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陵民歌

黄陵民歌

中文全称 黄陵民歌
相关记载 《吕氏春秋·古乐》
目录导航

基本简介

黄陵民歌黄陵民歌黄陵民歌是普遍流传于黄陵城乡及周边地区的音乐表现形式,它的产生、发展、演化同诗歌、舞蹈是相互关联、相依相生的。据《吕氏春秋·古乐》记载:“昔黄帝令伶伦定音律”,就充分说明在黄帝时代就有了较为原始的音乐观念,当时著名的《咸池》、《云门》、《木冈 鼓之曲十章》就是我国原始的音乐作品。黄陵作为中华文明的发祥地。聪明、智慧、勤劳、朴实的黄陵人民在继承古典音乐的基础上,不断丰富和充实着属于自己的音乐风格,这就是原汁原味、原生态的黄陵民歌。   黄陵民歌它独具特色的演唱方式,丰富多彩的演唱技巧,深厚浓郁的地域特色,以及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在陕西民歌中是少有的,是弥足珍贵的,发掘、抢救和保护黄陵民歌,不仅对丰富和完善黄陵民俗文化、陕西民俗文化乃至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将产生一定的深远作用。   从个体人格而言,黄陵民歌能激发个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为个体创造性的发挥提供了广阔的文化背景,构成了个体创造性的民族文化根源和科学规范的文化基础。从总体上来看,发掘、抢救、保护黄陵民歌,对于继承传统文化精神,展示传统文化魅力,丰富人民群众文化生活,提高人民群众的整体素质和民族凝聚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都将产生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历史渊源

黄陵民歌黄陵民歌黄陵民歌是普遍流传于黄陵城乡及周边地区的音乐表现形式,它的产生、发展、演化同诗歌、舞蹈是相互关联、相依相生的。据《吕氏春秋·古乐》记载:“昔黄帝令伶伦定音律”,就充分说明在黄帝时代就有了较为原始的音乐理念,当时著名的《咸池》、《云门》、《木冈 鼓之曲十章》就是我国原始的音乐作品。黄陵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聪明、智慧、勤劳、朴实的黄陵人民在继承古典音乐的基础上,不断丰富和充实着属于自己的音乐风格,这就是原汁原味、原生态的黄陵民歌,她同黄陵老秧歌及其它黄陵民间文化一样,具有极强的生命力和感染力,从不同侧面现实地反映了黄陵历史的发展和演化。   黄陵民歌产生于原始社会中期,发展于汉代,成熟于元明时期,兴盛于明清到民国,1948年至“文革”初期,为新生转折期。“文革”期间为消落期,进入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为黄陵民歌的复和发展期。九十年代为振兴期,尤其是进入二十一世纪,随着民间文化保护工作的进一步开展、挖掘、搜集、整理黄陵民歌,振兴黄陵民间民俗文化已成为一项历史任务。

基本特征

黄陵民歌黄陵民歌黄陵民歌自形成以来,历经发展、演化,形成了如下一些基本特征。  

1、黄陵民歌是黄陵老秧歌的重要组成部分,二者相互烘托、相互补充,所以黄陵民歌具有依存性特征。 

2、黄陵民歌是黄陵人民在生产生活中,自己创作和演唱的喜闻乐见的文化娱乐形式,所以具有广泛的群众性特征。   

3、黄陵民歌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尤其歌词有一定的艺术性和思想性,起到了寓教于乐,启迪民智,促进社会进步和发展的社会作用,所以具有社会性特征。   

4、黄陵民歌是黄陵人民真情实感的体现和流露,通过大家一起共同演唱交流,从而得到身心上的娱乐,所以具有自乐自娱性特征。   

5、黄陵民歌旋律美妙、婉转悠扬、悦耳动听,具有优美性特征。   

6、黄陵民歌在不断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曲调格式,具有程式化特征。   

7、黄陵民歌演唱自由随意、大方得体,突出了即兴发挥,即兴表演,而且歌词都来源于生活中常用的地方语言,通俗易懂,所以具有群众化特征。   

8、黄陵民歌歌词浅显易懂,简短精练,感情充沛,大部分为四句一段,每句字数相同,有仄韵如对联,有仄韵如诗句,不配曲调也朗朗上口,所以具有文理性特征。   

9、黄陵民歌是黄陵土壤滋生的传统乡土艺术,她在演出场合,演唱风格,歌曲旋律韵味等方面自成一格,所以具有独特性特征。   

10、黄陵民歌自产生以来,博采众长,自成系统,在发展丰富完善的过程中不断扩散,从而影响了周边甚至其它地区的民歌演唱方式,所以具有扩散性特征。   

11、黄陵民歌曲调简约、质朴,不华丽、不张扬,显示出特有的简朴性特征。   

12、黄陵民歌历经锤炼,尽管是在当代社会,受到其它民歌以及现代歌曲的冲击,受到了冷落,但是她所具备的顽强生命力和深厚的群众基础,依然普遍传唱于城镇乡里。依然成为人们精神文化生活的一部分,所以黄陵民歌具有传承性特征。

主要价值

黄陵民歌黄陵民歌 黄陵民歌在整个黄陵民俗文化中作为音乐艺术占有重要的地位,是古老文化的遗存,也是黄陵悠久文化的见证,是黄陵民俗文化的瑰宝之一,是黄陵经济社会、民俗民风的一个缩影,也是陕西中北部地区的优秀民间音乐文化。发掘、抢救、保护黄陵民歌,其价值主要有如下几点:

历史价值

黄陵民歌中有的歌词可反映古代某时期的历史背景,故有考古价值,黄陵民歌同样也是我中华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一颗灿烂明珠,可视之为活文物、活化石。

艺术价值

在中国音乐史上,常见的有陕北民歌、山东民歌、甘肃民歌等,而黄陵民歌却没有人知道,名不见经传。 作为陕西地方民歌一个缩影的黄陵民歌的发掘、抢救和保护,将会推动和丰富陕西地方民间文化的进一步发展,它独具特色的演唱方式、丰富多彩的歌词内容、灵活多变的演唱技巧、深厚浓郁的地域特色以及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在中华民歌中是罕见的,是弥足珍贵的,发掘、抢救和保护黄陵民歌,不仅对丰富和完善黄陵民俗文化、陕西民俗文化乃至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将产生一定的深远作用。

现实价值

(1)从个体人格而言,黄陵民歌能激发个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为个体创造性的发挥提供了广阔的文化背景,构成了个体创造性的民族文化根源和科学规范的文化基础。

(2)从总体上来看,发掘、抢救、保护黄陵民歌,对于继承传统文化精神,展示传统文化魅力,丰富人民群众文化生活,提高人民群众的整体素质和民族凝聚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都将产生重要的促进作用。

(3)黄陵民歌一旦开发利用,形成产业优势,可产生极为可观的经济效益。

使用器具

黄陵民歌是黄陵民众在春节、元宵节期间表演老秧歌时最常用基本的表演形式,与黄陵老秧歌融为一体,古时表演只需锣鼓伴奏,这就是一定意义上的载歌载舞。现代表演中有以下几种民乐:

1、吹奏乐类:大小笙,各种调的笛子,大、中、小三种唢呐;

2、打击乐类:大、中、不各种鼓,铙钹,大锣,京锣,马锣,铰子,花鼓,碰铃,大鱼、梆子;

3、弦乐类:板胡,二胡,低胡,大提琴;

4、弹拨乐类:大、小扬琴,大、中、小三弦,大、中、小阮,琵琶。

传承谱系

黄陵民歌由于他在黄陵具有一定的群众基础,而且流传比较广泛。在当今上了年纪的人中,都能唱出几首来,但也不乏有演唱功底和技巧比较突出的人,其主要分布在太贤村、隆坊街、唐呼村、北村、南村、奎张村、百子桥、东村、丁村、梨园、马家塬、田庄街、县城等地区,具体人员如下:

姓 名

性别

年龄

居住住址

学艺时间

赵启才

78

东村

青年时期

张小红

36

奎张村

青年时期

张百玲

38

奎张村

青年时期

杨武俊

70

北村

青年时期

杨俊生

63

南村

青年时期

王九党

66

白村

青年时期

雷振山

55

白村

青年时期

雷继民

44

白村

青年时期

张斌旺

66

隆坊街

青年时期

刘芳芹

60

西寨子

青年时期

李爱珍

60

西寨子

青年时期

张燕妮

20

强村

青年时期

牛换琴

40

强村

青年时期

张海侠

45

强村

青年时期

谢智仁

63

阎村

青年时期

刘学义

63

阎村

青年时期

刘松昌

63

唐呼村

青年时期

刘发奎

54

唐呼村

青年时期

刘风森

58

唐呼村

青年时期

刘松奎

63

唐呼村

青年时期

张中孝

71

丁村

青年时期

郑金元

42

丁村

青年时期

王风玲

35

丁村

青年时期

段惠先

56

县城区街道办

青年时期

李根铃

52

县城区街道办

青年时期

梁金泉

53

县城区街道办

青年时期

吴锁拄

53

县城区街道办

青年时期

杨振全

56

县城区街道办

青年时期

房金秀

48

城区街道办

青年时期

宋保成

75

龙首村

青年时期

张 召

72

龙首村

青年时期

寇鹏民

55

寇家洼

青年时期

寇老先生

78

寇家洼

青年时期

张福忠

70

马家塬村

青年时期

张福仁

74

马家塬村

青年时期

白敏玲

35

马家塬村

青年时期

祝立军

65

马家塬村

青年时期

梁金泉

64

北孟塬村

青年时期

吴百顺

65

县城区

青年时期

吴丹阳

16

县城区

青年时期

张亚男

56

县城区

青年时期

张柏陵

60

县城区

青年时期

张燕燕

51

县城区

青年时期

王春丽

45

县城区

青年时期

注:参考资料是2008年发布的信息,故以上年龄应该是2008年的年龄。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