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拉巴尔灵猫

马拉巴尔灵猫

命名者及年代 Blyth,1862
亚门 脊椎动物亚门
动物界
马拉巴尔灵猫
中文学名 马拉巴尔灵猫
亚纲 真兽亚纲
亚目 猫型亚目
亚科 灵猫亚科
目录导航

动物学史

马拉巴尔灵猫曾经被归入大斑灵猫(但在印度根本没有大斑灵猫分布),因此,它很有可能是人工引进的一个大斑灵猫种群。

形态特征

马拉巴尔灵猫马拉巴尔灵猫(6)体长76-85厘米;尾长30-40厘米;体重6.6-8千克。大型地栖性灵猫,身体浅黄色——灰色,身上有小斑,体侧和胁部的小斑最为明显,肩部的斑点色浅而且边缘模糊。具有清晰的黑白色的喉斑,四肢下端深色,和所有灵猫属种类一样尾上有尾环,同域分布、形态相似的灵猫类只有小灵猫。

生活习性

栖息于低地森林和森林——人工林交错分布区。马拉巴尔的灵猫曾经栖息在低地森林,低地沼泽和河岸森林中。但是,既然天然森林消失了,该物种现在似乎主要限于腰果种植园的灌木丛和喀拉拉邦北部退化严重的低地森林。对这种物种的生态知之甚少。当地人报告说该物种是夜行性物种,个体在夜间在山谷中觅食,白天则退到灌木林和腰果种植园。他们可能以小动物,鸡蛋和一些蔬菜为食。

马拉巴尔灵猫主食鸟卵、爬行动物(蛇)、两栖动物(青蛙)、鱼类、无脊椎动物(昆虫、螃蟹)。肛门腺产生刺鼻的臭味秘密,用来保护自己免受敌人侵害,并标记其领土边界。

分布范围

可能灭绝和起源不确定:印度。马拉巴尔灵猫是印度西高止山脉的特有种。

马拉巴尔灵猫分布图马拉巴尔灵猫分布图

繁殖方式

雌性一年生1-2次。雌性会生1-4(通常是2-3)只幼崽。哺乳期长达一个月。

保护现状

保护级别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2015年 ver 3.1——极危(CR)。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Ⅲ级。

种群现状

早在1978年就被宣布为“可能已经灭绝”,但是在1987年又重新被发现,不过以后仅仅是在1990年发现了一张新鲜的皮张。此后尽管进行过大量的调查,但再未发现它的任何踪迹。它的分布区面临着森林丧失和狩猎的沉重压力,可能已经灭绝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