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国家对综合管沟的设置原则作了一些规定:如在交通显著拥挤的道路上;地下管线施工将对道路交通产生严重干扰时;在拥有大量现状或规划地下管线的干道下面;需同时埋设给水管线、供热管线及大量电力电缆情况下等。
综合管沟建设可结合道路改造(按城市规划道路拓宽等)或地下铁路建设,城市高速路等大规模工程建设同时进行,也可单独修建。
图1 国外综合管沟断面图(一)(单位mm)
图2 国外综合管沟断面图(二)(单位mm)国外部分综合管沟断面图,见图1及图2。
(1)不宜明挖施工的地段,可考虑设置综合管沟。主要有:①城市主要干道、交通繁忙地段;②广场、火车站站台、道路与铁路或河流交叉处;③为配合兴建地铁、立交等的工程地段。
(2)工程管线在两种以上需同时敷设及多回路电缆的道路,可考虑设置综合管沟。
(3)道路较窄,无法满足直埋敷设多种管线的路段,可考虑设置综合管沟。
(4)过河过湖的多种管线敷设,可考虑设置综合管沟。
(5)设置在机动车道下面的综合管沟,其覆土深度应根据道路施工、行车荷载和综合管沟的结构强度以及当地的冰冻深度等因素综合确定;设置在人行道或非机动车道下的综合管沟,其埋设深度应根据综合管沟的结构强度以及当地的冰冻深度等因素综合确定。
(1)减少对交通和居民出行的干扰,保持路容的完整和美观。
(2)减少后续运营维修管理费用,同时便于各种工程管线的敷设、增设、维修和管理。
(3)减少了道路的杆柱及各工程管线的检查井、室等,保证了城市的景观要求。
(4)减少了架空管线与绿化的矛盾,有效利用了城市地下的空间,节约了城市用地。
(1)一次性基建投资较高。由于综合管沟建设不便分期修建,因此当管沟内敷设管线较少时,管沟建设所占费用比重较大。
(2)由于管沟中各管线的所属固定资产单位不同,在工程竣工移交时会有相互推诿、移交困难的现象,且不便于维护管理。
(3)管沟规模预测较困难,宜造成容量不足或过大。
图3 国内综合管沟内的管线布置(一)(单位mm)(4)由于各工程管线组合在一起,容易发生干扰事故,如电力管线打火就有引起燃气爆炸的危险,必须制定严格的安全防护措施。
图4 国内综合管沟内的管线布置(二)(单位mm)
图5 排水沟分开设置的综合管沟(单位mm)综合管沟内可敷设电力电缆、电信电缆、给水、排水及燃气和热力管线,如图3所示。相互无干扰的工程管线可设置在管沟的同一个小室,如图4所示的电力、煤气沟室;相互有干扰的工程管线应分别设在管沟的不同小室,如电信电缆与高压输电电缆必须分开设置,如图4所示的电话与电力两个沟室。给水管线与排水管线可在综合管沟一侧布置,排水管线应布置在综合管沟的底部,如图5所示。综合管沟,其埋设深度应根据综合管沟的结构强度以及当地的冰冻深度等因素综合确定。
(1)干管上的阀门间距一般为500~1 000 m。
(2)为满足事故管段的切断需要,其位置可结合连接管以及重要供水支管的节点设置①一般情况下干管上的阀门可设在连接管的下游;②如设置对置水塔时,则应视具体情况考虑;③干管上设置阀门应根据配水管网分段、分区检修的需要设置;④支管与干管相接处,一般在支管上设置阀门,以使支管的检修不影响干管供水。
(3)在城市管网支、干管上的消火栓,均应在消水栓前装设阀门。
(4)支、干管上阀门布置不应使相邻两阀门隔断5个以上的消火栓。
(1)管网中消火栓的间距不应大于120 m。
(2)城市管网中接消火栓的管径不得小于DN100。
(3)消火栓应尽可能设在便于消防车施救取水的地方。
(4)消火栓按规定应距建筑物不小于5 m,距车行道边不大于2 m,并不应妨碍交通,一般常设在人行道边、交叉路口和醒目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