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密市第四中学

哈密市第四中学

中文名 哈密市第四中学
校训 我以校荣,校以我荣
所属地区 新疆哈密市伊州区
类别 初级中学
目录导航

办学历史

哈密市第四中学的前身是哈密地区农业中学。1969年9月,经哈密专区革委会批准,成立哈密第四中学,校址在现哈密市第五小学院内(建国南路)。1974年9月,学校搬迁至现哈密市第四小学(阿牙路)。1977年,学校移交哈密市(县级),更名为哈密市第四中学。2003年11月,学校经历建校史上规模最大的搬迁,迁至现址哈密市伊州区阿牙路288号。2016年9月,学校更名为哈密市伊州区第四中学。2018年7月,再次更名为哈密市第四中学。

师生数量

学校有73个初中教学班,其中区内初中班18个;在校学生人数4009人(男生1939人,女生2070人),其中区内初中班学生912人(男生356人,女生556人);在职教职工298人(男教师81人,女教师217人),其中特级教师1人、高级教师56人、中级教师91人。(2012年9月统计)

基础设施

学校占地面积89156.16平方米,建筑面积32802平方米,绿化面积20000平方米,基础设施完善,建有两栋教学楼、学生公寓、学生餐厅、8道400米跑道的标准运动场和学生生活服务中心等设施,拥有先进的实验室、图书阅览室、舞蹈室、健身房、报告厅及信息技术管理教学系统等配套设施。

所获荣誉

2004年被评为自治区绿色环保学校;

2006年荣获地区德育达标学校;

2006—2007年荣获哈密市综合治理先进单位;

2007年荣获哈密市“五好党支部”、哈密市优秀党支部;

2008年获自治区级模范职工之家标兵荣誉称号;

2009年荣获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先进单位、地区教育系统先进单位、国家及自治区级教育统一考试工作先进集体;

2011年荣获全国消防安全教育示范校、地区“五五”普法先进集体、地区庆祝建党90周年群众歌咏比赛二等奖、哈密市维稳执勤先进单位;

2012年荣获哈密地区廉洁教育好学校示范点、哈密地区消防安全工作先进单位、哈密市教育系统创先争优先进党总支。

2018年12月29日,被国家民委命名第六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区(单位)。[1]

教学教研

学校不断推进课改工作向纵深发展,在学习借鉴杜郎口中学、凤城六中等学校先进教学理念的基础上,发扬全校教师团队合作的精神,群策群力,构建了符合学校教学实际的”8333”课堂教学模式,出台了《哈密市第四中学高效课堂“8333”教学模式解读与案例》。学校把听“推门课”作为一项常规的教研活动,通过开展推门听课活动,使教师在教学上精益求精,提高每节课的教学效率。每次推门课后,及时进行评议,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地指出授课老师在授课过程中的优缺点,达到互相交流、取长补短、共同提高的目的。

德育管理

近年来,学校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的精神,坚持“以人为本、以德树人、以质立校”的办学指导思想,在总结发扬优良传统的基础上,以学生为主体,从学校实际出发,确立“德育就是质量”的理念,建立既有时代特征又有四中特色的德育模式,努力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成长环境,提高学生的德育素质,帮助学生养成健全的人格。在学校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底蕴深厚的学校文化和德育特色。

学校德育处坚持将新的德育理念贯穿在具体的德育工作中,不断提高学校德育管理水平。通过组织班主任定期学习、考核、培训、交流,建设高素质的班主任队伍,从而提高育人水平。注重对学生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重点抓良好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并做好诚信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法制教育。逐步完善《五星班集体建设方案》和《班主任考核制度》,注重构建激励机制,营造学生竞争氛围。加大班干部培训力度,指导学生参与班级管理,强化学生自主管理。大力开展德育科研工作,使班主任工作由经验型向科研化转变,努力追求学生管理工作的科学性、艺术性,努力使德育工作向内涵和科学方向发展。以创建自治区级“德育达标校”为平台,以德育课题研究为突破口,形成学校德育特色。

安全管理

学校把安全管理工作摆在工作的首位,时时讲、事事讲,做到绝不掉以轻心和存在侥幸心理,督促家长、班主任、任课教师保障每个学生的安全,学校与每个班主任签订安全责任书,每个班主任与学生签订责任书,层层落实责任,杜绝事故发生。并建立安全保卫工作领导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由学校校长、党总支书记负责,将安全保卫工作列入各有关处室的目标考核内容,并进行严格考核,严格执行责任追究制度。

学校经常深入开展以防火、防盗、防意外事故为重点的学校安全大检查,努力完善突发事件处置的工作预案,落实预防安全事故和公共卫生事件的措施。同时,针对地震、火灾等突发性自然灾害,认真组织实施由全体师生参与的防灾演练,对演练中发现的问题和漏洞认真进行总结并不断完善应急预案,通过演练切实增强师生的防灾意识,提高师生的防灾能力。切实记好安全台账,做好安全隐患排查工作。做好安全通道疏散工作,防止教学楼踩踏事故的发生;做好体育器材的合理布置和管理工作,防止体育锻炼中安全事故的发生。紧紧围绕平安校园建设,加强对青少年的法制宣传教育,不断创新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理念和形式,增强法制宣传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区内初中班

为了加快推进新疆基础教育发展步伐,让更多的农牧民子女享受到优质的基础教育资源,同时向不断扩大招生规模的内高班提供高质量的生源,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政府决定参照内高班的办班模式在新疆举办区内初中班。2003年11月19日,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文件《关于在乌鲁木齐市等八个城市开办新疆区内初中班的通知》(新政办发[2003]155号)[2]确定经济和教育条件较好的8个城市为区内初中班办班(简称“内初班”)城市,哈密市为办班城市之一,哈密市第四中学被确定为办班学校,2004年9月正式开学,学生主要来自吐鲁番市、哈密市和兵团农十三师。

自办班以来,哈密市伊州区第四中学积极探索具有区内初中班管理特色的方式方法,坚持以爱国主义、民族团结、感恩为主要内容的政治思想教育,针对区内初中班学生特点,在师生中不定期开展安全、营养、卫生、行为养成习惯、心理健康等教育活动,从而为学生健康成长营造了良好的育人环境。

针对区内初中班“民考民”学生汉语基础相对薄弱的特点,学校一线骨干教师专门为“民考民”学生整合、编写了一套校本教材——《语文》(试用于七年级区内初中班“民考民”班级)及配套练习册,取得了良好成绩;并在学习区开展“推广普通话”活动,较好地促进了他们的汉语表达能力的提高。在课堂上加强对区内初中班学生的训练,让他们尽快适应和融入“8333”教学模式,和普通班的孩子一起提高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

学校专门为区内初中班学生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涵盖舞蹈、剪纸、绘画、书法、象棋、吉他、十字绣、串珠、英语沙龙、文学社等20多个种类,不但丰富了学生们的课堂内容和课余生活,而且锻炼他们的多方面能力,发展了他们的个人兴趣。

学校非常重视对区内初中班的后勤服务和管理工作。区内初中班学生均为住校生,针对他们年龄小、远离家人、与新环境一时难以适应等实际情况,为他们专门配备了生活老师、心理辅导老师和医务人员,在各方面给予他们无微不至的关怀;每逢节日到来,校领导还会和学生们一起在食堂聚餐、举行欢乐的庆祝活动。

宿舍的每个楼层配备3名生活老师,实行12小时轮班制,主要负责学生日常的宿舍卫生、纪律、生活、就医、上街购物等所有的生活细节方面的工作。每个班配备生活班主任1名,重点关注本班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等方面的情况。生活班主任每月与学生的交流谈话不少于15人次,并做好谈话记录,随时跟踪学生的思想情绪变化。初一、初二学生每周写生活周记,不论长短,借此写出自己内心的烦恼、苦闷和疑惑及需要解决的问题,由生活老师认真批阅,借此形成了师生之间良好的沟通和交流机制。成立区内初中班学生会、团支部,充分发挥学生会和团支部作用,不但能协助老师做好学生的管理工作,而且锻炼和提高了学生自我管理能力。

历任校长

汪海俊、刘大威、陈述荣、倪培凡、夏士义、容馨麒、方彦增、朱耀发、杨永华、王宇杰、毛世柱、艾青林、王庭权、潘靖刚、高英(在任)

现任领导

党总支书记:潘靖刚

校长:高英

党总支德育副书记:王振江

副校长:李爱荣,薛艳慧,阿迪力·阿不拉

未来展望

哈密市第四中学始终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师生发展为本,办人民满意教育”的办学思想,以“面向全体,德育为首,因材施教,发展特长”为办学宗旨,以“面向全体学生,优化教育过程,培养素质特长,促进全面发展”为教育原则,把“求知、创新、发展、责任感”作为培养学生的目标,逐步形成了以“面向全体,分层教学,培优补差,人人成才”为主要特色的教学模式,促使优等生更加优秀,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学生都得到转化、提高和发展。在教师中开展 “三爱”(爱学校、爱学生、爱职业)、“三不”(不搞第二职业、不搞不正之风、不搞自由主义)教育,提高了教师的师德修养,增强了责任意识和敬业精神。

长期以来,四中以优良的办学条件、优质的教育服务、优秀的师资队伍、优异的教育教学质量,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和赞誉,成为哈密市的一所窗口学校。

为顺应教育发展的需要,学校确定了具有“一流办学条件,一流师资队伍,一流管理水平,一流办学效益”的发展目标,具有改革创新传统的四中人正在进行以“高效课堂8333”教学模式为核心的跨越,致力于建设一所为全市乃至全疆人民服务的名牌学校。

校风:团结求实,文明创新

校训:我以校荣,校以我荣

教风:敬业、爱生、求实、奉献

学风:自主学习,自我管理

地址:新疆哈密市伊州区阿牙路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