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烟斗的人

抽烟斗的人

中文名 抽烟斗的人
类别 油画、名画
目录导航

基本内容

【名称】抽烟斗的人

  【类别】油画 、 名画

  【年代】作于1846年

  【作者】居·库尔贝

  【规格】45×37厘米

  【属地】现藏法国蒙彼利埃法布尔博物馆(又一说,现归瑞士温特图尔的奥·莱因哈特收藏 )

  【简介】

  法国皇帝拿破仑三世有一次参观沙龙的美术展览,面对库尔贝 于1853年画的一幅《浴女》,感觉到一种"粗俗",便向随从的手中拿来马鞭,狠狠地抽打了这幅画。这一粗鲁的举动引起了社会的很大反响,当然,也对库尔贝的油画带来了新闻传播式的反应。

  法国沙龙崇尚象安格尔的那种典雅的裸体,扭捏作态的贵妇人肖像,对于库尔贝所画的那种体型粗壮、具有劳动者结实的肉体的村妇,怎能产生美感?! 库尔贝的现实主义,不仅拿破仑三世不能接受,连一些著名评论家或者同时代的好友也不时发出挖苦与讥讽声。莱蒙尼埃说他是"彻头彻尾讨好穷小子的笨蛋";诗人波特莱尔称他"宗派主义者"和"天才的杀害者";梅里美把他的裸体形象(即指那一幅《浴女》)与新西兰的吃人肉的野人作比拟,连后来成为库尔贝的庇护者的朋友卡斯塔扬,在1857年的文章中也这样讽刺他:"库尔贝嘲弄了自己,嘲弄了别人,也嘲弄了自己的艺术。作为一个风景画家,他只是从小饭馆的窗眼里观察自然界的画家。"更有甚者,当时有一部分人,竟集合起来绕库尔贝的画展游行,高喊"打倒库尔贝"的口号。

  从1789年法国大革命到1848年的"宪制共和国运动",法国经历着一个多次失败、复辟与反复辟的历史时代,文艺思潮也随着政治形势的变化显得更加复杂。在巴黎的画坛上,不是满足官方学院派的趣味,风格上陈陈相因,就是对现实不再寄予期望,把艺术沉浸在各自幻想的世界里,象库尔贝这样对现实具有批判态度的绘画,如他的《库尔贝先生,您好!》(1855年)、《石工》(1849年)、《筛麦的妇女》(1854年)等,是不可能适应沙龙公众的趣味的。揭示生活,并向观者提出生活的本来意义,这种新思想,在法国以前还不曾在艺术上表现过。对库尔贝的艺术的不理解是一种历史的暂时现象。

  据法国美术史家弗朗卡斯泰尔说:库尔贝相貌出众,天赋过人。这个法国北部贝桑松附近的弗朗什-孔泰山区的葡萄园主的儿子,他向来我行我素,十分自信。画家年轻时既好斗,又随和。这种多棱角的性格并不矛盾。当他开怀大笑时,使人感到亲切,可是一旦自命不凡起来,他的语调又使他最好的朋友都为之寒心。他究竟是怎样一个个性的艺术家?这幅《抽烟斗的人》最能给我们以形象的启示。

  36岁以前,库尔贝似乎在艺术上还未臻于成熟阶段。在他的几幅自画肖像画上,他有时显示一种顾影自怜的状态。对镜出神,有时又沉寂地耽于思考,表现了一个生活与气质都十分潇洒的青年。《抽烟斗的人》是他的一幅极具代表性的自画像(类似的自画像还有1842年的《带黑狗的男子》、1849年的《扎皮带的男子》等),在这幅画上,库尔贝比较朴素地运用色彩。暗红色的背景灰色的上衣,带有灰绿色的阴影的白色衬衫;黑色的头发和胡子,围绕在带有橄榄色阴影的微红色脸部周围。这张脸布满着情绪。肩膀很厚实。整个身形被充填在烟斗 的重重烟雾之中。画上是一个如醉似狂的人,显现了特有的气度与自尊心。有人说他"美滋滋地在自己的画中画着自己,并且为自己的作品而陶醉得忘乎所以"(法国评论家希尔维斯特语)。尽管这是句批评话,但说出了画家的心声。确实如此,从这一幅自画像上,观者可以感觉到库尔贝自负的一面,而这正是由那种敢于选择自己的艺术道路的坚定信念所决定的。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