 算盘子图册(2) |
生于海拔300-2 200米山坡、溪旁灌木丛中或林缘。[1]
产于陕西、甘肃、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河南、湖北、湖南、广东、海南、广西、四川、贵州、云南和西藏等省区。[1]
种子可榨油,含油量20% ,供制肥皂或作润滑油。根、茎、叶和果实均可药用。也可作农药。全株可提制栲胶;叶可作绿肥,置于粪池可杀蛆。本种在华南荒山灌丛极为常见,为酸性土壤的指示植物。[1]
具有清热除湿,解毒利咽,行气活血之功效。常用于痢疾,泄泻,黄疸,疟疾,淋浊,带下,咽喉肿痛,牙痛,疝痛,产后腹痛。
入药部位
果实。
性味
味苦,性凉,小毒。
归经
归肾经。
功效
清热除湿,解毒利咽,行气活血。
主治
痢疾,泄泻,黄疸,疟疾,淋浊,带下,咽喉肿痛,牙痛,疝痛,产后腹痛。
相关配伍
1、治黄疸:算盘子60g,大米(炒焦黄)30-60g。水煎服。(《甘肃中草药手册》)
2、治尿道炎,小便不利:野南瓜果实15-30g。水煎服。(《湖北中草药志》)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5g。
使用注意
有小毒,不可过量服用。
采集加工
秋季采摘,拣净杂质,晒干。
功能主治:
清热利湿,祛风活络。用于感冒发热,咽喉痛,疟疾,急性胃肠炎,消化不良,痢疾,风湿性关节炎,跌打损伤,白带,痛经。
还可治黄疸、瘰疬、睾丸偏坠、白浊、白带、痔疮、疟疾等症。孕妇慎用。
性状鉴别
蒴果扁球形,形如算盘珠,常具8-10条纵沟。红色或红棕色,被短绒毛,先端具环状稍伸长的宿存花柱。内有数颗种子,种子近肾形,具纵棱,表面红褐色。气微,味苦、涩。
验方
1、菌痢、肠炎: 算盘子根三两,水煎,红糖调服,每日一剂。又方: 算盘子叶二两,水煎服,每日一剂。
2、毒蛇咬伤:算盘子根二两,千斤拔根一两, 白毛鹿茸草八钱,水煎服,每日一剂
3、农药中毒:算盘子根四两,阴 黄竹笋(遭受病害未出土的 慈竹笋)一条,加水三碗,煎成一碗,冷却后灌服,服后五至十分钟有呕吐、下泻。任其 吐泻至肚腹不痛时,再用嫩茶叶适量,煎浓汁服,则吐泻自止。如系有机磷中毒,则必须脱去衣裤,彻底洗浴,以防皮肤吸收中毒。
现代应用
治疗痢疾。
相关论述
1、《分类草药性》:“清火,消虚气。治牙痛,淋浊,膀胱疝气。”
2、《安徽中草药》:“除湿止泻,清热解毒,活血散瘀。主治睾丸炎,痔疮肿痛,赤白带下,产后腹痛。”[2]
算盘子图册(7) | 算盘子图册(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