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云四号B星发射升空风云四号B星是风云四号静止气象卫星系列的第二颗卫星,是中国第一颗第二代静止气象卫星业务星,也是在轨运行的风云四号A星(FY-4A)的姊妹星。风云四号A星属于科学试验型卫星,在轨性能稳定优异,已成为中国静止气象卫星的主力军。
与A星组网后,将对洪涝、高温、寒潮、干旱、积雪、植被、沙尘暴等灾害进行多要素动态监测,观测区域将覆盖亚洲、太平洋中部和印度洋地区,大幅提升中国对台风、暴雨等灾害天气监测识别时效和预报准确率。
风云四号B星在A星等基础上服务再升级,打造星地高速、可靠、全天时、全天候的数据处理和传输分发体系,保证气象数据终端用户气象服务,服务国计民生。[2]
风云四号B星定点后,与定点于东经104.7度的风云四号A星“联手”,进一步扩大中国静止轨道气象卫星观测范围:西达印度洋、东逾太平洋国际日界线,不仅完全覆盖中国国土面积,且囊括了西北太平洋、大洋洲等更广阔区域,使中国第二代静止轨道气象卫星实现双星运行、东西布局的业务模式。[3]
快速成像
风云四号B星增加了一台快速成像仪,可以更快速对地球进行扫描成像。面向短时临近预报需求提供优于1分钟间隔的区域高分辨率昼夜连续快速监测。[4]
测量精度更高
多通道扫描成像辐射计,面向天气预报预警提供高精度多光谱监测服务;
干涉式大气垂直探测仪,为数值天气预报提供三维大气变化信息,可以更好服务于气象预报;
能提供250米分辨率的测量,比风云四号A星提高了一倍;
能提供0.05K(开氏温度)的测量灵敏度,比风云四号A星也提高了一倍;
空间环境仪器包,可开展太阳和空间环境综合探测。[5]
风云四号B星由中国国家航天局负责卫星工程组织实施,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所属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分别负责卫星、运载火箭研制,中国卫星发射测控系统部负责发射场及测控系统组织实施,中国气象局为用户部门。
2020年8月4日,由中国气象局气象宣传与科普中心、国家卫星气象中心、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八院、中国气象报社联合主办的“给风云卫星起昵称”活动正式启动,面向社会公众有奖征集“风云四号B星”昵称。[2]
2021年1月19日,中国气象局确认,中国计划于2021年发射风云四号B星。[6]
2021年6月3日0时17分,中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风云四号B星,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任务取得圆满成功。[7]此次任务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第372次发射。
2021年6月10日17时07分,卫星成功定点于东经123.5度赤道上空静止轨道位置,被正式命名为风云四号B星(又称FY-4B)。[3]
2021年7月1日,风云四号B星成功获取首批高精度、高时效可见光观测图像。[8]
2022年6月1日,风云四号B星及其地面应用系统转入业务试运行,开始为全球用户提供观测数据和应用服务。[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