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uǒ guān
ㄗㄨㄛˇ ㄍㄨㄢ
1.诸侯之官。
《汉书·诸侯王表》:“ 武有衡山淮南之谋,作左官之律。”颜师古注:“服虔曰:‘仕於诸侯为左官,绝不得使仕於王侯也。’应劭曰:‘人道尚右,舍天子而仕诸侯,故谓之左官也。’左官,犹言左道也,皆僻左不正, 应 说是也。汉时依上古法、朝廷之列以右为尊,故谓降秩为左迁,仕诸侯为左官也。”
《后汉书·丁鸿传》:“臣愚以为左官外附之臣,依托权门,倾覆谄谀,以求客媚者,宜行一切之诛。”
2.降官;贬职。
唐·独孤及《为华阴李太守祭裴尚书文》:“亦既左官,时更困蒙。”
清·钱谦益《宋太公七十寿序》:“[宋君]擢给事中,为权奸所不说,左官于外。”
左官(?—165)东汉河南平阴(今河南孟津东北)人。宦官。
桓帝时,为小黄门史,因与单超、具瑗、徐璜、唐衡合谋诛灭外戚梁冀,任中常侍,封上蔡侯。单超等四人也同日封侯,时称“五侯”。他和具瑗等骄横贪暴,兄弟亲戚都为州郡刺史、太守,侵夺人民。后被司隶校尉韩演劾奏,自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