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荫范,男,1937年12生,少承家学,幼年即从外祖父学习古代经典,1961年毕业于辽宁大学中文系,留校任教,为名教授张震泽先生助手,研习并教授中国上中古文学,1985年任阜新师专(现高专)副校长兼学报主编,
由于其贡献突出,被选为市劳动模范、市优秀专家、辽宁省有突出贡献专家、国家有突出贡献学者,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并荣获曾宪梓教育基金二等奖。
(一)教育方面,从上世纪七十年代开始耕耘、八十年代中期出台的素质教育研究项目
(二)文字学研究,对许慎六书中之“转注”有独特理解,由之阐明了若干字古义,且据之编写汉字字族字典。
(三)词义学方面,首发评修订本《辞源》文章两篇,商榷其失当数十事,提出上古汉语中残存“混沌义”,用“同构比较法”发现词的新义,丰富了传统的训诂学内涵和方法论。
(四)文学方面,致力于三个领域的研究,即词章学、主题学和风格学。主题学研究结合考据及文化人类学的考索,重新解读了《诗经》、《楚辞》及汉乐府中的许多篇章,被学者们称许为“独辟蹊径”。
(五)民族史学,出于需要,发表论文数篇,以见解独特受到重视。如认为契丹之“再生仪”是反屠王仪式,从民族意识和深层次看契丹并未接受儒文化等等。远古文化也略有涉及,如认为红山文化既先夏文化,楚、越、蜀文化并夏文化之南迁,夏、商、周三代乃是三个古民族国家,它们固然曾经相承袭,但更有同时并存和后者毁灭前者的关系等等。艾荫范教授做学问的特点是:以深厚的朴学功力为基础,虚心学习但不依傍他人,以语不惊人死不休的精神努力追求自己的创造成果。
当选阜新市九、十、十一届人大常委,连任市社科联副主席,现为市社科联名誉主席。
“成材品质全向发展教育实验”获市科委软科学一等奖,省教育系统85重点项目二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