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大学1992年,湖北大学建立计算机科学系。
1996年,由数学系、计算机科学系、计算中心和网络中心组建,成立了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
2001年,网络中心划归校长办公室管理。
2013年9月26日,重组成立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2]
学院建院以来累计完成经费近1亿元,其中纵向科研经费近2000万元,横向科研经费近8000万元。获得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1项,军工研究项目暨国家级项目立项1项,省部级科技奖励2项,获得(在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1项,技术创新专项重大项目1项,获得(在研)省级项目19项。发表论文320篇,其中SCI和一类重要核心论文共计70余篇(SCI二区以上9篇)。申报发明专利82项(授权15项),实用新型专利73项,软件著作权203项。[2]
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个) | 湖北省教育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湖北省软件工程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
智慧政务与人工智能应用湖北省工程研究中心 | |
省级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1个) | 湖北省绩效评价信息管理研究中心 |
教育部产教融合基地(2个) | 教育部数据中国“百校工程”产教融合创新基地 |
教育部—中兴通讯ICT产教融合创新基地 | |
省级校企共建研发中心(5个) | 数据分析与系统设计研究开发中心 |
数据库管理技术校企共建研发中心 | |
华中数控系统应用技术校企共建研发中心 | |
饲料生产控制与信息系统校企共建研发中心 | |
医疗应用软件校企共建研发中心 | |
省级高校科研创新团队(1个) | 湖北大学软件工程研究所 |
校级驻外科研机构(1个) | 湖北大学--贵州地税电子税务研究中心 |
(以上内容来自湖北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官网)[3]
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个) | 湖北省教育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湖北省软件工程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
智慧政务与人工智能应用湖北省工程研究中心 | |
省级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1个) | 湖北省绩效评价信息管理研究中心 |
教育部产教融合基地(2个) | 教育部数据中国“百校工程”产教融合创新基地 |
教育部—中兴通讯ICT产教融合创新基地 | |
省级校企共建研发中心(5个) | 数据分析与系统设计研究开发中心 |
数据库管理技术校企共建研发中心 | |
华中数控系统应用技术校企共建研发中心 | |
饲料生产控制与信息系统校企共建研发中心 | |
医疗应用软件校企共建研发中心 | |
省级高校科研创新团队(1个) | 湖北大学软件工程研究所 |
校级驻外科研机构(1个) | 湖北大学--贵州地税电子税务研究中心 |
截至2019年12月,湖北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拥有7个本科专业。[1]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软件工程 | 信息安全 | 电子信息工程 |
通信工程 | 物联网工程 |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软件工程 | 信息安全 | 电子信息工程 |
通信工程 | 物联网工程 |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
学校环境软件工程和通信工程两个专业点为湖北省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人才培养计划本科项目,软件工程为荆楚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专业;拥有软件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两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与数学与统计学学院共建网络空间安全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拥有计算机技术领域和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