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可平

俞可平

中文名 俞可平
代表作 《民主是个好东西》、《敬畏民意》、《论国家治理现代化》
民族 汉族
毕业院校 北京大学
国籍 中国
目录导航

人物履历

曾任中共中央编译局副局长、美国哈佛大学和杜克大学、德国自由大学和杜伊斯堡-埃森大学、英国诺丁汉大学等校客座教授或高级研究员,兼任中国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学会会长、清华大学凯风政治发展研究所所长,并任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政法大学、浙江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开大学、中山大学、吉林大学、厦门大学、四川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和哈尔滨工业大学等校兼职教授。

2022年7月,任深圳大学政府管理学院院长。[1]

现任深圳大学政府管理学院院长,北京大学城市治理研究院院长、中国政治学研究中心主任。[1]

所获荣誉

俞可平俞可平鉴于其为推动中国社会进步和学术进步所做出的贡献,俞可平教授获得了众多的社会荣誉。

2003年作为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成为首批“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

2008年被授予“中央直属机关五一劳动奖章”;

2008年被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评选为“改革开放30年30名社会人物”;

2011年被美国《外交政策》(Foreign Policy)杂志评选为“2011年度全球百名思想家”(100Global Thinkers);

2012年获得第二届“中国软科学奖”。美国布鲁金斯学会董事会主席约翰·桑顿先生在接受《财经国家周刊》创刊号专访时,称“中国拥有一批世界级的思想家”,俞可平教授是他提到的两名中国学者之一(2009年);

香港《镜报》称俞可平“在中国政、学两界堪称是始终走在理论、现实问题最前沿的民主政治探路者”,并认为他是“一位看向中国政治未来的独特学者”(2009年);

学术研究

俞可平教授长期参与中央重大决策调研并负责多项国家重大研究课题。先后主持过“党内民主研究”、“党和国家领导体制改革研究”、“新中国60年的政治发展”、“中国治理改革30年:1978-2008)”、“中国兴起战略研究”、“国家治理评估:中国与世界”、“中国社会治理评价指标体系研究”、“中国公民社会的制度环境”、“生态文明指标体系研究”、“社会管理体制改革研究”等重大决策调研课题,担任由18个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组成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课题“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基本观点研究”首席专家和第一责任人,主持特大型课题“中国地方政府改革创新研究与奖励计划”,主持国家“十二五”重点出版规划项目《国家治理现代化丛书》(6卷)和《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基本观点研究丛书》(15卷),以及国家出版基金项目《中国的民主治理:理论与实践丛书》(10卷)和《世界主要政党规章制度文献》(20卷)等。

研究成果

专著类

俞可平教授的主要研究领域包括政治哲学、中国政治、比较政治、治理与善治、全球化、公民社会、政府创新。在这些领域总计发表学术论文300多篇,专著、合著、编著100多种。主要著作包括:

《西方政治分析新方法论》(人民出版社1989年);

《社群主义》(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

《政治与政治学》(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年);

《增量民主与善治》(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年);

《全球化与政治发展》(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年);

《民主与陀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

《思想解放与政治进步》(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年);

《政治学教程》(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

《敬畏民意》(中央编译出版社2012年);

《论国家治理现代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年);

Globalization and Changes in China’s Governance (Leiden: Brill, 2008);

Democracy Is A Good Thing (DC: Brookings Institution Press, 2009);

中國は民主主義に向か(日本京都:かもがゎ,2009);

The Reform of Governance (ed., Leiden: Brill,2010);

China’s Political Development: Chinese and American Perspectives (DC:co-ed., Brookings Institution Press, 2014);

Democracy and the Rule of Law in China(ed., Leiden: Brill, 2010);

Democracy in China(Singapore: World Scientific Publishing Co., 2015)等。

论文类

中英文代表性论文包括:

《人权引论——纪念法国<人与公民权利宣言>问世200周年》(《政治学研究》1989年第4期);

《中国传统政治文化论要》(《孔子研究》1989年第2期);

《马克思的市民社会理论及其历史地位》(《中国社会科学》1993年第4期);

《现代化进程中的民粹主义》(《战略与管理》1997年第1期);

《当代西方社群主义及其公益政治学评析》(《中国社会科学》1998年第3期);

《治理和善治引论》(《马克思主义与现实》1999年第5期);

《中国公民社会的兴起与治理的变迁》(《中国社会科学季刊》1999年秋季号);

《经济全球化与治理的变迁》(《哲学研究》2000年第10期);

《全球治理引论》(《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2年第1期);

《中国公民社会:概念、分类与制度环境》(《中国社会科学》2006年第1期);

《现代化与全球化双重变奏下的中国文化发展逻辑》(《学术月刊》2006年第4期);

《官本主义引论:对中国传统社会的一种政治学分析》(《学术前沿》2013年5月第25期);

“Toward an Incremental Democracy and Governance: Chinese Theories and Assessment Criteria”(New Political Science, June 2002);

“The Emerging of China's Civil Society and Its Significance for Governance”(Focus Asian, Number 11, 2003);

“The Developmental Logic of Chinese Culture under Modernization and Globalization”(Boundary 2, Summer 2008);

“A Journey of Five Roads toward Democratic Governance”(Global Asia, Summer 2010);

“A Significant Shift towards Social Governance”(East Asia Forum Quarterly, June 2011);

“An Essay on Officialism (Guanben Zhuyi): A Political Analysis of Chinese Traditional Society”(Journal of Chinese Political Science, June 2014)。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