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凝镇

崇凝镇

人口 2.7万余人(2013年)
所属地区 陕西省渭南市临渭区
方言 中原官话关中片(秦语)渭南方言
机场 西安咸阳国际机场、华山支线机场(在建)
行政区类别
邮政区码 714009
电话区号 0913
面积 35.5平方公里
目录导航

独孤伽罗

独孤伽罗(544~602),女,俗称独孤氏、独孤皇后,隋文帝杨坚的皇后。在中国历代皇帝皇后中,唯有隋文帝和独孤后过着一夫一妻的生活。直至独孤氏去世,杨坚的后宫才设立妃嫔。其父独孤信是西魏大将,鲜卑人,原籍云中(治在今内蒙古托克托县东北),徙居代地(今山西大同)。北魏洛阳政权分裂后,高欢追杀孝武帝。独孤信捐弃父母妻子,单骑救主奔长安,在秦岭北麓(今渭南市临渭区崇凝镇,俗称独孤庄)建立家园,复娶二妻,郭氏生6子,崔氏生独孤伽罗。为独孤信第七女。[2]

历史渊源

崇凝镇最早名叫独孤庄,是因隋文帝杨坚的文献皇后独孤伽罗早年曾在此居住而得名。一直到光绪十八年(1892年),“崇凝镇”一名才开始出现在渭南集镇记载中。而崇凝镇一名的来历,据《渭南县志》记述,是因独孤庄东南方向一座“崇凝观”庙院而来。

崇凝镇历史悠久,文化积淀和景观极为丰富。镇西南半公里处有明代吏部左侍郎孙宏的陵寝;镇西南二公里处有秦始皇行宫步寿宫;镇北边占地二十多亩矗立着元末将军李思齐陵地柏树坟、李家祠堂;镇东南角处有老爷庙,又名奓庙(当地人读“奓”不读zhā或zhà,而读tūo,意为很大之解),老爷庙广场上还有一座大戏楼……所有这些,都是当地人文积淀之所在。

镇东面原有旧土墙遗址,环城四周,方圆几公里,分为城子,南堡,中堡.土堡旧为校场,后被村人占为宅基地.堡里人多数姓李,清光绪十八年(1892)部分李家后裔由东塬独孤庄移居贠曲谷里村,谷里村原叫孤李村,意即独孤庄李村,后改为谷李村,与贠曲城区良田沟李村同宗共祖,据说是元末李思齐将军的后裔。

奓庙最后三间破败的房子奓庙最后三间破败的房子据记载,占地三亩许的镇东南的老爷庙门前,曾经有一个占地五、六亩大的广场,广场上又建有一座风格大气的戏楼。这个大戏楼除供每年二月二庙会时唱大戏外,还是当地举行各种活动的聚会地。

随着历史的沧海变幻,孙宏陵寝、秦始皇步行宫、李家祠堂、老爷庙等景观都在人们的记忆中淡出,唯有大戏楼,以及大戏楼上曾经演出的一幕又一幕,让人们难以忘记。因为就是这座大戏楼,是1928年“渭华起义”前夕的“五一大会”主席台,是宣布陕西省第一个苏维埃政权成立的所在地。

1997年陕西省政府批复成立渭华起义革命老区,涉及华县高塘镇、圣山乡、东阳乡、金惠乡、大明乡全部和赤水镇、瓜坡镇部分行政村和临渭区崇凝镇、桥南镇等地区,覆盖人口20多万人。到2008年为止,当地年人均纯收入低于625元的贫困人口占人口总数的70%。随着渭华起义“红色旅游”景区项目的建设,必将带动老区人民尽快脱贫致富。

历史遗迹

石马坟

文化大革命时期在崇凝初中那一大块宋朝石马坟,听说一大块地方呢,由于那时候打击封建迷信,把所有坟都推平了。这个上世纪确实有大量的石马,石人像等。在2010年左右,崇凝初中对面修建崇宁电力所的时候挖出来一个大石碑,石碑基本保存完整,通高4米左右,后被文物部门拉走后下落不明。

独孤庄

崇凝镇古名独孤庄,因隋文帝杨坚的皇后独孤伽罗曾居于此而得名。

崇宁宫遗址

崇宁宫遗址,崇宁宫遗址位于崇宁镇靳尚村南,面积16万平方米,尚存夯土台基长约50米,残高0.8-1.5米,夯层厚5-6厘米,据一些学者推测为秦步寿宫遗址.

崇凝区苏维埃

1928年2月宣化斗争之后,由于国民党反动派的疯狂镇压,中共渭南县委将党、团组织转移农村,帮助整顿农民协会,开展反帝、反封建宣传,建立农民武装。正在这时,爆发了陕西军阀李虎臣反对冯玉祥的战争,削弱了军阀在陕西的统治。中共陕东特委和渭南县委认为时机已经成熟,遂于1928年5月1日,组织农民群众在渭南县崇凝镇举行暴动大会,“渭华起义”正式拉开战幕。

渭南县东塬[2]数千名农民和学生,手持武器和小旗,从四面八方拥向崇凝镇街南大庙戏台前集合,纪念“五一”国际劳动节。大会主席台中央悬挂着革命导师列宁的画像,两边贴着对联,戏台两边的柱子上绑着两名恶差,会场周围张贴着“实行耕者有其田”、“大家吃、大家干、大家的事大家办”、“有土皆豪,无绅不劣”等醒目标语。大会由中共渭南县委书记肖明主持,组织部长何寓础、东南区委书记金子毅以及王尚德、霍世杰、冯异生、郑德龙、闵希孝等参加了会议。五一县和华县县委也派代表参加了大会。郑德龙、冯异生、闵希孝等先后讲话,痛斥了蒋、汪、冯合谋背叛革命,镇压人民,屠杀共产党人的罪行,揭露土豪劣绅的恶迹,指出了铲除土豪劣绅,摧毁反动政权,建立工农民主政权的极端重要性。接着杀了恶差王水泉、张丑娃。中午时分,肖明庄严宣布崇凝区苏维埃政府成立,一切权力归苏维埃。顿时,会场群情振奋,一片欢腾,热烈欢呼陕西省第一个革命新政权的光荣诞生。“打倒军阀”、“打倒土豪劣绅”、“拥护苏维埃”等口号惊天动地。苏维埃由1名主席和7名委员组成,下设人民、土地分配、军事、粮食分配4个委员会。会后举行了声势浩大的示威游行。处死了县催粮委员孙太,捣毁了大恶绅杨鹏霄的天庆商号和东南区长李玉林的同盛商号。[3]

崇凝塬

位于沋河与赤水河间,因塬上有崇凝镇而得名。又叫东塬、长稔塬、长收塬、长寿塬、广乡塬。塬面平坦完整。今有丰原、崇凝两个镇,土质良好,宜长禾稼,素有“华阴、华州水浇田,不如渭南长稔塬”之说。东西宽6公里,南北长14公里,面积84平方公里。由于雨水长期切割,在崇凝塬的周围,形成了数百条沟道。较大的有康沟,又名东阳谷,位于塬的北缘,距县城10里,面积16平方公里,沟内有水,北流入渭。马家沟,又名西阳谷,在康沟之西,距县城8里,面积34平方公里,沟水入渭。明光峪,在马家沟之西,距县城3里,峪水入渭。殷沟,在塬的西缘河西乡周坡村北,树木参天,翠竹丰茂,当地人民以编竹笼著名。羊峪,在塬的南缘,桥南镇东北,汇东沟、寺峪、葫芦峪、黑掌峪、稀屎沟等谷水,向东汇入赤水河,峪长约4公里,宽约1公里,沟底宜稻、宜莲,其杨魏村之芦席、沟岸村之簸箕闻名全区。除了沟道而外,崇凝塬周围还有为数众多的通往远近村镇的坡,著名的有:胡城坡,位于塬的北缘,神川塬紧东北、龙尾坡角下西偏北。汉时凶奴休屠王归降后筑城居住坡端南面,故称胡城坡。龙尾坡,在塬的北缘偏西,距县城2.5公里,古时将东塬比作一条龙,南有龙耳山(今华县境内)、龙正山(清明山),北面之坡形似龙尾,名为龙尾坡(渭桥路X101路段)。坡长2.5公里,宽2米,经瓦塔村东,上丰原到崇凝镇,是通往商洛必经之地;五十年代末,从西张村西沿坡盘旋而修渭(南)桥(南)公路,长22.2公里,宽7.5米。1973年铺为沥青路面,公共汽车每日往返塬上。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