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木斯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成立于2010年8月,其前身是佳木斯大学公共卫生系。现拥有黑龙江省研究生培养创新实践示范基地1个,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一级学科学术硕士授权点1个,公 共卫生一级学科专业硕士授权点1个。校级双十学科、校级重点学科各1个;与康复医学院合作获批校级科技创新团队1个;校级黄大年教学团队1个; 省级实验室,校级研究院、研究所、研究室、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各1个。预防医学专业为校级重点扶持专业,目前学院已签署省内外就业基地22个。
学院按照佳木斯大学总体办学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各项工作, 全面规划,发挥优势, 突出重点。以学科建设为龙头, 以学术梯队建设为核心, 以教学工作为重点,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和创新人才的培养,不断提升学院的综合实力, 全力打造黑龙江省预防医学品牌专业。
学院以高层次人才和团队建设为龙头,进一步凝练方向、整合队伍、提升实力。五年来,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2项,中国博士后基金1项,黑龙江省科技攻关项目2项,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课题2项,厅局级课题46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7项、卫生部卫生行业专项课题1项及厅局级课题42项。以第一作者发表学术论文106篇,其中SCI收录6篇、EI收录1篇、参与SCI论文12篇,出版专著或主编、参编教材10余部。
学院不断加强和改进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德育渗透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推进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有机融合,构建科学的育人体系,形成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良好环境。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青年志愿者活动、社会实践活动,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全面提高。该院学生曾获得佳木斯大学演讲比赛第三名、板报大赛三等奖、书画比赛三等奖、征文比赛一等奖、军事训练先进单位、红歌赛最佳演唱奖等荣誉称号。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学科2009年被评为大学佳木斯大学培育学科,学科坚持立足大学,服务龙江,辐射全国的发展战略。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全面规划,发挥优势,突出重点;以人为本,特色鲜明,科学发展。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学术梯队建设为核心,以科学研究为重点,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和创新人才的培养,增强科学研究能力,不断提升学科建设水平。
学科拥有学缘结构、职称结构分布较合理的学术团队。拥有校级重点学科1个,研究生点1个。学科以医学本科教育为基础,以研究生教育为重点,兼顾留学生教育。公共卫生学院承担本科课程20余门,研究生课程3门,留学生课程2门。现有5个稳定的研究方向,分别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分子流行病学、儿童少年生长发育、伤害流行病学、社区卫生服务及管理、特殊人群营养。
学院现有教职工27人, 其中高级职称12人, 专任教师中博士学位教师4人, 硕士学位教师13人, 在读博士2人, 博士生导师1人, 硕士生导师5人。形成了—支年龄、学历、职称、学缘结构合理、素质优良,勇于探索, 努力创新, 业务精干的师资队伍。
学院以高层次人才和团队建设为龙头 , 进一步明 确方向、整合队伍、提升实力。5年来, 主持国家自然基金课题6项、863课题(子课题)1项, 国家重点研发项目 1项, 黑 龙江省科技攻关课题4项,黑 龙江省自然基金课题6项, 黑 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1项; 参与主研“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1项、国家自然基金3项、卫生部专项2项、国外合作课题2项、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6项及多项厅局级课题; 省部级科研成果奖励2项, 厅局级、校级科研成果奖励数13项; 发表科研论文134篇, SCI、El收录26篇, 核心论文71篇, 省 级37篇; 获得发明专利3项,实用新型专利16项。省部级教研项目15项, 校级教研项目17项, 发表教研论文32篇, 核心论文12篇, 省级20篇; 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 省教学成果—等奖1项, 校级教学成果奖励7项, 省级精品视频公开课1门, 校级精品资源课1门, 校级双语示范课—门。
教授, 医学博士,博士生导师, 硕士生主导师, 享有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现任佳木斯大学党委书记。兼任教育部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类专业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高等医学教育学会综合性大学医学教育研究会第三届理事会理事长,全国高等教育医学数字化规划教材项目编写委员会副主任 , 中国 医师协会循证医学专业委员会第四届委员会常务委员,全国高等医药教材建设研究会理事,人民卫生出版社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全国高等医药院校教育教材工作专家委员会常务委员, 中华医学会医学教育分会第八届委员会委员, 中华预防医学会流行病学分会第七届委员会委员,黑龙江省医学会临床流行病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黑龙江省学位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教育杂志》编委, 《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编委 《Gout and Hyperuricemia》 编委等。
祝丽玲院长基本简介:祝丽玲,女,硕士,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共党员。1995年毕业于哈尔滨医科大学,获医学硕士学位。现任佳木斯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院长,佳木斯大学医学院副院长,佳木斯大学预防研究所副所长,公共卫生学院预防医学教研室主任,校级重点学科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学科后背带头人。现兼职黑龙江省营养协会理事、佳木斯市专家协会会员、佳木斯市营养协会常务理事、佳木斯市环境保护联合专家技术委员会委员。
成果及获奖简介:1、曾发表省级、国家级论文30余篇。2、主编、参编教材10部。3、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省自然科学基金1项,主持省十五规划课题1项、省十一五规划课题1项,参与省级科研项目1项,主持省教育厅科研、教研项目5项,主持省卫生厅科研项目2项,参与厅局级教研、科研项目7项,主持校级科研、教研项目7项。获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一等奖1项,黑龙江省医药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黑龙江省高校科学技术奖三等奖3项,佳木斯市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佳木斯市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佳木斯市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佳木斯大学教学成果二等奖4项。曾经荣获佳木斯市第四、第五批有突出贡献知识分子,佳木斯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先进工作者,佳木斯大学第二届十佳青年,佳木斯大学青年教学名师,佳木斯大学第六届三育人标兵。多次获得佳木斯大学教学能手、优秀教师、先进个人、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等荣誉称号。曾获佳木斯大学十佳教学优秀奖、优秀试卷竞赛二等奖、优秀教案竞赛二等奖、多媒体家学课件优秀奖、板书板画三等奖。
鲁彦副教授基本简介:鲁彦,女,1975年6月出生,副教授,医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共党员,2010年毕业于哈尔滨医科大学,获卫生毒理学博士学位。现任佳木斯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环境与职业卫生教研室主任。现主要担任预防医学专业《毒理学基础》,《分子毒理学》课程以及佳木斯大学公选课《生活中的毒物》课程的教学。 成果及获奖简介:1、发表论文10余篇,其中SCI收录1篇,国家级核心期刊3篇。2、主编、参编教材2部。3、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主持省卫生厅科研项目1项,主持校级教研、科研立项3项,参与省教育厅、卫生厅科研项目3项。获佳木斯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曾两次被评为佳木斯大学教学能手,教案获佳木斯大学优秀教案一等奖。
李兴洲副教授基本简介:李兴洲,男,1972年出生,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医学博士,中共党员。2006年毕业于哈尔滨医科大学,获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博士学位。现任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教研室主任,校级重点学科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学科后背带头人。主要承担课程:留学生:医学统计学;研究生:医学统计学、临床流行病学、流行病学原理与研究方法;医学检验专业:医学统计学;预防医学专业:卫生统计学、流行病学。 成果及获奖简介:1、曾发表及参与发表国家级、省级论文10余篇。2、参编教材1部。3、主持黑龙江省教育厅科研立项一项、黑龙江省卫生厅科研立项一项、佳木斯大学教科研项目各一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一项、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一项、厅局级科研项目五项。
预防医学(非师范类,本科,五年制,理工类,毕业授予医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职业素质与能力,掌握 预防医学的基本理论知识与卫生检验技术,能在疾病控制、卫生防疫、环境卫生或食品卫生监测机构从事预防医学工作的高级专业人才。
主干学科和主要课程 主干学科:基础医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和公共卫生管理相关学科。主要课程:人体解剖学、生理学、生化学、医学遗传学、医学免疫学、病理学、医学伦理学、诊断学、内科学、传染病学、卫生微生物学、流行病学、卫生统计学、营养与食品卫生学、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卫生化学、环境卫生学、儿童少年卫生学、毒理学基础、卫生事业管理学、健康教育学、妇幼保健学社会医学、卫生经济学、卫生法。
就业方向 国家机关、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食品卫生监督所、医疗机构、健康保险机构、药品食品生产企业、健康咨询机构、海关检疫、环境保护与监测机构、科研院所和高等学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