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岁(2002年)的张莎拉被公认为是古典音乐界最有魅力、最有才能的艺术家之一。她频繁出现于亚洲、欧洲、美洲各大音乐都市,几乎与所有北美、欧洲主要乐团都有过合作。与她合作过的指挥家有丹尼尔·巴伦博依姆、戴维·科林斯、伯纳德·海廷克、詹姆斯·列文、夏尔·迪图瓦、祖宾·梅塔、西蒙·拉特、沃尔夫冈·萨瓦利什、雷昂纳德·斯拉克金、库特·马祖尔、安德列·普列文、洛林·马泽尔、里卡尔多·穆蒂等。她演出过的音乐厅有卡内基音乐厅(1997年首演)、华盛顿肯尼迪中心、芝加哥交响乐大厅、波士顿交响乐大厅、伦敦巴比肯中心、柏林爱乐大厅和阿姆斯特丹布商大厅等。张莎拉还通过大量电视转播和畅销的EMI唱片,让世界各地的广大听众欣赏到她的精湛技艺。1999年5月她在热烈的掌声中获得了令人瞩目的阿维伊·费舍尔大奖,作为对她所取得的成绩的赞扬。她获得的其他奖项还有《留声机》奖的1993年“年度青年艺术家奖”。
“与多明戈先生合作的这张唱片令我非常惊讶,”她说:“我们的合作使我用新的和特殊的方式去审视那些已经融入我生活的音乐……我希望这将会为听众带来意外。多明戈先生具有将各种体裁的音乐回归到“人类声音”上来的天赋,他让这些小品充满了活力和变化,这些是来自于他的歌剧舞台的实践,更是来自于他的心灵。”
“张莎拉是一位完美的小提琴家,”多明戈说,“她的演奏富有魅力,幽雅、华丽,引人入胜,同她与柏林爱乐乐团的合作很愉快。在这张唱片中,我把小提琴想象为一件最接近人声的乐器,除钢琴之外,它是最伟大的独奏乐器。对我来说,这是一次最愉快的音乐经历。”
萨拉萨蒂的<卡门幻想曲>发表于1883年,它以细腻的手法让比才的名曲发扬光大,让小提琴演奏者使用所有技巧制造出令人目眩的效果。张莎拉于9岁时首次录制了这首作品,用的是1/4型制的琴,并且是用钢琴伴奏,被收入她为EMI录制的第一张唱片中。“我总想与乐队合作录制一次《卡门幻想曲》,”她说,“这样可以尽情发挥,可以展现出小提琴那众所周知的令人惊叹的效果。多明戈先生与歌剧有特殊的关系,我在演奏萨拉萨蒂的这首作品时,随时都能感觉到舞台作品中的那种戏剧性的存在。”
马斯奈的歌剧<黛伊丝>(1894年)是根据阿纳托尔·法朗士的小说改编,讲述的是名妓黛伊丝受修道士阿托纳尔劝导,皈依基督教。其中的《间奏曲》被改编为小提琴独奏曲,成为传世佳作。乐曲表现出主人公内心对背弃异教和改信上帝所产生的矛盾心理。
接下来是令人生畏的<茨冈>。“一首狂热的作品,”她笑着说道,“充满了紧张感,特别是第一页乐谱,完全用G弦演奏。对独奏者来说,它包含了所有高难度技巧:泛音、断奏、抛弓和奇异的和弦效果等。但是你还必须做得让人看起来很轻松、很自然。马斯内的音乐都有非常强烈的内心冲动,而拉威尔的《茨冈》则要求你无论何时演奏,都要充满热情。这首乐曲是拉威尔写得最激动人心的乐曲之一。”
德沃夏克的是改编自他的弦乐四重奏(第五首,写于1873年)中的慢板乐章。怀旧的主题与两条副旋律形成浪漫曲的中心。这首作品于1877年由约瑟夫·马库斯首演。多明戈解释道:“调性变化在这里是敏感的……指挥必须把每个主题都呈现出来,特别是木管乐声部,要清晰,不要忘记这一点,尽管听起来很美,但它仍然是伴奏声部。柏林爱乐乐团的优秀乐手们出色地演奏出特殊的效果,为这首可爱的乐曲增色不少。”
“在剩下的曲目中,除巴赫的<咏叹调>外,贝多芬的《浪漫曲》也是优秀的曲目”张莎拉说,“我喜欢它那种质朴和纯洁处在纯粹的炫技性曲目中,它们是最能抓住你的心的作品。这首作品与那首姊妹篇G大调(作品40号)的创作时间都早于他的小提琴协奏曲。F大调的那首更接近一些,它可能写于1798年,比另一首晚三年多。它们都是不完全的回旋曲式,主题出现的排列顺序是A-B-A-C-A。约·塞·巴赫的《G弦上的咏叹调》在一个简短的引子之后,是一个延续不断的旋律。它原是《D大调第三管弦乐组曲》(BWV1068)中的一个乐章,无数的改编版本已经让这段旋律深入人心。”
在写《卡门幻想曲》5年之前,萨拉萨蒂就以<流浪者之歌>(吉卜赛之歌)的作曲名,1878年在莱比锡出版时,作品号为20号。作曲家机敏的察觉到公众需要一种音乐来展示吉卜赛人在压抑之后释放出巨大活力的场景(勃拉姆斯、约阿希姆、李斯特与德沃夏克都做过同样的探索),被公众普遍认可,这也是作曲家获得巨大成功的原因。“这是一种挑战,”张莎拉说,“你需要灵活地处理,以达到细腻和自由的演奏效果。萨拉萨蒂让你展示惊险性——其实他很了解小提琴能做到哪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