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胸黑鵙

红胸黑鵙

脊索动物门
雀形目
别称 红胸黑伯劳
中文学名 红胸黑鵙
英文名称 Crimson-breastedGonolek
黑鵙属
目录导航

外形特征

红胸黑鵙红胸黑鵙(30)红胸黑鵙体长22~23厘米,体重40-57克。成雌雄鸟相同,无性别差异。头(包括两侧面),背部,翅膀和尾巴黑色,有轻微的光泽。下背部和臀部的羽毛蓬乱而长,其中隐藏了一些白色斑点。翅膀被覆盖而形成的边缘的主要外部和外螺纹的中间由一道长的白色条纹。下体从下颏到尾巴深红色。腿黑色,该物种的鸟喙和腿黑色。虹膜棕灰色,有浅紫色眼环。该物种另有一种羽毛异常的现象,深红色的腹部被替换为金黄色。

亚成鸟的顶部和底部有浅黄色、灰色和褐色的小斑点。初级飞羽有斑纹。嘴,脚呈灰黑色,有紫色光环。小鸟成长过程中,最先获得并逐步加深的是黑色和深红色。白色翼带在25天后才能看到,喙基苍白。[1]

栖息环境

栖息于森林地区和沿边河流界的灌木丛。也出现在半干旱灌木丛地带。[1]

生活习性

红胸黑鵙红胸黑鵙通过在树木和灌木顶部进行强有力的鸣叫,表示领地的所有权。最佳栖息地在5公顷左右,也可以达到10至12公顷,是较差的资源。当红胸黑鵙因领地发生争议时,会低头将自己的身体兴奋起来,然后横向运动,摇晃尾巴,用大幅度的运作来阻吓对手,希望能够起到最大的作用。

在植被的地下或地面上觅食,跨越式的移动,在树皮的空隙间翻动。定期的在树干、树枝和树叶间搜集。有时候,会在空中追赶捕捉昆虫,是食肉动物。消耗节肢动物,特别是昆虫及其幼虫。摄取膜翅目(蚂蚁),鞘翅目(甲虫)和鳞翅目昆虫(毛毛虫)。有时也吃浆果和坚果。[1]

分布范围

分布于安哥拉、博茨瓦纳、纳米比亚、南非、赞比亚、津巴布韦。[2]

红胸黑鵙分布图红胸黑鵙分布图

繁殖方式

红胸黑鵙红胸黑鵙红胸黑鵙在其领地是一夫一妻制。在鸟巢养育第二窝雏鸟时,有一只额外的鸟在鸟巢附近,可能是前一窝的亚成鸟,但它并不发挥助理的作用。产卵季节恰逢雨季。在产卵前,雌雄都非常谨慎的为孵化与雏鸟住宿做准备。鸟巢建在草丛中,每10公顷只有2只小鸟的密度,红胸黑鵙对干扰非常敏感,并有能力摧毁在各个阶段建设的窝,直到孵化。成功的鸟巢占30%至62%不等。所建的綶可以至提高两窝,之间的间隔可以短至两个星期。在失败的情况下,更换育雏的情况并不少见。

雌雄合作共同打造鸟窝。鸟巢由几乎是清一色的长条树皮混合成蜘蛛网。内衬草叶或细根。树巢置于高出地面约3米的树枝上,并没有特别的隐藏。持续5天左右巢建成,鸟巢空置两周后。雌鸟在其中产2或3枚卵,时间间隔在24小时内。颜色是浅黄色,浅绿色,蓝色或可能是纯白色。通常最宽的部分是棕色或灰色覆盖。在产第二或第三卵时开始孵化。父母双方轮流孵化,持续17天。雏鸟刚出生时盲视,赤身无毛,最初有一个黄色的嘴,后来才变成粉红色和黑色。幼鸟留巢期18~20天,孵化后超过51天独立。[1]

亚种分化

单一物种,无亚种。[3]

种群现状

最常见的是其栖息地的灌木丛,由于过度放牧而遭受破坏,但该物种能够适应这种变化,不会受到威胁。人口数量趋势是稳定,因此该品种被评价为无生存危机的物种。[2]

保护级别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2012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 3.1——低危(LC)。[2]

注:红胸黑鵙图册网址[4]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