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心岛(6)2004年5月10日,国家教育部同意试办延安大学西安创新学院。
2005年1月15日下午,教育部对学院办学条件及教学工作状态专项检查组进校检查,检查结果为“较好”(最高级)。[5]
延安大学西安创新学院创新湖风光(9)2014年学院官网显示,学院下设中国语言文学与文化传播系、经济管理系、外语系、艺术系、理工系、建筑工程系、医学系、教学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体育教学部10个教学单位;开设本科专业27个。[5][6]
院系 | 专业 |
---|---|
中国语言文学与文化传播系 | 汉语言文学、广播电视新闻学(广播电视学)、对外汉语(国际汉语教育) |
经济管理系 | 国际经济与贸易、市场营销、工商管理、物流管理、会计学、旅游管理、服务教育 |
外语系 | 英语、旅游管理、服务教育(英语方向) |
艺术系 | 美术学、工业设计、环境设计、视觉传达设计、服装与服饰设计 |
理工系 | 数学与应用数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工程、汽车服务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 |
建筑工程系 | 土木工程、给水排水、园林、工程管理、建筑学 |
医学系 | 护理学、制药工程 |
院系 | 专业 |
---|---|
中国语言文学与文化传播系 | 汉语言文学、广播电视新闻学(广播电视学)、对外汉语(国际汉语教育) |
经济管理系 | 国际经济与贸易、市场营销、工商管理、物流管理、会计学、旅游管理、服务教育 |
外语系 | 英语、旅游管理、服务教育(英语方向) |
艺术系 | 美术学、工业设计、环境设计、视觉传达设计、服装与服饰设计 |
理工系 | 数学与应用数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工程、汽车服务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 |
建筑工程系 | 土木工程、给水排水、园林、工程管理、建筑学 |
医学系 | 护理学、制药工程 |
延安大学西安创新学院雪景(3)师资概况
学校共有教职工500余人,具有中高级职称的教师占教师总人数的85%以上。[2]
杰出人才
教授:古风、马至融、马保国、白海涛、蔡静波、陈宁、杜剑青、高建群、蒿建华、侯延丽、黄同、贾浅浅、孔岩、李娣娜、李红霞、李季美、李娟、李立宁、李淑娟、李玉和、刘朝晖、刘劲飞、刘向斌、刘新平、刘艳群、罗萌、吕建平、马惠铖、马宗晔、乔春梅、孙斐、孙翌华、唐蜀湘、汪洋、王家民、王琪、王文亮、王娅宁、吴连书、肖娜、闫文耀、杨延宁、杨育民、袁晓梅、张丹、张翔、张秀丽、赵贯丽、赵华朋、赵娟、赵豫凤、钟华、朱联营、朱一平、卓欣莲[7]
学科专业特色鲜明
延安大学西安创新学院(11张)据2023年4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有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1个,省级“一流专业”2个,省级“一流课程”4门。
人才培养模式科学合理
人才培养始终坚持立德树人,不断强化专业特色,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严格按照《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结合专业认证,从学校办学实际出发,科学构建课程体系。坚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育理念,积极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加大引进优质课程资源,开展课堂教学模式改革,推进线上线下混合教学、翻转课堂和项目化教学。坚持能力导向,搭建了“平台(通识课、专业课、方向课三个平台)+模块(方向课有两个以上的模块供学生选修)”的课程结构体系和“三平台(课程实验平台、实验课平台、实习平台)三结合(理论课与实践课的结合、校内实践和校外实践的结合、实习实训与就业的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学校与陕西省康复医院携手合作,发挥学校和医院两种资源优势,进行“2+2”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和大连东软集团进行校企合作,开展“嵌入式”培养。
教学质量监控严密有效
国护队(3张)学校制定10余个教学质量监控制度,涵盖了教学督导、期初期中期末教学检查、听课制度、校领导联系基层教学单位制度、青年教师导师制、课堂教学质量评估、试卷质量检查与评价、教材选用质量监控和评估、学生教学信息员、教学质量一票否决制、教学事故认定与处理办法、教师课堂教学行为十条规范等方面。形成了“345”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校、院、教研室三级监控;期初、期中、期末、专项四类教学检查,学生评教、督导评教、领导评教、同行评教、教师评学五类监控手段,教学质量监控无死角,确保人才培养质量。
注重教学质量工程建设,强化培养质量
学校坚持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价值引领相结合的原则,不断加强专业建设、课程建设、课程思政建设、教学团队建设,积极推进教学改革等质量工程项目,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升。近年来,学生在全国和全省数学建模大赛、电子设计大赛、计算机设计大赛、全国大学生英语演讲比赛等各级各类赛事中获奖512项;教师在全省举行的青年教师讲课比赛、课堂创新大赛、微课比赛以及其他行业竞赛中,屡获佳绩,共获得省级以上奖励20多项。
延安大学西安创新学院(3)2014年学院官网显示,学院有6个院级精品课程;有基础教学实验室5个,专业基础及专业实验室8个。
序号 | 课程名称 | 负责人 | 系部 |
1 | 微观经济学 | 郑 敏 | 经管系 |
2 | 基础英语 | 高治东 | 外语系 |
3 | 模拟电子线路 | 邵思飞 | 院办 |
4 | 工程力学 | 郭一民 | 建工系 |
5 | 中国古代文学 | 刘静安 | 中文系 |
6 |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 乔春敏 | 思政部[8] |
基础教学实验室
大学物理实验室、普通化学实验室、普通生物实验室、计算机基础实验室、体质机能测试室
专业基础及专业实验室
延安大学西安创新学院夜景(4)电子信息实验室、计算机专业实验室、建筑工程实验室、多媒体课件制作实验室、临床医学实验室、艺术设计实验室、会计学实验室、企业模拟实验室[9]
序号 | 课程名称 | 负责人 | 系部 |
1 | 微观经济学 | 郑 敏 | 经管系 |
2 | 基础英语 | 高治东 | 外语系 |
3 | 模拟电子线路 | 邵思飞 | 院办 |
4 | 工程力学 | 郭一民 | 建工系 |
5 | 中国古代文学 | 刘静安 | 中文系 |
6 |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 乔春敏 | 思政部[8] |
近年学校不断深化科研管理机制改革,坚持以“科研强校、科研兴校、科研促教”为指导,以“服务学校、服务教学、服务教师”的全面服务观念,不断更新理念,制定和优化科研管理政策,推动科研管理制度建设,充分发挥政策导向作用,着力提升科研水平。
为进一步促进我校教师科研能力的提升,为其提供很好的研究平台。2018年学校成立了以当代著名作家高建群先生的文学艺术为主要研究对象的专业学术机构——高建群研究中心。中心立足于延安大学西安创新学院高建群文学艺术馆,通过对中国当代著名作家、书画名家、文化学者高建群先生的文学艺术作品进行系统性的整理、展示、研究和传播,致力于成为国内外知名的高建群研究的文学文献中心、信息交流中心和学术文化中心。2019年学校成立延安大学西安创新学院社会科学界联合会,校社科联的成立为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者提供了很好的研究平台,同时标志着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工作翻开崭新的一页,对学校实施科研强校战略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延安大学西安创新学院(3)从2007年到2009年,学院新增科研项目27余项,科研经费达13.6万元。其中院级课题24项,省级课题3项。在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近400余篇,其中核心期刊10余篇。主编教材5部,参编教材12部。[10]
2009年,共发表学术、科研论文143篇,其中核心期刊刊发5篇;参编著作3部。2010年,共发表学术、科研论文142篇,其中核心期刊刊发17篇;参编著作、独著、译著等共17部;2项院级科学研究项目获准立项研究。[11]
2020年11月,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科学研究所《中国大学评价》课题组发布了最新完成的“武书连2020中国民办大学独立学院教师创新能力排行榜”,共包含401所学校,其中民办大学158所,独立学院243所。我校教师创新能力排第38名,陕西同类院校第1名。
馆藏资源
截至2010年,图书馆藏书近30万余册,中外期刊700多种,各级各类学报100余种,中外文报纸80余种,覆盖了学院设置的各个学科专业,基本满足教学科研的需要。所有的书库、阅览室均实行开架布局,计算机管理,借、阅、藏一体的管理模式。[12]
学术期刊
《延安大学西安创新学院院刊》创刊于2005年5月,是经陕西省新闻出版局批准、由延安大学西安创新学院主办、面向全院师生的内部综合性刊物,双月刊。
厚德、笃学、求真、创新
立身为公,学以致用
延安大学西安创新学院校训与母体延安大学校训相同。“立身为公”的两个核心概念是“身”与“公”。“身”的社会学本意是身份,同时隐含人格品质、道德学养等引伸意。具体讲就是通过人格品质、道德学养的修炼,使自身能够成为被社会认可的一种身份或角色。“公”的本意是公共,这在上古和现代社会的话语系统中是相通的,如原始公社、共产主义以及中国士大夫理想中的大同社会均以“公”之本意来立意。
延安大学西安创新学院校徽与母体延安大学校徽相同。
校徽1、由两个圆和一个半圆构成。
2、内圆内为宝塔山和延河桥。
3、外圆中上方为汉字郭沫若题写的“延安大学”字样,下方为英文“YANANUNIVERSITY”字样。
4、圆中间有“1937”字样。
标志释义
1、“延安大学”中英文字样以红色宝塔为中心绕成一圆,寓意延安大学在革命圣地延安办学。
2、红色宝塔剪影和延安大学英文开头字母Y、U在同一个圆内组成的图案,寓意为延安人象绿叶一样深情地衬托着延安这一朵盛开的鲜花。
延安大学西安创新学院雪景(10)3、“1937”为延安大学创建的年份。[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