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科学院地质自然灾害防治研究所成立于1984年1月,是全国成立最早的唯一从事地质灾害防治研究的省级专业研究机构,事业性质,县级建制。主要任务是对我省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进行考察、研究、预测预报及防治,承担全省地质灾害的抢险救灾、应急考察和灾害评估任务 ,为各级政府的防灾、减灾和救灾工作提供科学依据的同时,始终保持省内地质灾害防治领域的科技进步和技术领先水平。
地质灾害防治属于新型应用型学科,我所立足甘肃实际,经过20多年的发展,目前在地质灾害防治方面已经形成了明显的特色优势。 科研人员经过20多年的潜心研究,在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防治研究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甘肃省的地质灾害以规模大、危害严重而闻名于国内外,我所科研人员通过大量的野外和室内研究,逐步掌握了全省地质灾害的形成机理和发展演化规律,为地质灾害的预测预报提供了理论基础。
我所在黄土地质灾害研究方面同样具有明显的优势。黄土地质灾害是国际上最具典型性和特殊性的灾害,我国每年因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在四十亿元以上,其中黄土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约占1/5。我所完成的《黄土高原西部重力侵蚀区域分布特征》、《黄土滑坡的机理稳定性评价监测预报及防治对策研究》、《黄土力学性质在灾害防治中的应用研究》、《黄土斜坡变形及滑移研究》等课题和《黄土滑坡灾害研究》、《甘肃滑坡灾害及其防治研究》等专著,开创了全国黄土滑坡灾害系统研究的先河,填补了地质灾害研究领域在这方面的空白。在实际应用方面,我所先后完成了西和县东山鱼山滑坡灾害治理、天水市泰山庙椒树湾滑坡灾害治理、天水锻压机床厂滑坡灾害、109国道海石湾滑坡等治理项目和永靖黑方台数十次滑坡、兰州西固河咀村滑坡等上百项应急救灾处理。目前我所在黄土滑坡的形成机理、黄土滑坡的预测预报及防治、黄土地质灾害评估等领域,学科优势较为明显,特色鲜明,走在了全国前列。
研究所成立20多年来,在抢险救灾等公益性技术服务方面为甘肃省的社会经济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多年来我所受省政府和有关部门委派,共出动600余人次,完成抢险救灾和迎接考察任务400余次,向有关部门提供灾情报告400余份,提交险情救治方案280余份,仅此一项工作,保障了近4万人的生命安全,挽回的经济损失超过7.5亿元。
在科研论文方面,研究所至今共公开发表论文330余篇,其中有41篇在国际学术刊物上发表,出版有《黄土滑坡灾害研究》、《甘肃滑坡灾害及其防治研究》等专著5部。 负责编写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城市防洪工程设计(泥石流部分)》已于1993年7月由建设部、水利部批准执行。由我所主编的《甘肃省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勘察技术要求》、《甘肃省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设计技术要求》、《甘肃省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文件编制办法》、《甘肃省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投资编制办法》这四部规范是我国最早颁布执行的地方性地质灾害防治标准,比国家行业标准早出台4年,已由甘肃省国土资源厅作为地方标准于2003年7月颁布实施。
近年来,研究所进行了积极广泛的国际学术合作与交流,先后主持了有中、日、俄、美、韩、哈萨克斯坦、香港等17个国家和地区参加的国际学术交流会6次,全国性学术会议7次。自1996年以来,先后从日本、韩国、独联体等国家引进高级专家42人次,举办讲座和学术讨论会20余次,近百位外国学者来我所就地质灾害进行考察和学术交流。 研究所与欧共体科技合作司、英、美、法、日、韩、独联体等十余个国家的学校和科研部门建有长期的技术协作关系。研究所与欧共体科研总司合作完成了“甘肃省黄土区滑坡、泥石流防治研究”、“中国西部厚层黄土滑坡研究”、国家攻关项目“黄土高原重力侵蚀区域分布”等250项研究课题和工程项目。
我所结合自身和甘肃省的实际,通过反复讨论,对研究所的未来定位和发展思路作了清晰的概括:通过加大科技创新力度,继续保持研究所在全省及西部地区地质灾害防治领域内的人才和技术优势;通过积极争取和拓展对外合作,在引进、吸收国内外先进技术和手段基础上进行以技术集成为主的再创新,扩大技术领先优势,扩展研究领域和方向,追赶世界先进水平。 在发展总目标指导下,我所制定了未来三年内发展规划。即在2010年底前,通过科技能力建设,购置先进仪器设备,培训人员,建成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甘肃省地质灾害防治重点实验室”雏形,为申请国家级“黄土地质灾害防治重点实验室”搭建基础平台。与国内外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实现科技合作和交流,在我所建立博士研究生培养点,加快专业技术人员的技术知识更新,提高创新能力,增强科研后进;通过科研能力建设,提高市场竞争力,在保证甘肃省自然灾害抢险救灾公益性技术服务的前提下,立足甘肃,辐射西部,面向全国乃至海外,积极开拓地质灾害评估、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勘查、设计技术服务市场,加大技术推广和技术转化步伐,初步达到技术服务市场化、产业化的目标;通过科技能力建设,进一步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继续加强与欧共体国家、独联体国家、日本和美国等国家的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联系,全面提升研究所的研究水平,增强技术人员综合实力,为开创国际技术服务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