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开放旅游区“徐家汇源”获批国家4A景区
徐家汇源去上海现存最早的民居参观徐光启纪念馆,登上140年历史的徐家汇观象台,在徐家汇天主堂听一场教堂音乐会……徐汇区旅游局公布,这些历史建筑所在的徐家汇源景区已被正式评定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成为上海首个开放型都市旅游景区。
“这些景点在一个都市社区内,形成一个开放式的景区,这在沪上是第一家。”上海市旅游局法规处副处长朱建国表示,徐家汇源4A旅游景区创建所走出的“挖掘+开放+标准化配套”之路,是上海都市旅游创新发展的一次探索。
徐家汇源景区位于上海都市旅游中心圈徐家汇,是一个集历史建筑、宗教、文化、教育等多个方面为一体的综合人文景区。
景区内有着众多全国知名乃至世界闻名的资源实体,被誉为“生活着的百年上海”,有被称为“远东第一大教堂”的哥特式双塔建筑徐家汇天主堂、140年来从未中断气象观测的徐家汇观象台、上海现存最早的近代图书馆“徐家汇藏书楼”、上海现存最早的民居明代建筑“南春华堂”,以及《义勇军进行曲》的录制地百代公司旧址(小红楼)等。
徐家汇源景区内的参观点涉及教堂、学校、藏书楼、餐厅等隶属不同系统的多家单位,为协调好参观、保护和各单位日常工作的关系,景区推出“有约参观”模式。同时,景区将为游客提供自行车租赁、免费大巴以及徒步线路等多种出行方式。
游客可在景区游客中心免费领取“徐家汇源景区旅游联票”,凭票至各参观点免费参观,或通过景区官方网站、手机客户端、电话等途径,选择不同日期和线路进行参观预约。
徐家汇源景区设置了专门的游客中心,并在徐汇中学、光启公园和土山湾博物馆增设了3处旅游自行车租赁点;在徐汇公学旧址、藏书楼、天主堂、观象台之间建立特色游步道串联文物古迹,引导游客漫步游览。同时,景区在华山路东侧(广元里地块)设置旅游巴士停车场,设立两处巴士停车点,未来将根据情况提供旅游穿梭巴士。
据介绍,到年底,位于徐家汇源景区内的电影博物馆将建成并对公众开放,国内首个最大的气象博物馆也将改建落成。
继“徐家汇源”4A级都市旅游景区之后,上海还将打造浦江两岸A级景区群,未来,游客可乘坐黄浦江邮轮在这条“流动”景观带上观光,也可以随时下船上岸参观游览。
徐家汇源景区位于上海都市旅游中心圈徐家汇,东至宛平路,南临蒲汇塘路,西至文定路,北达广元西路,占地约2.4平方公里,主要由历史景观风貌、时尚活力购物和绿色休闲娱乐三大板块组成。[2]
徐汇公学旧址
徐汇公学由天主教传教士南格禄于清道光三十年(1850年)创办,因开办时奉圣依纳爵·罗耀拉(St Ignatius of Loyola)为主保,故早期称圣依纳爵公学。
又因地处徐家汇,故亦谓徐家汇公学,简称徐汇公学,法文为“COLLÈGE ST-IGNACE ZI-KA-WEI”,是天主教在中国创办最早的教会学校之一。
1932年改名为上海市私立徐汇中学,仍由天主教会主办;1953年改为公立学校,更名为上海市徐汇中学。
圣母院旧址
圣母院由耶稣会传教士薛孔昭发起,于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在青浦横塘开始建立。
同治三年(1864年)迁至徐家汇附近王家堂。同治七年(1868年),拯亡会、献堂会等陆续在徐家汇耶稣会住院附近建立修院,总名徐家汇圣母院。
原址宏大,现大楼建于1926年,为原徐家汇圣母院仅存的主体部分。建筑为欧式建筑风格,五层钢筋混凝土结构。上世纪末修女迁至浦东唐墓桥天主堂后,大楼出租,现为上海老站餐馆租赁使用,收藏二列火车车厢,一辆由德国汉诺威车辆厂于1899年制造;另一辆由俄国叶卡捷琳车辆厂于1919年制造。
百代公司旧址
衡山路811号,称百代小楼。建于民国十年(1921年),是一座掩映在绿树丛中的三层小红楼。这里是东方百代唱片公司的旧址、中国唱片的诞生地。
小红楼坐南朝北,是三层砖混结构的建筑。精致的红平瓦陡坡屋面,四侧屋面均开有“老虎窗”,绛红色木构架外露,立面以红砖清水墙面为主,间以白色粉刷,显得轻盈灵动。
二层设有阳台,底层设置敞廊,采用爱奥尼双柱,白色混凝土宝瓶栏杆,且饰有常春藤石瓶。地中海式的门窗被漆成黑色,窄而深,显示出典型的法兰西建筑风格。楼后辟有凉院,围以天竺,院中一株水杉显得苍翠挺拔,使得小楼在绿色掩映中更加精巧可爱。
这幢外表光鲜的小楼有着同样显赫的家世。八十多年前,百代公司购买了这块土地,并在其上筑以小楼。从此,这里就开始流淌乐声。不久之后,中国唱片厂又在此诞生。百代小楼的美丽和其高贵气质不止来自它的外表,更缘于其历史的积淀。
小楼初建时是水泥外墙,因此整体呈现灰色而非红色。内部通道宽约两米,左右分开转折而上。
底楼是录音及接待歌手的客厅,二楼是编辑的办公室,三楼是百代公司老板的起居室。当时,小楼里百代公司录音棚的混响效果在国内是最好的。它不仅采用特制的双层墙隔音,而且设置了可活动墙面,根据墙面产生的变化来调节混响效果,形成不同的混音。
这些条件吸引了众多音乐家前来光顾。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小楼的名字经常与周璇、黎锦晖、黎锦光、龚秋霞、姚莉、陈歌辛、聂耳等一大批海上音乐名人联系在一起。
岁月变迁,光阴荏苒,昔日的“音乐圣地”百代小楼已另做他用。但每到周六下午,小楼前就会旋律飞扬,音符飘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