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家茶座》是山东人民出版社推出的一种杂志型图书,并且是国内第一种经济学类杂志书。它的特点是清新高雅、风格别具。自问世以来,该杂志已经受到了众多学者和读者的关注和好评,被誉为“经济学领域的院士科普书”。目前,《茶座》已被国内数十种媒体上百次的给予介绍和评论,每一辑均荣登北京风入松书店、三联韬奋图书中心的畅销书排行榜,是山东人民出版社的重要品牌图书之一。 《经济学家茶座》主要发表经济学家的真知灼见和所悟所感。与一般的专业性、理论性杂志不同,《茶座》更注重的是其自身的格调和品位。 本书为该杂志的第21-24辑合订本。
海内外著名华人经济学家在这里谈国是,聊学问,评学人、讲故事,引领读者走进经济学殿堂。
【卷首语】
李文溥形似与神似
【国是我见】
史晋川 “吃狗屎”的国民生产总值?
周为民改革以来,社会平等程度是降低了,还是提高了?
吴思城乡身份推算
李海舰产品的革命:产品是什么?
柯华庆我们人民:科斯的国家主义视角
【学界万象】
郭艳茹南北合作,促进法经济学发展——法经济学国内两大阵营侧记
孙德圣2005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奖者简介
重新西安听经济学巨侠熊秉元讲课记
【学问聊斋】
王则柯设验甄别有学问
杨臻黛意义与荒谬之间:替“创造性会计”说几句
井田竞聘的经济学——从一次公开竞聘看制度的扩展与演化
李丽纯“交叉圆”构图的经济学涵义
罗仲伟虚拟企业组织管理的应用典范
【经济评论】
张曙光生财聚财与疏财散财
李仁君消费模式:跨期转移还是跨代转移?
孙少青 EMBA的成本收益分析
叶楚华天安门城楼上的“炫耀性消费”
俞炜华长城的战略价值
辛向阳关联数据的戏剧
赵刚旅行社超低价竞争的背后
【经济随笔】
朱恒鹏为何把牛奶倒人大海
蒲勇健布吉之谜:油画市场之经济学诠释
朱铁臻从一座小镇走近德国
熊秉元背古文侧记
曹利群一个小山村的开放
【生活中的经济学】
李增刚语言中的经济学
聂辉华报纸为什么不免费发送?
董志强美貌有价:关于漂亮的经济学
【经济学人】
陈瑞铭追思顾准
梁捷熊彼特与凯恩斯
【经济史话】
梁小民走西口与晋商(三)
朱绍文早期两岸经济学家的交流一陈岱孙先生与蒋硕杰先生的几封信
管清友牛顿和英国金本位的形成
【他山之石】
詹小洪韩流带动的韩国文化产业
朱玲科伦坡印象
安玉发韩国漫谈
刘福寿话说旧金山的流浪汉
《经济学家茶座》改版了
【国是我见】
程恩富国家兴衰的“五个关键词”
最近,电视纪录片《大国崛起》和相关论著很受关注。“大国崛起”这个题目是应当研究,可以写的,但关键是做到完整准确。从目前的这个纪录片来看,有两点值得注意:其一,《大国崛起》中提到的9个大国,有些并不是“大国”,而是强国,所以,准确地说应该是“强国崛起”。其二,如果光谈崛起,还不能给人家一个完整的概念,这里面如何科学地归类以及展示它们整个崛起的客观历程、动因可能反映还不够全面,因而理应完整地描述强国兴衰或者国家兴衰,揭示其兴衰的多变原因。例如,同样是搞资本主义宪政,一个国家为什么先兴后又衰了?如果不全面地勾画,那么从知识角度、传播角度来说可能就不够完整。它兴的原因是什么?往往讲内因的时候,只讲自由、民主或者加上技术创新多一些,简单来说就是宪政制度和科学技术,这两条讲得比较多,最多再讲到文化、文艺复兴等。应全面分析强国的兴与衰,以及兴衰的外因和内因之间的互动,这样才比较完整。
当然,这样问题就复杂了,必须从诸多因素、诸多方面来观察。同一个制度,为什么靠这个制度兴,又会因这个制度衰呢?如果仅仅讲它崛起,到崛起为止,对它如何衰的方面不谈的话,那么有关制度的真实分析就不够深度,不够辩证。其实我们也看到,目前世界上有些国家也是属于小而强的,比如说以色列。以色列很小,但是它几十年就变强了,什么原因?这与他们有浓厚的社会主义理念有关,不管是不是正宗的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但至少是比较接近于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这个观念和发展观确实起了很大作用。还有,它至少也和推行比较标准的合作制这样一个经济制度密切相关,和它非常重视科技、重视人才、重视教育密切相关。当然它还有外部因素和美国的大力扶持等等。总之,以色列的崛起是值得研究的。另外,新加坡也是很值得研究的,一个城市国家为什么会兴起,而且它是长期一党执政。新加坡的兴起在观念和制度上还受到美国自由主义政治家和学者的猛烈批评,认为它是独裁,不民主。为什么这样一个国家和制度也会兴起,也会变成一个小而优的一个国家呢?还有比较小的卢森堡、比利时,都是通过发展几个重要产业,在几个重要的产业和科技上领先,同时人文指数和人均收入也比较高,排在世界前列。
张清津,山东章丘人,1965年生。1981年入山东农业大学学习农业经济,1985年毕业被分配到山东社会科学院从事农业经济研究,1990年又到西南农业大学农经系读硕士课程。农民出身,虽然靠高考跳出了“农门”,却一直与“农”字脱不了干系。好在分别于1997年和2002年获得了到美国、澳大利亚做访问学者的机会,借机接触到了西方学术,也算沾了点“洋”气,还认识了黄有光、杨小凯等众人仰视的人物,知道了经济学研究是件苦中求乐且的确乐在其中的事。
卷首语
猫和老鼠的游戏
卢周来
一位读者在读了《茶座》第11辑上发表的关于经济学家的笑话之后发来一封电邮,说最近也看到了一则同样是调侃经济学家的幽默:经济史学家就如同在漆黑的屋子里追一只老鼠的猫;经济学家就如同在一间没有老鼠的屋子里说一定要追到老鼠的猫;而计量经济学家是在一间本来没有老鼠的屋子里追老鼠却声称自己已经抓到了老鼠的猫。
经济学家研究经济学在这则幽默中成了猫抓老鼠的游戏。
即便真是猫抓老鼠的游戏,也不是没有价值。近数百年的经济学家市场供求关系一直很稳定,证明这种游戏真有其功能。一者,经济学看问题的方式不同于其他学科,一个多元化的社会需要有经济学家用“猫眼”来解释世界。二来,偶尔经济学家的建议不定还真是“瞎猫逮着了死老鼠”,也足以使主人的财富增加若干,历史上不是没有这样的例子。三者,即便真逮不着老鼠,猫的叫唤也可以让老鼠不敢出来。马克思大概算得上一位西方世界的大猫,让资本世界的某些“邪恶老鼠”害怕。退一万步讲,以上功能都没有,就算纯粹是个游戏,也可以娱乐社会。迪斯尼有一个著名的卡通片《猫和老鼠》,吸引了三代小朋友的眼球至今不衰;而据说香港最近一部由刘德华、张柏芝主演的《老鼠爱上猫》票房收入也不错。
而且,说经济学研究是游戏,也并未降低经济学家的身份。往往是人们把一件事情做到了某种极致,做到了随心所欲的地步,才能达到“游戏”的境界。所以,中国圣人孔子说过,士“志于道”,但却是通过“游于艺”来“弘道”。古希腊与罗马的哲人也将诡辩作为到达真理之境的游戏来做。而曾获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大经济学家希克斯更是坦言:“经济学从本质上讲就是一种智力游戏。”
所以,不妨让我们翻开《茶座》,看看各位“高猫”是如何继续在玩“抓老鼠”的游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