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东运动会是亚洲最早的地区性综合运动会,该运动会由菲律宾、中国、日本三国发起,从1913年到1934年分别在菲律宾、中国、日本三国共举办了十届远东运动会。1934年,日本坚持把伪满洲国拉入远东运动会,遭到中国的抗议并宣布退出远东运动会,远东体育协会宣告解体,远东运动会亦随之停办。
远东运动会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菲律宾马尼拉每年2月举办的“嘉年华会”(Carnival)。庆典期间,总要举行各种体育比赛活动。中、日两国运动员也曾应邀参加比赛。
1910年前后,菲律宾体育组织打算按照奥运会形式,组织有中、日、菲等国参加的远东运动会。
1911年1月,菲律宾体育协会派遣布朗(E·S·Brown,原系美国芝加哥、咸湖城等地青年会体育干事,1910年被派往菲律宾,任菲体育协会会长)正式访问中、日两国,提出组织远东地区性体育组织,并每隔一年在远东各大城市轮流举行一次远东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建议。经三方商议,成立了一个名为“远东奥林匹克委员会”的地区性体育组织,并定于1913年2月在马尼拉举办第1届运动会。为扩大这个地区组织,布朗又亲赴泰国、新加坡等地游说。
1915年5月15日,上海隆重举行第二届远东运动会。
1920年,远东奥林匹克委员会获得国际奥委会承认,并遵嘱更名为“远东体育协会"。远东运动会继1913年举行第1届后,到1934年共举行了10届。前5届采用“记分制”,后5届改“锦标制”。最初届期为2年,第8届时改届期为3年,最后两届为与奥运会交叉并行,再改届期为4年。
运动会的比赛项目有田径、游泳、篮球、排球、足球、钢球、棒球、拳击以及自行车等项。我国在远东运动会取得的成绩,从侧面反映了20、30年代的体育状况。在第2届时我国曾获得总分第1名的成绩,以后则每况愈下,到第10届时,田径运动员未获得过1项冠军,甚至连进入前4名的也很少。
1934年,中国宣布退出远东运动会,远东体育协会宣告解体,远东运动会消亡。
届数 | 举办时间 | 举办地 | 举办国 | 参赛国家或地区 | 比赛项目 |
第一届 | 1913年2月2日至2月7日 | 马尼拉 | 菲律宾 | 中国、日本、菲律宾 | 8个项目 |
第二届 | 1915年5月15日至5月22日 | 上海 | 中国 | 中国、日本、菲律宾 | 8个项目 |
第三届 | 1917年5月8日至5月12日 | 东京 | 日本 | 中国、日本、菲律宾 | 8个项目 |
第四届 | 1919年5月12日至5月18日 | 马尼拉 | 菲律宾 | 中国、日本、菲律宾 | 8个项目 |
第五届 | 1921年5月30日至6月4日 | 上海 | 中国 | 中国、日本、菲律宾、印度、暹罗、马来西亚、爪哇 | 比赛项目8个 |
第六届 | 1923年5月21日至5月26日 | 大阪 | 日本 | 中国、日本、菲律宾 | 比赛项目8个表演项目1个 |
第七届 | 1925年5月16日至5月23日 | 马尼拉 | 菲律宾 | 中国、日本、菲律宾 | 比赛项目8个 |
第八届 | 1927年8月28日至9月4日 | 上海 | 中国 | 中国、日本、菲律宾、暹罗、马来亚、印度 | 比赛项目8个 |
第九届 | 1930年5月24日至5月31日 | 东京 | 日本 | 中国、日本、菲律宾 | 比赛项目8个表演项目5个 |
第十届 | 1934年5月12日至5月19日 | 马尼拉 | 菲律宾 | 中国、日本、菲律宾、越南、印度尼西亚 | 比赛项目8个表演项目5个 |
届数 | 举办时间 | 举办地 | 举办国 | 参赛国家或地区 | 比赛项目 |
第一届 | 1913年2月2日至2月7日 | 马尼拉 | 菲律宾 | 中国、日本、菲律宾 | 8个项目 |
第二届 | 1915年5月15日至5月22日 | 上海 | 中国 | 中国、日本、菲律宾 | 8个项目 |
第三届 | 1917年5月8日至5月12日 | 东京 | 日本 | 中国、日本、菲律宾 | 8个项目 |
第四届 | 1919年5月12日至5月18日 | 马尼拉 | 菲律宾 | 中国、日本、菲律宾 | 8个项目 |
第五届 | 1921年5月30日至6月4日 | 上海 | 中国 | 中国、日本、菲律宾、印度、暹罗、马来西亚、爪哇 | 比赛项目8个 |
第六届 | 1923年5月21日至5月26日 | 大阪 | 日本 | 中国、日本、菲律宾 | 比赛项目8个表演项目1个 |
第七届 | 1925年5月16日至5月23日 | 马尼拉 | 菲律宾 | 中国、日本、菲律宾 | 比赛项目8个 |
第八届 | 1927年8月28日至9月4日 | 上海 | 中国 | 中国、日本、菲律宾、暹罗、马来亚、印度 | 比赛项目8个 |
第九届 | 1930年5月24日至5月31日 | 东京 | 日本 | 中国、日本、菲律宾 | 比赛项目8个表演项目5个 |
第十届 | 1934年5月12日至5月19日 | 马尼拉 | 菲律宾 | 中国、日本、菲律宾、越南、印度尼西亚 | 比赛项目8个表演项目5个 |
第一届马尼拉远东运动会
从1913年2月1日至9日,在菲律宾首都马尼拉举行第1届远东运动会。这是中国第一次派团参加国际比赛,比赛结果,美国的殖民地菲律宾的体育水平发展较快,获得总分第一名,中国获第二名,日本座次排第三。
第二届上海远东运动会
第二届远东运动会于1915年5月15~22日在上海虹口娱乐场(今鲁迅公园)举行。“此次大运动会开中国自古以来未有之奇观”(《申报》1915年5月13日),赛前数月,报界就频频登文介绍有关运动会的情况。5月15日下午2时30分,开幕式在虹口娱乐场隆重举行,中外来宾约2000余人出席。除中国、菲律宾、日本三国运动员外,马来、暹逻也派代表出席。
中国队以总成绩93分夺标。其中,李如松获440码跑冠军,成绩为54秒;郭毓彬获880码和1英里跑冠军,成绩分别是2分零6秒6和4分50秒8;黄元道获120码高栏冠军,成绩为17秒4;吉子英获五项运动冠军,成绩为341分;蔡文炳、杨锦辉、林福、李罗伯获200码接力冠军,成绩是2分25秒8;李罗伯获220码自由泳冠军,成绩3分27秒4;中国足球队战胜菲律宾队荣获冠军。
第五届上海远东运动会
第五届远东运动会于1921年5月30日~6月4日在上海举行。参赛者有中、日、菲、印、暹逻、马来、爪哇各地代表。上海地区的中等学校为了迎接远东运动会,举行全城游戏运动会。5月中旬,华东八大学(圣约翰大学、交通大学、沪江大学、复旦大学、金陵大学、东吴大学、东南大学、之江大学)与运动会的筹备工作组织——远东竞赛委员会在苏州联合举行预赛,以选拔中国队的运动员。
5月30日下午,开幕式在虹口公园(今鲁迅公园)举行,这日天雨,而来宾有万余人。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派远东委员出席并致词。开幕礼结束后,由十余个学生团体组成的三千名中小学生表演徒手操。第二日天气晴和,赴运动会参观者成倍增加。
这届运动会除原有比赛项目外,游泳比赛新添冲水前进、水底拾碟、奇态游泳和潜水游泳。运动会期间,中华基督教女青年会组织上海女学生一千余人表演徒手体操。1921年6月2日《申报》载:“从来女学界,对于运动会大会,素未参与,此为第一次。”
中国选手获运动会总锦标第二,其中篮球首次夺得冠军。中国田径选手杜荣棠脱颖而出,夺得5项全能和铁饼冠军。6月4日,颁奖大会召开,除运动会设立的奖品外,中外各机构团体捐赠的银杯、银瓶、锦旗、油画等奖品共计34件,杜荣棠1人获得8件。
第八届上海远东运动会
第八届远东运动会于1927年8月27日~9月3日在上海中华运动场(亦称中华棒球场)举行。当时会员国已发展到6个国家,即中国、日本、菲律宾及暹逻、马来、印度。其中,中、日、菲共派出504名选手参赛。
8月27日下午在中华运动场举行开幕式,各国来宾计5万余人。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军乐队参加开幕典礼。运动会比赛项目设足球、网球、排球、篮球、棒球、游泳、田径和全能运动。另设女子排球、女子网球和乒乓球等表演项目,中国获总锦标第二。中国运动员林宝华和邱飞海等一举囊括网球项目单、双打及团体冠军,首次为中国夺得网球项目锦标。9月3日晚8点在中华棒球场举行闭幕发奖仪式。
这届大会由政府拨款、社会各界捐助,中华全国体育协进会具体筹办。国民政府拨款2万元,上海市特别政府财政局补助2000元,浙江省政府补助5000元,各界100个单位与个人捐款。赛前,在中华全国体育协进会的组织筹划下,全国举行了盛大预选赛,选拔了164名运动员出席远东运动会。
1927年9月4日报载:“前数届在华开会,皆为外人代为主持,本届一切事务,完全由华人办理,会场建筑之完备,比赛评判之公正,日菲代表均称满意。此虽为中国应尽之责任,然在远东运动会史上,不可谓非开一新纪元也。”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强占中国东北,次年建立伪满州国政权。1934年5月,第十届远东运动会在马尼拉举行,期间,召开远东全体执行委员会议,日方提出修改会章,以达到拉伪满入会的目的,中方代表坚决反对。5月21日,日迫菲再度开会,在没有中方代表参加的情况下,通过“决议”,非法解散远东体育协会,远东运动会就此停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