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武山

玄武山

景区类型 自然生态
地理位置 汕尾市陆丰碣石镇玄武路
中文名称 玄武山
最佳游玩季节 四季皆可
所属国家 中国
占地面积 15公顷
目录导航

历史沿革

元山寺始建于南宋建炎年,[5]即公元1127年,距今已有八百六十多年的历史了(公元1389年)碣石建卫,碣石卫总兵侯建高主持规划扩建,设计成了一座具有典型的明代建筑风格和艺术特点的宫殿群体。建筑格局卫多组四合院对称式,坐北朝南,卧岗面海,依山递建,其建筑布局合理,结构严谨,计有山门、前殿、中殿、正殿、配殿、厅堂、院落,在右庑廊、方丈厅和僧房等建筑99间,始称玄山寺,后因避清代康熙玄烨的帝讳,改为元山寺。玄武山玄武山

元山古寺历经风风雨雨,几度修葺,至清光绪22年起例定每十年一度进行维修重光。由于定期维修,保护完好,至今元山寺还保留着重斗叠拱,雕梁画栋,多种木雕、石雕、嵌瓷、花鸟虫鱼,千姿百态,巧夺天工,宫殿庙顶,高脊飞瓴,寺内的各式铜铸、玉雕、陶瓷、泥塑无不形神兼备,工艺精湛。使人感受到富丽堂皇,又肃穆端庄的明、清年代的建筑风貌和工艺珍品。大大体现了中国建筑工人的高超才能,闪耀着中华民族智慧的光华,是陆丰市规模最大,文物保护最完整并富有历史、科研和艺术价值的名胜古迹。

元山寺内供奉有玄天上帝,至今还有“武当飞来”的牌匾,但寺里同时也供奉释加牟尼、观音菩萨、弥勒等佛像,因此元山寺兼有释道汇流的特点,世所罕见。在海外华裔、特别是闽南语系的港澳台同胞中享有盛誉,是一个辐射半径很远的以“保外乡”著称的古寺(另有民间说法:玄武山佛祖显潮州)。 碣石湾注:这里所指的潮州是指原潮州府地区。

元山寺原名玄山庙,始建于南宋建炎元年(1127年),历史悠久。该庙供奉“北极真武玄天上帝”,与湖北武当山祖庭、佛山祖庙一脉相承。且加供奉释迦牟尼、观音菩萨、弥勒大佛、达摩祖师等佛像,故庙迹广为传扬。清康熙时,为避玄烨名讳,改“玄”为“元”,故名元山寺。[6]

明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碣石卫总兵建筑碣石卫城时,将小庙改建为“玄武庙”。

明万历五年(1577年),碣石卫总兵侯继高主持将玄武庙扩建成现存的规模,始称“玄山寺”,居僧礼佛,香火日盛。随着庙宇的扩建和兴旺,“玄山寺”及“玄武”(元天上帝别号)之名开始传播,而民间则把山和庙统称为“玄武山”,并有“玄山寺”、“玄武山寺”称谓,这也是汕尾玄武山旅游区名称的由来。

清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住持僧石溪长老主持修建元山寺。

道光十九年(1839年),住持僧别天长老主持修建元山寺庙宇。

光绪六年(1880年),元山寺庙遭蚁蛀,由广东水师提督方耀、碣石镇总兵李扬升、邓万林与住持蹭释大同募集重建。

1980年,经陆丰市人民政府批准,创建汕尾玄武山旅游区,修复元山寺,发展旅游业。[6]

1981年,汕尾玄武山旅游区重建福星垒塔。

1983至1985年,完善了元山寺庙宇的修茸。

1986年,汕尾玄武山旅游区重建玄武山戏台,修复后的元山寺仍保存明清对代的古建筑风貌。

地理环境

玄武山旅游区玄武山旅游区(2)玄武山旅游区位于陆丰市碣石镇,旅游区内的元山寺建在玄武山南麓,占地15公顷,是佛道两教合一的宗教活动场所;也是粤东地区一处历史悠久、驰名海内外尤其是东南亚的名胜古迹,并且是闽南语系百姓的佛教信仰中心。寺内保存有大量寺藏历史文物,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玄武山位于中国广东省陆丰市的碣石镇,因为碣石镇三面是环山,一面是临海,山上海里遍布巨石,相传因此得名碣(jie)石。

汕尾玄武山旅游区依山建筑,布局为多单体建筑四合院,采用了中轴对称的布局手法,建筑结构严谨,重斗叠拱,高脊飞檐,雕梁画栋,传统瓷贴,显得宏伟壮观。这种布局旨在烘托庄严、肃穆、神秘的宗教气氛。元山寺还利用建筑地基不断抬高和室内光线明暗递变来烘托宗教气氛,这是许多山寺建筑所惯于采用的方法。元山寺不但建筑的整体地基随山势而抬升,整体建筑的内部其他地基也进行了分级抬高。从山门到正殿的神像,共有三处抬升,累计高差达3.66米。

主要景点

景区风光景区风光(2)

该旅游区主体建筑元山寺建有山门、正殿和前、中、后殿、配殿、厅庑及僧舍共99间。庙宇布局工整,结构严谨,重斗叠拱,高脊飞檐,雕梁画栋。

元山寺内的福星塔为八角形三层楼阁式石塔,由5340块花岗岩石叠嵌而成。元山寺前古戏台始建于明万历年间,清乾隆十五年重建,戏台高1.5米,宽22米,造型古朴,艺术精湛,台正中悬挂“台阁文章”牌匾乃清光绪乙未年探花李文田所题。该古戏台是广东历史最久,规模最大的庙寺戏台。

元山寺后有一状如鲤鱼跳龙门的风化石,有一亿年历史。明万历六年由直隶金山卫指挥同知参将侯高题字“起龙岩”,很有历史研究价值。寺庙后有多株古榕树,其分枝干均有多根倒垂树根,尤如顶梁柱团团顶住高大的古榕树,几百年来任凭多少十二级台风吹来,它们都岿然不动。

玄武山内现建有公园、斋菜馆、展览厅及相关服务设施。

古钟楼声

玄武山玄武山(3)山寺建于南宋建炎元年(1127年),是一座四合院式组成的群体建筑。有山门、前殿、中殿、正殿、配殿、左右庑廊、方丈厅等建筑九十九间,正殿供奉玄天上帝和释迦牟尼佛像。2001年6月,元山寺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石牌巍巍

玄武山玄武山(3)建于一九九六年,为四柱三间五楼石牌坊,通高 18.5米,是粤东地区规模最大的透雕龙柱石牌坊之一。整座牌坊经精雕细琢砌筑而成,建筑工艺精湛,图案形态逼真,建筑气势恢宏,极具佛刹色彩。

三台保障

位于福星塔背后,为明万历十年(1582年)参戎成雨泉、巡道郑谦山、姚龙三人聚会于玄武山下共商抗倭大计时立,原题刻已废。一九八一年复修。

特色景点

玄武山元山寺开放以来,欧美及东南亚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华侨、港澳台同胞前来观光游览者络绎不绝,每年接待游客百万人次以上,成为粤东旅游胜地之一。这次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标志着元山古寺进入一个崭新的发展时期。那令人叫绝的建筑工艺、释道汇流的特色、名家的牌匾石刻、美丽动人的传说必将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观光。元山寺元山寺

寺中供奉北极真武元天上帝,释加牟尼、观世音、弥勒等神像、佛像,释道汇流。自明代开始,寺僧衣钵相传二十六代。元山寺在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举办首届重光庆典,而后定例相延,每十年举办一次,至二○○六年已届十二次一百一十周年。每逢庆典,修缮庙宇、重光佛像,举行开光仪式、水陆法会盛大佛事活动和布置彩街、演戏、燃放花灯烟火、组织舞狮、舞鱼灯、踩高跷、扛大旗等民俗文艺活动,一连数天。家家户户张灯结彩,人山人海,场面壮观,热闹非凡,整个碣石城沉醉在欢乐祥和的节日气氛之中。

寺殿内保存有大量的文物,有清道光十九年(1839年)民族英雄林则徐所献的题匾《水德灵长》,光绪十三年(1887年)民族英雄刘永福镇碣时所献的题匾《灵声满道》,该两面匾额被国家列为中华名匾。共余尚有脍炙人口的同治皇帝御赐匾《威宣岭表》及提督、总兵等的题匾楹联、石雕、瓷器、漆屏等文物一千多件。

寺前的明代建筑大戏台,自明、清以来,每年农历三月初三和九月初九连续多天上演地方剧种剧目,是粤东地区一处最大的庙宇戏台,也是一个历史悠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载体。

寺后是一番园林景致。高耸的福星塔,三层可登。塔左有麒麟石,右有起龙岩、龙门石,石上有明、清名人侯继高、邓万林等题刻。登塔登石,皆可全览城邑海景,弛目聘怀。自古“碣台观海”为陆丰八景之一。在苍榕簇抱之中,四美亭、三台保障碑台、自得居等建筑分布其间。

其他景点

元山寺所处的地理位置和古代碣石卫的历史息息相关,它是古代粤东海防的军事指挥中枢,历经明、清两代,数百年间,沧海桑田,大量珍贵寺藏文物和不可移动文化记载着中华民族特别是广东沿海人民抗击外来侵略、保家卫国的辉煌史绩。玄武山旅游区玄武山旅游区

碣石设卫之后,元山寺便是朝廷钦差、官员和名人贤达到这里防务、聚会、游览、观光、朝山瞻奉之地。至今仍保留着许多历代名人留下的摩崖碑刻、题匾。这是民族英雄林则徐的题匾《水德灵长》;光绪年间碣石镇总兵刘永福的题匾《灵声满道》;同治皇帝的御赐匾额《威宣岭表》和“诏书”以及其它提督、总兵和名人贤达等题匾多面,其中林则徐和刘永福的题匾被列为中华名匾。这些不可多得得珍贵文化均具有高度的历史、艺术、科研价值,同时也证明了碣石卫海防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和玄武山元山寺的宗教信仰地位。

戏台始建于明万历年间,1986年重建。造型古朴,气势雄伟。各种木雕石刻,人物花鸟栩栩如生,千姿百态,是一座工艺精致的明代建筑。开始时演海陆丰正字戏《三国演义》等连本大戏,每年从农历三月初开始连演一个多月,农历九月初又再连演。如今每到正月,都会有广东潮剧院排演的大戏在这一上演数日,好戏连台,人们都会搭起蓬布,风雨无阻,盛况空前。

古戏台,元山寺和福星垒塔沿着中轴线递高而建。福星垒塔拔地参天屹立于玄武山的最高处,冒于古榕浓荫之间,历来为船舶进入碣石港的导航标志,人们登塔远眺南海,帆影点点历历在目,素有陆丰八景“碣石观海”之称。福星垒塔始建于明万历年间,1981年重建。在福星垒塔的东侧有一块庞然大石,其雄姿昂扬,俨然麒麟,因此得名麒麟石。在石上有清光绪十六年镇碣使者邓万林题写的“山不在高”,这句话对玄武山来说是名副其实。这块矗立在起龙岩前的龙门石,经久风化,形态苍老斑斓,专家鉴证为十万年前的产物。

四美亭、自得居也环绕在塔的旁西,有良辰、美景、赏心、乐趣“四美”的雅称,游人们在这里聊天谈趣,观赏风光。明万历年间,参戎郑谦山、巡道成雨泉、姚龙聚会于山亭之上,共商抗倭大计,撰文共立了“三台保障”的碑记。

碣石镇碣石镇碣石镇能获得最高声誉的便是驰名海内外的玄武山风景区。玄武山元山寺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庆典就在这里隆重举行。

“玄武山旅游区”为国家AAAA级景区,是佛道两教合一的宗教场所也是粤东地区一处历史悠久,驰名海内外尤其是东南亚的名胜古迹,元山寺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玄武山有元山寺、福星垒塔、古戏台、三台保障、太平石、麒麟石、起龙岩、龙门石、四美亭等多处胜迹,是粤东地区一处历史悠久的景仰中心。

玄武八景

元山古寺

玄武山

汕尾玄武山旅游区内的元山寺有山门、前殿、中殿、正殿、配殿、厅堂、僧房和廓庑(即堂下四周的廊院)等建筑共九十九间,遮阳曲径四通八达,是一组聚集着各种结构和雕塑工艺的古建筑群 [5]  。元山寺中供奉北极真武元天上帝、释迦牟尼等神像、佛像,释道汇流。殿内有清代林则徐题献的《水德灵长》和刘永福镇碣时题献的《灵声满道》匾额,该二面匾额被国家列为中华名匾。元山寺内有同治皇帝及提督、总兵等题匾共40多面,且藏有宋、明、清各代文物1000多件。 

三台保障碑记

明万历十年(1582),巡道郑谦山、参戎成雨泉、分巡兵备道姚龙在玄武山共商抗倭大计时同撰并立碑记。[7]

鱼跃龙门

龙门石位于起龙岩前,经广东省756地质队考古鉴证,该岩石于早白垩世燕山第四期侵入形成,据铷锶法同位素测定,距今已约一亿年。[7]

麒麟翘首

麒麟石为玄武山著名天然象形石之一,其形态雄伟、峻秀,俨然麒麟昂首观海。石东侧有“山不在高”摩崖石刻。[6]

石牌巍峨

南门牌坊建于1996年,为四柱三门、三重檐、三开间牌楼式石雕牌坊,通高15.8米,面阔22.3米,是粤东地区规模最大的透雕龙柱石牌坊之一。牌坊正面石匾“玄武山”为中国佛教协会原会长赵朴初题;背面石匾“灵光万丈”为中国佛教协会咨议委员会副主席、广东省佛教协会名誉会长、广东副主席陆丰碣石元山寺原主持释新成题。[6]

四美怡情

四美亭始建于明万历六年(1578年),称一鉴亭。光绪年间改建,称四美亭(意即良辰、美景、赏心、乐事),亭中竖立清同治六年(1867年)广东陆路提督碣石镇总宾李杨升记立的御赐额碑记,于2001年重建。[6]

玉阁飞笙

玄武八景(8张)汕尾玄武山旅游区的戏台,位于山门前的正中,始建于明万历年间。

清乾隆十五年(1750年),由当地官绅集资重修,把戏台扩建为台面宽五丈二尺左右的大型戏台,并首演正字大戏“三国戏”。文化大革命时被毁。

1986年,仿原型重建,新建戏台面积比原戏台更大,台面长22米,深16米,造型古朴,气势宏伟,各种木雕石刻、人物花鸟具存,是一座工艺精致的古代建筑。

碣石观海

玄武山

玄武山的福星垒塔,始建于明万历六年(1578年),当时为福星亭(福星泥塔),内祀文昌圣帝,福星垒塔分为三层,自下而上各为三元宫、文昌殿、魁坦。

清同治四年(1865年),碣石镇邑绅曾樾庭倡议改建成三层石体建筑的福星垒塔,由当时碣石总兵官泊承升主持筹建。历时七年告成。文化大革命时被毁。

1981年,仿原型重建。石塔以花岗岩为基座,由优质石块(“古山红石”、“玉清石”、“泉州石”)砌成,高达18.6米,分三层,是一座巨型古工艺建筑。福星垒塔还具有导航引渡、瞭望城台、登高览景的功能。

古香道

汕尾玄武山旅游区的香道设计别具一格。玄武山海拔高度30多米,而古香道长达200米,宽度4米,又长又窄的香道利用自然地形逐步抬高,且原设计者没有将香道正对元山寺大门,而是向西偏移十米,将戏台设在正对山门前的正轴线上,其布局设计合理恰当。

革命遗址

自得居(红二师碣石作战指挥部旧址)位于汕尾玄武山旅游区内,原系砖泥结构的古典式建筑物,曾是农民运动领袖彭湃同志率领红二师在这里设立攻打碣石城作战指挥部的地方。1931年改建为水泥结构的西式洋房建筑。[8]

历史人文

传说典故

革命遗址

民国十六年(1927年),海陆丰农民革命领袖彭湃同志曾于汕尾玄武山旅游区的玄武庙(即现元山寺)前召开农民大会,传播革命思想。广州起义后,中国工农革命军红二师东征,玄武庙曾被该师作为司令部。解放战争时期,玄武庙是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碣石城时的指挥所(据中共陆丰党史资料)。

文化活动

玄武庙会玄武山玄武山

汕尾玄武山旅游区元山寺庙会,当地叫重光大庙会。据史料记载;自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举行首届重光大庙会,之后,每逢十年一度,举行一次重光庙会庆典活动。至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共举行过六次重光大庙会。按常例碣石镇要演五至七台戏,其中玄武山戏台演海陆丰地方戏(如正字、白字、西秦戏),镇里演潮州戏,彩排、彩街是当地民间特色,民间艺人各显神通,制作各种工艺品、书画等陈设街头和街道两旁,以供观赏,民俗游行也是当地民间传统文化活动的主要形式,有潮州大锣鼓、举彩旗、担花篮、扮景、舞狮、舞龙、舞蹈、鱼灯等等,游行活动一连进行三天。

1956年,本应举行重光庙会庆典活动,因解放后破除各种旧习俗而中断。

1991年,汕尾玄武山旅游区恢复元山寺传统庙会活动,“陆丰县碣石玄武山庙会组织委员会”经过数月的筹备,于农历九月九日举行庙会活动,为时七天。邀请了华侨、港澳台同胞200人参加,鸣礼炮、放气球、放和平鸽。其民俗文艺游行活动,计有1800多人,表演了富有地方特色和宣传社会主义内容的49个文艺节目,游行队伍长达一公里。玄武山戏台公演了陆丰正字剧团的“三国戏”,并有广东潮剧团、上海歌舞团、河北驯化杂技团等文艺团体在各处分别公演。晚上,进行了烟花汇演。元山寺庙会促进了陆丰市的商业、旅游、外事等活功,取得良好效果。

旅游信息

门票

入门票:25元/人;

福星塔登塔票:5元/人。[4]

时间

周一至周日8:30-17:00;停止入场时间:17:00(1月1日-12月31日)。[4]

实用信息

玄武山玄武山(4)新拓建的后山园林接碧生香,植圃栽花,恬适开阔。其间有仿古式建筑,优雅舒适的接待楼和一千多文化座位的斋菜馆,为游客的食住提供服务。园内有停车场,游客中心,并提供图片资料和咨询服务等。

游客还可往西三公里到观音堂岭旅游区观赏水月古庙、海滨浴场和海边多处古今名人磨崖题刻;向南四公里。可经石洲文化公园往田尾山海岬,观赏海底花园、古炮台遗址我挂有林则徐《苍海恩波》题匾的天后宫,更可面海一掬沧澜,尽游兴。

玄武山旅游区以秀丽的风光,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和元山寺神秘的宗教气氛及周边景点和区内热情周到的服务,喜迎八方游客的到来.

开发建设

保护措施

1994年,汕尾玄武山旅游区的元山寺被广东省人民政府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

2014年7月21日,汕尾玄武山旅游区的元山寺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9]

客流量

玄武山

汕尾玄武山旅游区开放以来,欧美及东南亚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华侨、港澳台同胞前来观光游览者络绎不绝,每年接待游客百万人次以上,成为粤东旅游胜地之一。

20世纪80年代汕尾玄武山旅游区正式对外开放,游客人数一直保持上升趋势。[1]

1990至2005年16年间,共接待游客1362万人次,平均每年接待游客人数85万人次。[1]

2005年,接待游客人数首次突破百万大关。[1]

2007年,接待游客人数达180万人次。[1]

所获荣誉

1993年,汕尾玄武山旅游区被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为省级风景名胜区。[1]

2007年11月27日,汕尾玄武山旅游区被国家旅游局批准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10]

管理机构

汕尾玄武山旅游区由陆丰市碣石玄武山管理委员会管辖,玄武山管委会最高领导为玄武山管理委员会书记、主任,分管景区旅游服务公司、寺院管理部在内的19个部门。[11]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