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TO22

OPTO22

位于 美国加州的Temecula
创办人 ROBERTG.ENGMAN
外文名称 OPTO22
目录导航

OPTO22

OPTO22是PAC产品之一,由美国opto22公司生产制作,目前全球唯一提供终身保用承诺的工控产品。

美国Opto 22研发并制造可靠,灵活,易于使用的软硬件产品用于工业自动化,远程监控及数据采集应用。Opto 22 产品使用商业化标准网络及计算机技术,其简便实用、技术创新、质量保证、可靠耐用已在全世界范围内建立了极高的声誉。我们的产品适用于终端用户、原始设备制造商、IT从业人员等。公司创建于1974年,位于美国加州的Temecula。Opto 22产品在世界范围内通过分销商,合作伙伴或系统集成商销售。

OPTO22概况

一九七四年,OPTO 22公司的创办人ROBERT G.ENGMAN 先生研制发明了二十二种不同功能的具备4000V光隔离(OPTICAL ISOLATION)的固态继电器(SSR),并以此成立了OPTO 22公司。自此以后的“OPTO 22”推出的所有I/O模块,都具备4000伏光电隔离的特点。

ROBERT G.ENGMAN 先生曾是“处理器”(CPU)研发的高级工程师, 在工业与军事应用的工控产品的开发、设计和生产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他将光隔离技术和环氧树脂封装技术首次引入固态继电器的生产工艺中,并且建立了出厂前完全200%负载测试的质量保证体系,所以其产品均可应用在环境非常恶劣的工业级和军用级环境中。

“可靠性高、兼容性强、延续性好,技术全面开放”是 OPTO 22最突出的特征!

OPTO 22创立之初, 仅是一个重要的O.E.M. 厂商,它向世界各大工控厂商,它们包括 “WESTINGHOUSE” “FISHER”“BAILEY”“ROSE-MOUNT”“FOXBORO”“HONEYWELL”“YOKOKAWA”“JOHNSON-GONTROL”“ABB”“HP”及“TI”等, 提供光隔离的固态继电器(SSR),还提供光电隔离的 I/O 模块,用于数据采集与监控。

一九八二年, OPTO 22在工控界首先提出了 "现场总线"(Field-Bus)概念。并利用微软当时推出的多点重发的高速串口通讯技术,首创了远程分布式、前端智能化 I/O 单元监控体系OPTOMUX,这在当时是全世界第一个真正实现前端智能的总线式控制体系。我国在八十年代末及九十年代初引进的许多生产控制系统都是采用这一产品。

一九八八年OPTO 22首先推出了基于流程图的软件开发方式,使编程人员彻底摆脱了枯燥烦锁的梯形图编程方式,把OPTO 22系统推向更高层次,并可与DCS系统相抗衡。

现在,不仅OPTO 22公司的产品,几乎所有的DCS及PLC系统厂家的组态软件,都仿效推出了流程图的编程方式。流程图是一种易学、易用、易掌握、易维护的软件开发方式,系统集成商和最终用户对此都非常喜欢。一九八九年推出的更为简便、易学的直观流程图编程方式、“Q&A”填表方式编程的“FactoryFloor”(F.F.)组态软件更使得OPTO 22系统在组态与应用上更为容易,性能价格比极具竞争力。

一九九六年,OPTO 22推出了更为先进、模块体积更为精巧的“SNAP I/O”系统。由于每个SNAP模拟量I/O模块带两通道;而每个数字量I/O模块带四通道,使OPTO 22的I/O从单点单路的DCS模式转向单点多路的PLC模式,并吸收了PLC灵活易安装的结构优点,安装及维护更简便易行。同时又将“前端智能化”的特色带入每个I/O单元及底板上,使得系统在I/O都可进行事件联锁,滤波及工程单位转换,计数,PID等功能,大大增强了系统的整体可靠性。

随着互联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管理信息系统与生产管理越来越紧密地结合起来,使得企业信息化的概念发生了巨大的变革。

在一九九八年,“OPTO 22”在世界上率先推出了基于以太网的监控产品。在SNAP I/O系统的基础上,在控制器及智能I/O端引入TCP/IP通讯技术和Web browser技术,结合宽频数据传输协议IEEE 1394的“内存转换模型”结构技术,可以通过互联网可直接对I/O端进行高速(10/100MBPS)监控。并与企业信息管理巨头CA公司结成战略联盟,开发了SNAP-IT产品,利用基于SNMP协议的企业级管理软件(如Unicenter TNG),就可以直接管理现实世界的各种各样的设备。

总而言之,OPTO 22非常独特的“4000V光隔离、分布式I/O、前端高度智能化,基于PC控制结构”使得其始终站在国际工控界的前沿。至2001年,OPTO 22公司已向全世界供应了超过了7500万点的I/O模块,并向用户作了其模块产品可终身保用的承诺。

OPTO 22的现在-M2M

就在各大厂商开始关注、并纷纷效仿之时,OPTO 22公司已把目光转向于无线通信技术与数据监控技术的完美结合上,2002年,OPTO 22、NOKIA及AT&T Wireless共同发布了M2M技术。

M2M泛指机器对机器(Machine-to-Machine)、人对机器(Man-to-Machine)、机器对人(Machine-to-Man)、人对人(Man-to-Man)之间的关系。M2M Solution可以透过PSTN、LAN、WAN、Wireless或VPN建立一套沟通M2M关系的解决方案,达成企业即时沟通无障碍的目标。M2M技术的发布,也可使用户通过Nokia通信设备,利用GPRS及GSM技术实现对远程或不易搭建网络的地方进行数据监控管理,通过即时、远距、多点的资讯交换,从而形成即时讯息整合平台。M2M 技术几乎可以运用到地球上的每一个机器,市场潜力无限。使您真正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之外。

其解决方案可以由:

1、远程数据管理及监控系统(SCADA)

2、工厂监控(Factory Monitoring)

3、环境与防灾监控 (Environment & Hazard Prevention Monitoring and Warning)

4、工程安全监控 (Engineering Safety Monitoring)

5、大楼/物业监控 (Building Automation)

6、公共事业监控 (Utilities Monitoring -water/power/gas/oil)

7、先进公共运输动态资讯系统 (APTS-Advanced Public Transportation System)

8、先进交通控制与管理系统 (ATMS-Advanced Traffic Control & Management System)

9、先进用路人资讯系统 (ATIS-Advanced Traveler Information System)

10、商用车队营运系统 (CVO-Commercial Vehicle Operation)

A. 一般商业车队管理 (Fleet Management)

B. 紧急车辆监控与派遣 (Emergency Vehicle Monitoring)

C. 车辆安全监控 (Car Security & Monitoring)

D. 自动货物辨认 (Automatic Cargo Identification)

OPTO 22的末来

OPTO 22灵活且超前的发展策略,使其在技术领域能够一直遥遥领先于其它同类厂商,基本上其每推一新产品都可得到业界的创新大奖。

不久将来,OPTO 22公司将M2M与智能I/O进一步结合起来形成新产品M2M-IO,实现在恶劣环境及复杂地势中无线远程数据监控,并更大程度地降低系统成本,用于取代传统RTU与数传电台。

总之,OPTO 22在未来的发展中,始终会坚持改革与创新的发展思路,在向全世界用户作出全面质量保证承诺的同时,还将在技术上永远保持领先。最后,让OPTO 22将世界与您连接在一起吧![1]

Opto 22 历史

Opto 22公司在过去的35年中都做了哪些事?这里罗列着从1974年起Opto 22产品的演变。

2009年

无线产品在2009年上市,Opto 公司成为业内首家为SNAPPAC控制器、智能处理器添加了无线功能的厂家,在同一款硬件中同时提供有线、无线网络,支持各种无线协议,在有线、无线网络中,充分利用SNAP I/O,而无需另配适配器。

2008年

2008年针对Allen-BradleyPLC系统而研制的远程智能SNAP I/O,,可以快速实现与A-B系统兼容,而无需另外的程序。

此外,SNAP TEX系列的分线板、电缆,以及其他附件,为有线网络提供便利。

到2008年,Opto 22网站提供一系列视频----案例研究、产品概述、学习视频,帮助客户了解如何选型以及使用Opto 产品。

2007年

2007年研发的SNAP PAC系统,是一套软硬件集成系统,它简化了典型自动化系统的学习、选型、采购以及应用繁杂步骤。由软件、控制器、智能处理器及I/O组成,简易的规格,方便学习使用,也可对整个工厂的自动化系统进行监控。

2006年

2005年底到2006年初的时候,Opto 公司退出了SNAP PAC可编程自动化控制器,将PAC Project control、人机界面、OPC Server完全整合在一起,工业控制器包含两款独立的Ethernet网络界面。

2005年

最新的高密度数字SNAP I/O模块,拥有32个点数,其中四个点是占位的,底板上最多可插512个数字点。

2005年也为老款产品Optomux系统创造了新机遇:E1和E2处理器背板支持Optomux串口及以太网网络,也增加了额外的协议,包括Modbus/TCP和OptoMMP,各种协议均可通过SNAP Ethernet-based I/O单元实现。

2004年

2004年Opto 22推出了SNAP OEMI/O产品系列。首款产品是SNAP-ARL-ASDS智能处理器,作为一款为可编程、Linux-based I/O处理器,面向OEM、IT业专家,及其他正在寻找研发和使用应用软件与SNAP I/O模块相接的客户。

2003年

Opto 22公司继续研发并关注M2M的解决方案,并且与Dalls-based SensorLogic建立了合作关系。两家公司合作简化M2M应用,并减少交付周期及研发的技术成本。

2003年还推出了另一款新产品Opto Terminal-G75,超大屏幕,图形显示的操作界面,与基于以太网的SNAP Ultimate I/O、SNAP Ethernet I/O、SNAP-IT系统配合使用。

2002年

Opto 22公司与全球知名手机业制造商诺基亚,以及全球最大的无线服务供应商AT&T无线公司,建立了技术及市场合作关系,便于建立M2M系统。

2001年

强大的SNAP Ultimate智能处理器引领着2011年,基于成熟的SNAP EthernetI/O技术,SNAP Ultimate I/O增加了可编程性、联网能力,以及公司设备与I/O连接性。

2000年

2000年最值得关注的,莫过于专门为远程监测及M2M应用的客户而设计的SNAP-IT系列产品, SNAP-IT套件将远程设备,如通讯塔与公司的管理软件如Computer Sssociates’ Unicenter® TNG®相连接。

1999年

1999年推出了SNAP串口模块,将SNAP Ethernet系统扩展成首款能为客户提供工业输入/输出的系统,而实际上则可与任何工厂级或现实世界中的设备相连接。

SNAP-LCM4控制器也是在1999年推出的,这款独立式工业控制器简明、易于安装,集合了模拟量、数字量控制、串口通讯、数控、联网、分布式I/O智能处理等强大功能。M4SENET-100以太网网络接口板卡,将SNAP-LCM4与标准以太网网络相连接,而无需另外的I/O或是控制网络。

1998年

1998年推出了SNAP Ethernet I/O,它是首款基于以太网的I/O单元,多次获奖并且性能卓越的SNAP Ethernet智能处理器利用标准的TCP/IP以太网协议,将Opto 22I/O硬件相连接。

1996年

1996年推出的SNAP I/O,减少了60%的I/O引脚,并增加了保险丝、活动插口、多功能导轨,以及SNAP系列特有的配电盘装配能力。

所有的I/O处理器允许数字模块与模拟模块的任意组合,并可共用一块底板。它的智能化与软件的可配置型、SNAP模拟量模块为OEM提供理想的解决方案。

Opto 22新一代FactoryFloor软件套件,包含了OptoControl:基于流程图的简明编程环境;OptoDisplay:生动形象的多媒体操作界面;OptoServer:健全的数据客户端。OptoConnect(下半年加入的功能)也向客户提供了网络控制器与其他公司系统的双向流程图。

1993年

推出了Mistic MMI(人机界面),为mistic控制系统提供了基于微软的图形界面。Mistic MMI完全由Cyrano®公司整合,点击鼠标便可实现数据库与实时控制数据相连,Opto 22 mistic系统,和最新的MMI,展示了首款制造业的集成控制解决方案。

1991年

1991年首款完整的PC-based控制系统mistic™,它使用源代码,结合Cyrano软件、强大的32位控制器、最新mistic协议、带软件可选性的多功能创新I/O系统。Mistic系统得到了迅猛发展,强大的分布式智能、自带 PID调节功能、事件处理能力、高速计数、温度转化、I/O层工程套件支持。

1988年

1988年推出的Cyrano,是首款基于PC机流程图环境研发的产品,Cyrano通过简单流程图建立起实时程序,这些流程图编译下载到Opto 22控制器中,便于实时多任务、分布式控制。Cyrano既可选择流程图也可选择梯形图编程。

1985年

1985年,Opto 22推出一系列本地控制器,体积小、性能稳定,犹如单板工业计算机。本地控制器允许在计算机中编程,优先在FactoryFloor软件中执行,作为可靠的工业平台。

1983年

1983年,Opto 22推出了带完整的驱动及计算机板卡适配器的PC-based控制器,为首款控制器的应用研发提供了便利,包括编程、PC-based编程语言翻译, PC-based控制及数据采集在当今业界占了主导地位。

另外,这一年Opto 22还推出了第一款光隔离模拟I/O模块,配上智能底板,创造了基于计算机自动化开端的新纪元。

1982年

1982年推出的首款智能化、串口寻址I/O系统Optomux®,使用简易开放式ASCII码协议。Optomux协议很快就变成了工业化标准,专为分布式I/O而设计。Optomux允许任意点数的分布式I/O,以及一英里范围内的串口通讯连接。密集处理任务,例如计数、上锁,都下放到独立I/O底板上。从而,使系统无论I/O点数的数量多少,都可独立运行。

1981年

1981年推出了首款寻址、可扩展、基于计算机的I/O系统Pamux®,Pamux可从单个微处理器并行端口,多路传输数百点数字量I/O。Pamux具有极高的读写速度,配合逐渐增强的微处理器的运行能力,使基于计算机、大型系统导向应用的控制得以实现。

1978年

1978年,Opto 22研制出了第一代数字量I/O模块,可插入底板中,进行基于微处理器的控制。I/O的制造很快成为了世界级的标准,并且也开拓了基于计算机的I/O的市场。而红黑黄白标色规则也是由Opto 22首创的标准,并且沿用至今。

1974年

1974年Opto 22为OEM市场二研制了一整套光隔离固态继电器(SSR)。全部由Opto 22研发并制造,使用环氧树脂填充,大大增加其可靠性,降低成本。Opto 22公司很快占据了,并且至今都保持着固态继电器的领军地位。

主要产品

控制器

1.1.SNAP PAC S系列

1.2.SNAP PAC R系列

I/O模块

2.1.SNAP

2.2.G4

2.3.G1

2.4.Quad Pak

分布式I/O系统

3.1.EtherNet/IO

3.2.Wireless Wifi

3.3.Ethernet I/P

3.4.Snap I/O

3.5.Modbus

3.6.DNP 3.0

3.7.Ultimate I/O

3.8.M2M

3.9.DeviceNet

3.10.Profibus

3.11.Snap-IT

3.12.Arcnet

3.13.Pamux

3.14.Optomux

3.15.Mistic

底板

4.1.M2M

4.2.SNAP

4.3.G4

4.4.Integral

4.5.G1

软件

5.1.PACDisplay

5.2.PACControl

5.3.ioManager

5.4.FactoryFloor

5.4.1.OptoControl

5.4.2.OptoDisplay

5.4.3.OptoServer

5.4.4.OptoConnect

5.4.5.OptoRuntimePC

5.4.6.SDK for FF

5.5.Cyrano

光隔离固态继电器

6.1.SSR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