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利弗·哥尔德斯密斯

奥利弗·哥尔德斯密斯

出生地 英国
本名 OliverGoldsmith
去世时间 1774
目录导航

概述

奥利弗·哥尔德斯密斯Oliver Goldsmith(1728-1774)英国18世纪中叶杰出的散文家、诗人和戏剧家。1728年出生于爱尔兰一个国教信仰家庭。早期接受的是医学教育,但幸运的是他最后放弃了这一职业,而成为了一名出色的作家。1759年出版第一本著作《关于欧洲纯文学现状的探讨》。初次成名则始于1760—1761年间《大众纪事报》写的一系列有趣的小品文之后。这些文章后汇集成两卷书,总称《世界公民》,这部作品有意识地模仿法国启蒙作家孟德斯鸠的《波斯人信札》,假托一个旅居英国的中国人的通信,讽刺英国社会的虚伪和矫揉造作,它的文体接近口语,流畅自然,充满了幽默和智慧,是英国散文的杰作之一。1764年发表成功诗作《旅行者》;小说《威克菲尔德的牧师》则为他赢得了更大的声誉。在诗歌方面,他创作了《荒村》;在戏剧方面,写了第一个剧本《好人》和他最成功的剧作《委曲求全》。最值得赞赏的是他在《世界公民》、《威克菲尔德的牧师》和《委曲求全》中创造的喜剧感。

生平

哥尔德斯密斯出生于爱尔兰,父亲是一个国教教士。他承袭了父亲和蔼的天性,也继承了父亲只顾眼前,不精打细算的处事方法。他早年得过天花,形象严重受损,他并不勤奋,甚至有点懒惰,看上去似乎还有点愚笨。尽管这样他的父亲还是把他送到了都柏林的三一学院。作为特种学生,他还必须为学校做一些烦碎的工作。1749年,他在三一学院获得了文学学士学位。在事业上经过几番周折,最后在一个有钱叔父的资助下,他开始到爱丁堡大学学医。他没有再去攻读学位,而是开始了到欧洲大陆的游历,他到过荷兰、法国、意大利和瑞士。1756年他返回英国,同时还神秘地拿回了一个医学博士学位,于是开始在南汪尔克的自治市镇穷人中行医看病。尽管他很努力,但作为一名医生,他还是没法养活自己。后来做了一段时间的小学教师,又先后为两个出版商工作过一段时间。第一个出版商是《每月评论》的创办人拉斐·格里斯,另一个出版商是约翰·纽伯里和他的继任爱德华·纽伯里。纽伯里给他定期付稿费并提供住宿,使他摆脱困境。后来纽伯里把他带到阿斯林顿的别墅里,给他提供生活必需品。作为一种报答,哥尔斯密斯给纽伯里办的期刊撰稿。他在1762年出版的随笔集《世界公民》在文学上引起了很大的震动。后来,他又向《诗歌艺术的新计划》和其它教育性刊物投稿,并负责编写了《普卢塔斯生活》(1762—1763)的大部分内容。他写作的特有格调通常能在《马瑟古斯歌曲》中得到反映,纽伯里也出版了歌尔斯密的诗《旅游者:社会的希望》(1764)和他的散文集。纽伯里还叫他的侄儿弗朗西斯出版《韦克菲尔德的牧师》(1766),书中有哥尔斯密画的一张赞助人的肖像。弗朗西斯也出版了哥尔斯密的剧本《她以屈求伸》(1773)。1766年,塞缪尔·约翰逊博士帮他卖了他的手稿《荒村》。这笔稿费解决了格尔的斯密斯没钱交房租的困难。哥尔斯密的《光荣的玛丽·布莱兹女士的挽歌》于1808年由约翰·哈里斯发表。《疯狗死亡挽歌》于1808年由T·霍奇森发表。这首诗分别于1879年和1885年由伦道夫·考尔德科特改编成图画书[1]

他是18世纪最有名的散文作家之一。作为一位诗人,他使英雄双行体诗歌同当时他的散文一样自然、流畅、简朴。在用英文描写和借景抒情写作手法创作的诗歌中,很少有像《荒村》那样的诗歌,直到今天还让人记忆犹新。他还有一部小说已成为了世界文学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他的作品还被翻译成多种文字。该小说《威克费尔德的牧师》讲述的是一个牧师家庭的故事,这名牧师原本十分富有,后来却破了产,生活很贫困。哥尔德斯密斯曾创作过两部喜剧《委曲求全》和《好人》,这是违背潮流的作品,这主要是因为当时流行伤感的喜剧。哥尔德斯密斯成功的重新采用了传统创作方法,把机智、幽默与风趣作为了喜剧的主体成分。几年以后,谢里丹采用同样的写作手法创造出了《对手》和《造谣学校》两部戏剧作品,并且获得了极大的成功。谢里丹的这两部戏剧,及哥尔德斯密斯的《委曲求全》是18世纪创作的戏剧作品中唯一被保存至今而且仍在上演的三部伟大戏剧作品。

他写了许多不同类型的作品,无论是诗歌、小说,还是散文、戏剧都卓有建树。他自然务实。优雅清纯的风格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