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白山书院大门一侧 1968年,他下乡到抚松县农村,当地人看病难,一种助人的强烈愿望促始他钻研中医,看书自学,在自己身上试针,后来又跑到县里找老中医请教,17岁就可以给当地农民看病、配药。
1970年,他被分配到露水河林业局当电工。“18岁,电工水平超过六七级老电工。”一些老邻居至今仍佩服他。可更多的是排挤,因为“红而不专”,他三次失去推荐上大学的机会。
1971年,他到党校学“马列”,第一次系统接触哲学,就像儿时爱上无线电一样,产生强烈兴趣。他广泛阅读马列、哲学书籍。这方面的书难买,他和书店经理拉关系,买到很多内部书。
鞠曦全面研究哲学是从“9·13”林彪事件后。“这事给我巨大的警觉。”鞠曦说,他用自然科学逻辑判断当时政治和理论问题,发现其中主观性太强,于是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后来,拓宽到研究西方哲学和中国哲学。
鞠曦院长授课中 从一段访谈可以窥其一斑:
鞠曦被称为大陆新儒家学派代表人物,但他不认为自己研究的是新儒学,而是孔子原出的思想。先不要谈什么新儒学,而是先把孔子儒学的基本问题弄清楚。复兴中国传统文化当务之急就是进行“正本清源”。
记者:您怎么看于丹所诠释的儒学?
鞠曦:我曾写论文批判于丹,她对儒学的诠释是曲解的,误导后人。
记者:您主张的是“内道外儒”的“君子儒学”之论,与传统儒学区别在哪?
鞠曦:孔子所树六经学问,首先是培养君子,以君子修为去运用儒学,化成天下。儒学从登上历史舞台开始,即从汉代董仲舒以《春秋》立论,就是政治儒学,如果掌权的人不是孔子所谓的君子,那必然会偏离儒学理论。实际上,从汉代开始就偏离了孔子的学说。
后儒都把《周易》作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又都把《周易》作为卜筮之书,恰恰违背了孔子作传的原意,后儒都没有很好解读孔子的易学思想,误于易学的卜筮性而淹没孔子“穷理尽性以至于命”的思想核心。
在长白山书院主持研讨会 孔子曾说过,“知我者春秋,罪我者春秋”,“后世之疑丘者,或以易乎?”可见后世对孔子的怀疑与误解早为孔子所预见。
我们要研究,为什么《春秋》是这种结果,《周易》究竟怎么了?为什么孔子这么说,既然“以易疑丘”,则应“以易知丘”,而不应以《春秋》知丘。
记者:以当前社会的道德风貌,回归有望吗?您是否找到了真正中国传统文化的回归之路?
鞠曦:“学绝道丧”,中国的道德现状已处于无道德状态,功利化、世俗化成为时代特征,如果以“当前社会的道德风貌”论及“君子儒学”,可谓判若殊途。但这更表明,只有“君子儒学”才能彻底改变全民无道德状态。
理性与良知是人的基本精神,以此为出发点,回归有望,答案是肯定的。“君子儒学”是为己之学,每一个有道德良知的人从自我做起,经过“克己”努力而成君子,就是有效的传统文化的回归之路。
记者:您提倡的“君子儒学”如何推广?
鞠曦:中国儒学需要一次正本清源,要知道孔子的真正思想是什么,否则传播的仍是伪儒学。推广“君子儒学”首先是靠儒者的自觉。如果体制允许,可以通过教育把这种学理告诉每个人,但目前或短期内做不到,没有这种教育体制。我只能从学术上,在学者中培养弟子,去承载“君子儒学”。
鞠曦的大办公室里只有旧木桌和柜子,但桌上放着两台电脑,一台略旧的台式机,一台二手笔记本,他用这两台电脑写作,与外界学者往来。1992年他就组装了第一台286电脑,后来又装了486。让人惊讶的是,他的卧室里有5部不同型号的电台,他是无线电爱好者,并有政府批准的无线电台呼号,用电台与外界联络,他还是中国无线电运动协会会员,并在《无线电》、《实用无线电》等杂志发表10多篇论文。他还有一辆旧丰田轿货车,用得不多,但每年讲学时,他总要开车去20公里外的车站和机场接送学者,外出采购生活用品。这车有20多岁了,开着还很顺手,维修和保养都是他自己做,而他的驾龄快30年了。鞠曦生活清苦,却有傲人的财富——学术和藏书。书舍盖在离家二三公里外的露水河镇边缘上,占地150多平方米的大书房,书柜中摆满哲学、儒学、宗教学、中医等各门类的书,就像小型图书馆。
他妻子文化不高,难以理解鞠曦高深的学术,但她很贤惠,一个人田间劳作,抚育儿女,默默支持他做学问。这在鞠曦看来乃坤卦之“顺”,“至顺”实为女性的“厚德”。“他不是不会赚钱,可他的心就不在赚钱上。”妻子似带嗔怪,“开始那几年,我也总和他吵!”别人家的男人琢磨赚钱,他跑到山里研究学术,别人都说他疯了!“有人劝我离婚,省得跟他受苦。”说到过去,妻子笑了。“后来,我们邻里有一位老人过世,没人管,是他出钱给老人办了后事,从那以后,我就不闹了,”妻子说,“我知道他是好人,我不懂他那些大道理,但我知道他和别人不一样,活着不光是为了自己。”
鞠曦一直有些愧对儿子,小孩三岁之前性格已成,将来很难改变,可他错失教育儿子的良机,儿子小时候叛逆地认为,“爸爸之所以遭人陷害就是因为书读得太多。”
女儿的教育让他煞费苦心,他说:“倘若天下还有一个像我一样做学问的人,我一定不让女儿上大学,就把她送过去学习,”这也体现了古代“易子而教”理论,“但找不到,只能服从体制教育。”
鞠曦帮女儿选择了可以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学科——中医。女儿第一年高考被一所理工类大学录取,他坚决让女儿重读,第二年,在他的建议下,女儿的三个志愿都填了同一所中医大学,最终如愿以偿。
参加世界易经大会 《易》经理论体系与《说卦传》──“易有大恒”和“易道恒中”
《〈中国儒教史〉批判》 (鞠曦 著)自序(附《后记》《目录》)
鞠曦著《中国之科学精神》(附《追寻中国精神丛书》主编琐语及作者绪论)
鞠曦著《易道元贞》(附赵定理《序》及作者《自序》)
穷理尽性以至于命——《易道元贞》阐读和品评(韩星)
《段正元语要》(鞠曦主编)编者前言(附目录)
《段正元儒学思想辑要》(全书)
《天符经》、《天符经解》点校(鞠曦 点校)(附 [韩]姜孝信:《天符经定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