漏损的途径
第一,信贷资金的回流
我国的银行系统实行一级法人,按行政区划设立分支银行。随着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银行信贷资金在安全性和效益性原则驱使下,银行系统内部资金通过与分支行内部的资金上存下拨方式,将中西部地区所吸纳到的存款资金的一部分,转移贷款到效益较好、资金流通运作和周转速度快的部分东部地区。虽然这种运作方式会受到资金调出地区地方政府的干预,但随着80年代以来金融体制,特别是信贷体制改革措施的不断推行,银行具有信贷资金投放的自主权不断扩大,信贷资金在总行与分支行间的资金划转与调拨的权利越来越大。因而通过银行中介信贷方式实现的区域资金流动规模呈上升趋势。在西北一些省区,由于投资效益率低,银行系统长期以来形成巨额存差。这些情况非但没有好转,而且有愈演愈烈的趋势。
第二,跨省直接投资
主要是中西部地区直接投资到上海、深圳等东部地区,从而导致资金“东流”。内地企业大规模投资上海,是“八五”经济快速发展重要支撑因素之一。据对7000多个外地在沪企业的统计,2003年共上缴税收134亿元多人民币,是该年上海地方财政收入的近30%。整个“八五”期间,在其他省市、自治区、直辖市在上海的投资多达600亿元。到2003年底,上海的内资企业已达2.26万个,其中产值达2315亿元,赢利70亿元多。2003年底,外地在沪企业数目增加到3.1万多家,与上海三资企业数目基本相同。四川、湖北、江西、安徽、江苏、浙江7省在上海投资兴办企业5300多家,上海内资企业中来自中西部企业的约占一半以上。经济特区等沿海开放热点地区吸引国内各地投资,据不完全统计,至2003年底,全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中央有关部委在深圳兴办企业20000多家,投机总额约400多亿元,而且许多内地企业取得的利润继续留在深圳滚动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