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学院现开设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三个本科专业,同时,承担了全校各个专业的大学公共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任务。现有全日制本科学生547人。学院有完备的实验室和较强的实验管理队伍,现有实验室使用面积3000平方米,实验设备总值800余万元,在江苏无锡、成都、西昌等地建成校外学生实训实践基地11个,良好的实验条件和实训基地为确保实践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搭建了一个良好的平台。
全院教师在做好教学工作的同时,积极开展科学研究与教学改革,现有各级各类科研项目40余个;获省政府奖4项,州政府奖项3项;发表科研教学论文300余篇,其中SCI检索2篇, EI检索6篇;撰写专著和编写教材40余部。
在教学改革方面,经过10余年的探索和实践,已经实现了“服务地方经济,培养民族地区应用型IT人才”、“强化实践能力,培养‘师’字号一线工程师”等办学目标,学生的专业能力和职业技能得到显著提高,办学以来,为社会培养各类IT人才5000余人。大部分毕业生在IT行业广泛就业,其中一部分优秀毕业生已成长为阿里巴巴、华为、微软、腾讯、高斯贝尔等企业的一线技术骨干,其余学生在政府部门、教育部门、电信、银行等单位就业,近5年来,学生就业率保持在95%左右。[1]
信息技术学院历史沿革追溯到西昌农业高等专科学校的工程技术系。
1994年,西昌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工程技术系开办计算机应用技术专科专业;
2000年,计算机应用技术专科专业从工程技术系独立出来,成立信息技术系,并于2001年开办应用电子技术专科专业;
2002年,信息技术系与西华大学数理与计算机系联合开办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本科专业;
2003年,西昌学院成立,西昌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的计算机教育系的教师和相关专业并入信息技术系,并独立设置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本科专业并招生,该专业2007年获学士学位授予权,2010通过本科合格评估。并于2005年开办电子信息工程本科专业,该专业于2008年获学士学位授予权,2010通过本科合格评估;
2009年,西昌学院成立二级学院,将信息技术系和数理系进行合并成立汽车与电子工程学院,并入电子科学与技术本科专业,该专业于2008年开设,2012年获学士学位授予权;
2017年,西昌学院根据规划和发展的需要,进行专业布局和调整,成立信息技术学院。
学院现开设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三个本科专业,同时,承担了全校《大学公共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任务。[3]
曾陈萍,女,工程硕土,教授,信息技术学院副院长(主持工作)。四川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四川省具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四川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凉山州学术与技术带头人。 长期从事计算机专业的教学、科研工作。近年来,主持四川省精品课程《现代教育技术》、《模拟电子技术》,主持四川省首批精品资源共享课程《模拟电子技术》,[2]
张永华,男,四川德昌人,出生于1968年11月,中共党员,1991年7月毕业于西南师范大学心理学专业,2009年10月取得硕士学位,2010年12月被评聘为心理学教授。心理咨询师,四川省教育学会教育学专委会副理事;四川省心理学会应用心理学会专委会理事;凉山艾特公益服务中心理事;凉山州第三批学术带头人后备人选。[2]
电子科学与技术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党政管理中心
2. 学生管理中心
3. 分团委
4. 信息技术实训中心
5. 计算机教研室
6. 电子教研室
7. 公共计算机教研室[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