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大学与学习
一、大学的意义
二、适应大学学习生活
第二节 学会学习
一、什么是学习
二、信息社会中学习观念的变化
三、学会学习
本章小结
活动作业
推荐读物
第二章 学习的自我管理
第一节 制定有效的学习计划
一、为什么制定学习计划
二、怎样制定学习计划
第二节 时间管理
一、时间管理的起点是理清时间消费的现状
二、时间计划表的作用
三、制定计划表
四、关于时间管理的建议
第三节 大学生的科研活动
一、大学生进行科研活动的意义
二、怎样进行科学研究
三、论文写作
本章小结
活动作业
推荐读物
第三章 学习的一般方法
第一节 自学的方法
一、大学生怎样自学
二、自学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第二节 课堂学习
一、怎样提高课堂学习的效率
二、具体的课堂学习方法
第三节 复习的方法
一、记忆和遗忘
二、复习是记忆之母
三、复习的方法
四、复习内容的安排
五、复习时间的选择
第四节 如何面对考试
一、考试心理
二、提高考试成绩的策略
三、考试技巧
第五节 如何学习外语
一、外语学习的基本准则
二、学会“管理”自己的外语学习
本章小结
活动作业
推荐读物
第四章 认知发展与学习
第一节 大学生智力发展的特点
一、大学生观察力发展的特点
二、大学生记忆力发展的特点
三、大学生想像力发展的特点
四、大学生思维能力发展的特点
第二节 智力理论和大学生的智力开发
一、多元智力理论
二、成功智力理论
三、大学生智力开发的主要途径
第三节 大学生思维能力训练
一、大学生思维能力训练的构成
二、大学生思维能力训练的途径
三、大学生思维能力训练的具体方法
本章小结
活动作业
推荐读物
第五章 大学生的学习风格
第一节 学习过程与特点
一、学习过程
二、学习迁移
三、兴趣、意志与学习
第二节 了解自己的学习风格
一、什么是学习风格
二、学习风格的构成要素
三、学习风格的类型
第三节 探索方法与培养习惯
一、探索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二、培养高效率的学习习惯
本章小结
活动作业
推荐读物
第六章 动机、情绪与学习
第一节 动机及其影响因素
一、什么是动机
二、学习动机
三、成就动机
四、影响学习动机的因素
第二节 激发学习动机
一、大学生学习动机的现状
二、学习动机缺乏的表现与原因
三、如何激发学习动机
四、热点讨论:考前突击
第三节 情绪调节与学习
一、情绪与学习
二、情绪智商与情绪管理
三、几种常见情绪的调节
本章小结
活动作业
推荐读物
第七章 自我的发展与学习
第一节 自我意识的发展及其对学习的影响
一、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
二、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与学习
第二节 大学生自我同一性的确立与学习
一、什么是自我同一性
二、大学生自我同一性的发展特点
三、大学生的学习与自我同一性发展的关系
第三节 大学生人格的发展与学习
一、大学生人格发展的一般特点
二、大学生常见的人格发展问题及其对学习的影响
三、大学生的人格完善与学习
本章小结
活动作业
推荐读物
第八章 社会交往与学习
第一节 学习型社会与大学生的社会化
一、学习的未来趋势:学习型社会
二、再认识学习的本质
三、大学生的社会化离不开学习
第二节 合作学习
一、教育建立在交往互动的基础上
二、合作学习:一种强调生生互动的学习方式
三、合作学习的适用范围与影响因素
第三节 培养和发展社会交往能力
一、建立和发展大学阶段的人际关系
二、人际交往的原则
三、人际交往的基础
四、学会与异性交往
五、面对人际冲突,学会共处
本章小结
活动作业
推荐读物
第九章 学习资源利用
第一节 大学学习资源介绍
……
第十章 创造力与研究性学习
第十一章 大学生生涯规划
第十二章 大学生学习中的热点问题
后记
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是新行为主义的代表人物,他认为学习是在有效的强化程序中不断巩固刺激和反应之间的联结,塑造有机体行为的过程。在实验的基础上,他总结出了关于习得反应、条件强化、泛化作用与消退作用等学习规律,提出了新行为主义的学习理论。斯金纳认为,塑造有机体行为的过程就是学习的过程。他将学习的公式概括为:如果一个操作发生后,接着给予一个强化刺激,那么其强度就会增加,用这样的方法就可以提高这一操作再次发生的概率。斯金纳把华生“刺激一反应”的公式发展为“刺激一反应一强化”,并深入研究了强化的规律。运用这些研究成果,斯金纳等人甚至在动物训练中成功地塑造出高度复杂的动作行为,如他们依据强化程序训练两只鸽子玩一种修订过的乒乓球游戏,使鸽子形成了精巧而熟练的舞蹈似的动作。斯金纳还研究了人类的学习活动中的强化原理及其应用。斯金纳在操作性条件反射学说的基础上提出了“程序教学”和“教学机器”的原理,为现代教育信息化和计算机辅助教学奠定了早期理论基础。
格式塔学派的心理学则强调对经验和行为作整体性研究,尤其注重研究内在心理结构对经验和行为的影响,从其哲学基础和研究方法论的特点来看,可以看作心理学中的结构主义。格式塔心理学通过对生活中大量主客观经验的分析得出了完全不同于行为主义的结论:机体对刺激的反应不是直接的、机械的,这种反应经过了机体内在结构或完形(“格式塔”)这一中间环节,因而是机体的能动的反应。
格式塔心理学认为,学习就是知觉的重新组织,这种知觉经验变化的过程不是渐进的尝试与错误的过程,而是突然领悟的①。学习的目的在于形成和发展人的内在认知结构或完形(“格式塔”)。人在学习活动中不是单纯地积累知识,更重要的是不断地促成内部的转换,促成一种学习中的“顿悟”。学习不是盲目、消极地接受刺激的过程,而是有目的的探究性的创造活动。格式塔派的学习理论强调学习的实质不是要在刺激和反应之间形成联结,而在于形成和发展“格式塔”,即形成内在的认知结构或完形。
格式塔学派的代表人物苛勒在长期研究黑猩猩行为的基础上,提出了“顿悟”的学习理论,认为学习不是来自盲目的尝试,而是由于对情境有所顿悟。所谓“顿悟”,就是领会到自己的动作为什么进行和怎样进行,领会到自己的动作与周围情境,特别是与目的物之间的关系。所以,格式塔派的学习理论又称为“顿悟说”。
审改完书稿,离我萌生编写此书最初念头的时问已有三年之久了。2002年初我完成了在美国的合作研究和教学任务刚刚回国,与高等教育出版社徐挥先生谈起美国大学开设的大学新生“导向课程”。许多美国大学请资深教授为一年级新生讲授“导向课程”,传授大学生活的经验和学习研究的方法,其内容具体实用,颇受学生欢迎。我们深感这类课程对我国大学在教学思想和教学内容上有启发意义。恰逢高等教育出版社在推出颇有新意的大学通识课程教材,遂决定组织编写一本适合我国大学生使用的大学学习指导教材。在徐挥先生热情鼓励和支持下,众位作者齐心协力,多次认真讨论修改,书稿终于得以完成。
本书的编写借鉴了国内外多种著作和教材的思想,力图生动、适用、有效。全书主要内容框架和提纲由主编设计,两位副主编多次审改书稿,最后由主编统稿。各章编写人员为周宗奎(第一章)、赵冬梅(第二章)、朱婷婷(第三章),孙晓军(第四章),谭静(第五章),蔡春风、陈思帆(第六章),谷传华(第七章).刘陈陵(第八章),张自然(第九章),范翠英(第十章),谭雪睛(第十一章),徐云(第十二章)。
国内众多高校已经开设了学习指导类课程,希望本书能有助于大学生的学习生活。欢迎选用本书的广大师生提出意见和建议。
本书的任何读者对“学习”这个词绝不会感到陌生,但是要说清楚究竟什么是学习、人到底是怎样学习的,恐怕又都莫衷一是了。更重要的是,我们一路上十几年、几十年地学习过来,对于怎样才能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怎样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怎样把握自己的学习过程似乎很少沉心反省,也难以理出头绪。
很难忘记我的一位同窗好友20多年前刚进大学时在学习上经历的苦恼。他来自一所乡镇中学,高中时期的学习成绩是全校同学中的佼佼者,可是进入大学以后的第一个学期就“沦落”为几门功课勉强得以过关的苦恼人。他每天早起晚睡,学习绝对刻苦,看书兢兢业业,上课从不缺席。可就是在专业上老是找不到感觉,学习没有起色,自己一筹莫展,同学也爱莫能助。他的苦恼随着大学四年学习的结束才告一段落。但是毕业以后他又进入一所大学工作,投身其中的又大多是教人学习和自己学习的事,多年以来的工作和生活中,这个可怜的人一提起学习还是只能大摇其头。
现在在校的许多同学也面临着大致相同的问题。很多同学都渴望能够门门功课都取得优异的成绩,他们每天都忙忙碌碌地上课、自习,但是每个期末都感到收获甚微。他们往往不知道该做些什么,不知道怎样利用自己的时间,不知道在做完了老师布置的作业以后还能干什么,或者不知道在看完了教材以后还应该阅读哪些资料,他们不明白老师在课堂上讲座式的漫谈与课本的内容有何关系。还有的同学天性聪颖,潜质优秀,但是对学习提不起劲头,觉得大学生活与自己的理想相去太远,每天游游荡荡,惟独不愿面对学习。有的同学学习成绩不错,但是学习只限于应付课程和考试,不会有效地利用图书馆和互联网,更不用说自己独立主动地研究什么问题。有的同学第一次远离家人外出求学,不知道怎样与同学融洽相处,也从来不与老师交谈,不知道怎样建立自己的交往圈子,也不懂得怎样处理个人生活与学习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