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况
新城镇(Xincheng Zhen)位于市境东南部,距市区13.5千米。镇政府驻城内东村。面积72平方千米,人口4.80万人(2002年)。辖65个行政村。
代码
代码 130684101:~200 城内东村 ~201 城内西村 ~202 南关南村 ~203 南关北村 ~204 北关东村 ~205 北关西村 ~206 华家店村 ~207 南五里屯村 ~208 大陈庄村 ~209 小陈庄村 ~210 东张庄村 ~211 李庄村 ~212 丰胡庄村 ~213 骆街村 ~214 郭庄村 ~215 张贲营村 ~216 北蔡各庄村 ~217 柳各庄村 ~218 东柴家营村 ~219 西柴家营村 ~220 里遗村 ~221 恩赐庄村 ~222 东务村 ~223 西务村 ~224 杨家务村 ~225 石辛庄村 ~226 薛辛庄伙村 ~227 兀术营村 ~228 西菜园村 ~229 薛家营村 ~230 驸马庄村 ~231 东加录村 ~232 西加录村 ~233 军庄村 ~234 东义合营村 ~235 西义合营村 ~236 东宋家营村 ~237 西宋家营村 ~238 袁家营村 ~239 达子营村 ~240 小辛庄伙村 ~241 泗堡村 ~242 七里铺村 ~243 北五里屯北村 ~244 北五里屯南村 ~245 解家营村 ~246 樊庄村 ~247 王瓜园村 ~248 汪庄村 ~249 宋庄村 ~250 宁家坟村 ~251 孙家湾村 ~252 太平庄村 ~253 南场村 ~254 北杨村 ~255 杨庄南村 ~256 杨庄北村 ~257 西张庄村 ~258 大屯村 ~259 朱家庄村 ~260 武家村 ~261 北仁合庄村 ~262 线庄村 ~263 梁家庄村 ~264 马贾店村
原新城县政府驻地。1958年建新城公社,1982年改镇。
1948年11月新城县解放,成立人民政府。
新城县就是今天的高碑店市
新城为一古老集镇,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属燕国方城,晋代为涿县,隋开宝九年移属固安,唐大历四年固安西境设立新昌,新昌西境设立新城,新城之名自此始。以后又历经变迁。
1949年8月河北省人民政府成立后,归保定专区管辖。
1958年12月20日撤销新城县并入涿县,县政府迁至高碑店。
1961年7月9日析涿县复置雄县时,白沟河以东部分划归雄县。
1962年8月27日析涿县和雄县,恢复新城县原建制,县政府驻地在新城镇。
1970年县政府迁至高碑店。
1984年新城设建制镇。
1993年4月9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新城县,建立了高碑店市。
1996年扩镇并乡,新城镇与加录乡合并,镇政府驻地新城城内。
1996年加录乡并入。
1997年,面积70.7平方千米,人口4.9万人。
辖区
新城镇辖65个村委会:城内东、城内西、七里铺、小陈庄、大陈庄、西加录、东加录、朱家庄、梁家庄、杨庄北、杨庄南、恩赐庄、南关南、南关北、北关东、北关西、北五里、兀术营、西张庄、丰胡庄、薛家营、解家营、袁家营、王瓜园、张贲营、石辛庄、宁家坟、华家店、杨家务、太平庄、东张庄、西菜园、马贾店、驸马庄、柳各庄、孙家湾、南五里屯、北五里屯、西宋家营、东宋家营、西柴家营、东柴家营、西义合营、东义合营、北蔡各庄、北仁合营、薛辛庄伙、小辛庄伙、大屯、军庄、屯南、屯北、郭庄、汪庄、骆街、南场、北场、宋庄、樊庄、李庄、西务、东务、里遗、线庄、武家、泗堡。
新城镇是历史悠久的古镇,其明代城墙酷似爬行的大龟,因此得名“龟城”。与龟城相关的传说和新城镇的地名传说和人物传说,于1989年集合成书《龟城故事》,由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出版发行。此书为新城县文化的代表。
新城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古镇,从唐代开始初具影响力,境内留存至今的多处古建筑足以说明新城古镇的文化积淀。这些历史人文景观加上流经境内的紫泉河、仓上河和白沟河带来的自然资源景观构成了新城镇最自豪的旅游资源。
开善寺
坐落在高碑店市老县城所在地新城镇的具有上千年历史的辽代建筑开善寺经过文物专业维修队伍历经6年修缮,如今面貌一新,重现昔日风采。
开善寺位于该市老县城旧城东北隅,俗称“大佛寺”,是一座保留有辽代建筑风格的佛寺。由于建筑历史悠久,人们对它的建筑年代说法不一,据民国二十四年(1935 年)王树楠主编《新城县志》载:“开善寺系唐朝所建”;明嘉靖三十年(1551年)碑记中记载:“寺创于宋” ;而当地群众则传说:“先有大佛寺,后有新城县。”专家根据其建筑结构分析,开善寺大雄宝殿是辽代建筑, 而天王殿、金刚殿等配殿则为明清遗物。
大雄宝殿的建造雄伟壮观,技艺精湛。其中彩画、壁画、佛像巧夺天工,有碧殿映空,金像耀目,画栋飞云,巧幻不可臆度之说。佛像正中为观音,两旁有八大金刚、罗汉,佛座中藏有经卷等。据说清朝康熙、乾隆年间还有佛事活动。民国年间,因改大殿为教育馆中心堂,除石刻像外,佛像全部毁掉。后彩画亦剥落,壁画用白灰涂掉。现在仅存一座大殿。今之大殿后距旧城根不过40米,再除去上城用的兵马道,其地盘显得局促,因此,旧城墙下或城外有寺内遗址的传说相当可信。
提到开善寺,还不能不说说其所在地新城镇。由于历史上的新城老城区的版图形状酷似一只巨龟,所以新城又被人们称为“龟城”。据传说,该城兴盛时期,东有香火极盛的开善佛寺,南有乾隆下江南修建的古行宫,西有文风四溢的孔圣人大殿,北有威严耸立的真武大帝庙,与城外西北的栓龟桩——兰若佛塔遥相辉映,寺、宫、殿、塔在晨钟暮鼓、香火缭绕中构成一幅美丽的图画和一座布局合理的古建筑群。沧桑屡变,割据无常,随着历史的风雨变迁和文革10年浩劫,新城的盛景几乎荡然无存,唯有开善寺免遭灭顶之灾。这主要得益于主殿大雄宝殿巨大的库容量和历经千年而不漏的屋顶质量,解放后一直被作为粮仓占用,从而没有被当做“革命目标”。上世纪末,随着对文物保护的力度逐渐加大,开善寺才又重新被世人所重视。1996年经过高碑店市的努力争取,被国务院列为第四批国家保护文物。作为目前仅存世的八大辽构之一, 从2000年11月份开始,国家采取以古修古的方法,启动了开善寺大雄宝殿修缮工程,现已累计投入资金480万元。目前,大雄宝殿修缮工程主体已完工,有关专家正就大殿梁架、斗拱、檐椽的油饰进行论证。复原新建的天王殿、金刚殿等工程也已经基本完工。修缮过后,开善寺庄严肃穆,气势恢宏,依稀中,我们仿佛又回到它的过去。
现在,该市一方面进一步积极修缮保护开善寺,同时,还在积极挖掘其历史内涵,搜集相关的故事传说,为发展当地文化,旅游业做好铺垫。
紫泉行宫
清代记录:“紫泉行宫在新城镇西南。其西北十五里有紫泉。考《水经注·巨马》篇,上乘督亢沟于于乃县东,东南流歴紫渊东。今按方位,紫泉即紫渊,其名旧矣。源出龙堂村,径钓鱼薹,绕县城而西。厥有奥区,碧流环带如练。乾隆辛未岁,建行陛于中,画舫风亭,清幽飒爽。埭旁植修竹,拳石秀峙,略彴纡回,树杪箵笭,掩薄洲渚。爰荷天章,谱为十景焉。”
解放后,紫泉行宫用于建学校,由于缺乏保护,至今地面建筑已经几乎全部被毁。
紫泉河
紫泉河内的荷花和河岸的芦苇是新城镇最具代表性的河流景观。
在清朝时期,正是因为紫泉河的美打动了乾隆皇帝,他才将自己南巡的行宫建这这里,此行宫也因紫泉河得名紫泉行宫。这段历史记载在清代高晋所著的《南巡盛典名胜图录》里。
新城镇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无霜期达183天,年平均气温17.4℃,年平均降水量600毫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