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叶苦苣菜

全叶苦苣菜

被子植物门Magnoliophyta
菊目Asterales
中文学名 全叶苦苣菜
苦苣菜属Sonchus
目录导航

基本内容

种中文名:全叶苦苣菜
种拉丁名:Sonchus transcaspicus Nevski
种别名  :
科中文名: 菊科
科拉丁名:Compositae
属中文名: 苦苣菜属
属拉丁名:Sonchus

国内分布

分布 黑龙江(虎林、桓仁、通余、哈尔滨)、 辽宁( 密山)、 吉林(延边)、 内蒙古(昭乌达盟)、河北( 涞源、张北、石家庄、北戴河、 赞皇)、山西(五台、临汾、 蒲县、运城、榆次、平遥)、陕西(周至、宜君、 佛坪)、 宁夏(银川)、 甘肃(天水、榆中、酒泉、合水、 定西、兰州、 岷县、会宁)、 青海(大通)、新疆(清河、 昭苏、 阿勒泰、 阿克苏、喀什、乌鲁木齐)、 河南( 浙川、 嵩县)、湖南(萍乡)、四川(甘 孜、康定、 马尔康)、云南(元阳)、 西藏(拉萨、日 喀 则、波密、 隆子、 江孜)。生于山坡草地、水边湿地或田边。海拔200—4000米。
国外分布: 伊朗、印度北部、东 地中海地区、 高加索及 乌兹别克斯坦有分布。模式标本采自 中亚。
海    拔:200-4000
命名来源:[ Act.Inst.Bot.Acad. Sci.URSS Ser 1(4): 293. 1937]
中国植物志:80(1):066
族中文名: 菊苣族
族拉丁名:LACTUCEAE Cass.
亚科中文名: 舌状花亚科
亚科拉丁名:CICHORIOIDEAE Kitam.
纲中文名: 双子叶植物纲
纲拉丁名:DICOTYLEDONEAE
门中文名: 被子植物门
门拉丁名:ANGIOSPERMAE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有 匍匐茎。茎直立,高20一80厘米,有细条纹,基部直径达6毫米,上部有伞房状花序分枝,全部茎枝光滑无毛,但在头状花序下部有蛛丝状柔毛。基生叶与茎生叶同形,中下部茎叶灰绿色或青绿色,线形,长椭圆形、匙形、披针形或倒披针形或线状长椭圆形,长4—27厘米,宽1—4厘米,顶端急尖或钝,基部渐狭,无柄,边缘全缘或有刺尖或凹齿或浅齿,两面光滑无毛;向上的及最上部的及花序分叉处的叶渐小,与中下部茎叶同形。头状花序少数或多数在茎枝顶端排成 伞房花序。总苞钟状,长1一1.5厘米,宽1.5—2厘米;总苞片3—4层,外层披针形或三角形,长3—5毫米,宽1.5毫米,中内层渐长,长披针形或长椭圆状披针形,长12—14毫米,宽约2毫米,全部总苞片顶端急尖或钝,外面光滑无毛。全部舌状小花多数,黄色或淡黄色。瘦果椭圆形,暗褐色,长3.8毫米,宽1.5毫米,压扁三棱形,每面有5条高起的纵肋,中间的l条增粗,肋间有横皱纹。冠毛单毛状,白色,长9毫米,彼此纠缠。花果期5—9月。
产地分布:分布 黑龙江(虎林、桓仁、通余、哈尔滨)、 辽宁(密山)、 吉林(延边)、 内蒙古(昭乌达盟)、河北(涞源、张北、石家庄、北戴河、赞皇)、 山西(五台、临汾、蒲县、运城、榆次、平遥)、 陕西(周至、宜君、佛坪)、 宁夏(银川)、 甘肃(天水、榆中、酒泉、合水、定西、兰州、岷县、会宁)、 青海(大通)、 新疆(清河、昭苏、阿勒泰、阿克苏、喀什、乌鲁木齐)、河南(浙川、嵩县)、湖南(萍乡)、 四川(甘 孜、康定、马尔康)、 云南(元阳)、 西藏(拉萨、日喀 则、波密、隆子、江孜)。生于山坡草地、水边湿地或田边。海拔200—4000米。 伊朗、 印度北部、东地中海地区、 高加索及 乌兹别克斯坦有分布。模式标本采自 中亚。

本属概述

L.,Sp.P1.793.1753;DC.,Prodr.7:184.1838;Benth.EtHook.F. Gen.P1.2:528.1873p.P.;O.Hoffm.InEngleretPrantl,Pflanzenfam.4(5):371.1894;BoulosinBot.Notis.,83(4):400,1960.——TrachodesD.DoninTrans.Linn. Soc.16:182.1830.——Soncho serisFourr.In Ann.Soc.Linn.LyonN.S.17:102.1869.——SonchidiumPomel,Nouv.Mat.F1.Atl.6.1874.一年生、二年生或多年生草本。叶互生。头状花序稍大,同型,舌状,含多数舌状小花,通常80朵以上,在茎枝顶端排成伞房花序或伞房 圆锥花序。总苞卵状、钟状、圆柱状或碟状,花后常下垂。总苞片3—5层,覆瓦状排列,草质,内层总苞片披针形、长椭圆形或长三角形,边缘常膜质。花托平,无托毛。舌状小花黄色,两性,结实,舌状顶端截形,5齿裂,花药基部短箭头状,花柱分枝纤细。瘦果卵形或椭圆形,极少倒圆锥形,极压扁或粗厚,有多数(达20条)高起的纵肋,或纵肋少数,常有横皱纹,顶端较狭窄,无喙。冠毛多层多数,细密、柔软且彼此纠缠,白色,单毛状,基部整体连合成环或连合成组,脱落。后选模式:SonchusoleraceusL.全属约50种,分布欧洲、亚洲与非洲。我国有8种。

本族概述

Cass.InBull.Soc.Philom.,173.1815,inJourn.Phys.151.1819etinDict.Sc.Nat.20:355.1821.25:59.1822.48:422.1827.(protrib.Synantherearum)——CichoraceaeLess.InLinnaea5:132,1830etinSynops.Compos.126.1832(protribuSynantherearum);DC.,PrOdr.7(1):74.1838(prOtribuCompositarum).——Trib.Cichoriaceae(Juss.)Benth.InBenth.EtHook.F.Gen.P1.2:168.269.1873.——Trib.CichorieaeRchb.CxO.Hoffm.InEngl.U.Prantl,Pflanzenfam.4(5):350.1893.族特征与亚科特征相同。全族约95属,2300余种。我国有42属。本族广布北半球温带地区,分布中心: 中亚、 地中海地区和美洲西部。染色体基数x=11,10,9,8,7,6,5,4,3。古老的染色体基数x=9。本族的 花粉粒外壁基本上有刺脊型和有刺型,外层 层理多变化.这不仅具有 系统学意义,也有 分类学价值。G.LJr.Stebbins(1953)根据 地理分布、花粉形态、染色体资料及形态特征将本族划分为8个亚族,这就是Scolyminae、Cichorinae、Microseridinae、Stephanomeriinae、Dendroseridinae、Scorzonerinae、Leontodontinae、Crepidinae。C.Jeffrey(1966)在Stebbibs的系统基础上,结合 花部细微结构,把 菊苣族划分为5大群,有些群又分为若干 亚群,这就是Scolymus群、Tolpis群、Hypochoeris群、Cichorium群和Sonchus群。Kar6Bremer(私人通信,1992)根据分支分析方法将菊苣族划分为10个亚族;它们是: CatananchinaeBremer、CrepidinaeDumort.、LactucinaeLess·、SonchinaeBremer、DendroseridinaeStebbins、MicroseridinaeStebbins、StephanomeriinaeStebbins、MalacothricinaeBremer、HypochaeridinaeLess.和ScorzonerinaeDumort·。但本册 植物志结合 中国植物区系特点,按传统的亚族分类方式安排国产菊苣族亚族的划分。在按传统划分的全部5个亚族中,我国有4个亚族。这就是 菊苣亚族(Subtrib.HyoseridinaeLess.)、 鸦葱亚族(Subtrib.ScorzonerinaeDura.)、 猫儿菊亚族(Subtrib.HypoehaerinaeLess.)和 莴苣亚族(Subtrib.LactucinaeLess.)。模式:LactucaL.

亚科概述

Kitam. In Mem. Coll. Se UniV. Kyoto, ser. B,13:4.1937 et Op. Cit.22(1):77.1955.——Compositae sect.Lactucae Adads.,Fam. P1.2:111.1763.——Cichoraceae Juss.,Gen. P1. 168.1789 ( pro Ord.);Link,Handb. 1: 779. 1829;D. Don in Edinb. New Philos. J ourn.6:305—306.1829. (pro fam.)——Chicoracees ou Semi- flosculoses DC.,in Ann. Mus.Hist.Nat.16:145.1810.——Lactucees ou Chicoracees Cass. In Nouv.Bull. Sci. Soc. Philom. Paris 189. 1812.——Compositae,Ordnung V. Cichoreae Spreng., Anleit.Ed. 2, 2: 577. 1818.——Composttae subordo Liguliflorae DC.,Prodr. 5:9.1836 et op.cit.7(1):74.1838.——Compositae B.Liguliflorae O.Hoffm.In Engl.U.Prantl.,Pflanzenfam.IV. 5:350. 1893.—— Lactucaceae Bessey in Ann. Missouri Bot. Garden 2: 164. 1915. (pro fam.)——Lactucoideae Solbrig in Taxon 12 (6): 230. 1963. 头状花序全部小花舌状,植物有乳汁,花粉粒外壁有刺脊。 模式:Cichorium L. 本亚科只含1族菊苣族 Trib. Lactuceae Cass.

本科概述

草本、 亚灌木或灌木,稀为乔木。有时有 乳汁管或 树脂道。叶通常互生,稀对生或轮生,全缘或具齿或分裂,无托叶,或有时叶柄基部扩大成托叶状;花两性或单性,极少有单性异株,整齐或左右对称,五基数,少数或多数密集成头状花序或为短 穗状花序,为1层或多层总苞片组成的总苞所围绕;头状花序单生或数个至多数排列成总状、聚伞状、伞房状或圆锥状;花序托平或凸起,具窝孔或无窝孔,无毛或有毛;具托片或无托片;萼片不发育,通常形成鳞片状、刚毛状或毛状的冠毛;花冠常 辐射对称,管状,或左右对称,两唇形,或舌状;头状花序盘状或辐射状,有同形的小花,全部为 管状花或舌状花,或有异形小花,即外围为雌花,舌状,中央为两性的管状花;雄蕊4—5个,着生于花冠管上,花药内向,合生成筒状,基部钝,锐尖,戟形或具尾;花柱上端两裂,花柱分枝上端有附器或无附器;子房下位,合生心皮2枚,l室,具1个直立的 胚珠;果为不开裂的瘦果;种子无 胚乳,具2个,稀1个子叶。本科约有1000属,25000—30000种,广布于全世界,热带较少。我国约200余属,2000多种,产于全国各地。 菊科种类繁多,许多种类富于经济价值,如莴苣、莴笋、茼蒿、 菊芋等作蔬菜;向日葵、 小葵子、 苍耳的种子可榨油,供食用或工业用; 橡胶草和 银胶菊可提取橡胶; 艾纳香可蒸馏制取冰片;红花或 白花除虫菊为著名的杀虫剂; 泽兰、 紫菀、 旋复花、天名精、 茵陈蒿、艾、白术、苍术、牛蒡、红花、蒲公英等为重要的 药用植物;此外,菊、 翠菊、 大丽菊、 金光菊、 金鸡菊以及许多种类,花美丽鲜艳供观赏,全世界各地庭园均有栽培。按照头状花序中小花的构造以及植物有无乳汁等特征,本科分为两个亚科和13个族。本卷内容包括 管状花亚科CarduoideaeKitam.的 斑鸠菊族Vernonieae、泽兰族Eupatorieae和紫菀族Astereae,38个属,共260余种。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