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杨晓霭
ISBN:10位[7101057640] 13位[9787101057645]出版社:中华书局
出版日期:2008-1-1
定价:¥46.00 元
诗与乐是孪生姊妹,音乐与文学同根同源。本书在前贤研究的基础上,对诗歌在宋代的入乐问题进行了文献梳理与理论论证。通过宋代声诗概念的界定,揭示了宋人声诗观同传统礼乐观的关联;通过对围绕声诗而展开的社会活动的考察,论述了宋代声诗的类别、功能及其特点;通过对“乐语口号”的全面分析,考察了近体诗在走向歌舞场所时的丰富变化。本书立足于文学本体探索诗乐关系,研究音乐在文学发展中的意义,努力把面向文学存在背景和存在方式的研究,转变为面向文学本体的研究。
本书开拓出了一个崭新的研究领域,初步建立起宋代声诗研究的框架,在任半塘先生《唐声诗》的基础上,为宋代及后来声诗的研究提供了新的学理资源和研究范式,是近十年来宋代文学研究领域最富有创新意义的成果之一。
杨晓霭,女,甘肃秦安人。1984年西北师范大学本科毕业,留校任教。1988年于西北师范大学获文学硕士学位,2003年于扬州大学获文学博士学位。2005年10月入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博士后流动站做研究工作。2000年获甘肃省省属高校跨世纪学术带头人专业技术荣誉称号,2001年入选为甘肃省333科技人才。中国唐代文学学会理事、甘肃省唐代文学学会常务副会长。主要从事唐宋文学的教学与研究。2003年晋升为教授。曾获“优秀共产党员”、“学生最喜爱的老师”荣誉称号。
胡忌先生评语(代序)
序一
序二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宋人的声诗观念
第二节郭茂倩的声诗观
第三节声诗非由乐以定辞
第四节声诗与“旧声”
第五节宋代声诗的界定
第二章 唐音流韵
第一节宋人歌唐诗
第二节《竹枝歌》
第三节《渭城曲》
第四节《金缕衣》
第三章 宋人歌宋诗
第一节关于诗词入乐问题的论断
第二节宋人歌宋诗纪事
第三节“著腔子唱好诗”与《瑞鹧鸪》
第四节以诗度曲与“檃括”
第四章 仪式声诗的制作
第一节宋代的雅乐复古
第二节郊祀声诗追慕“三代”
第三节祠祀声诗沿袭“楚歌”体
第五章 文人会吟及其诗乐观
第六章 民间声诗
第七章 乐语口号声诗
第八章 结论和馀论
……
主要参考文献及征引书目
后记
……
第一章 绪论
声诗一名,最早见于《礼记·乐记》,云:“乐者,非谓黄钟、大吕、弦歌、干扬也,乐之末节也,故童者舞之。……乐师辨乎声诗,故北面而弦。”①
声诗,一般工具书释作“乐歌”。唐代张守节《史记正义》解为“歌诗”:“此更引事证乐师晓乐者辩别声诗。声,谓歌也。言乐师虽能别歌诗,并是末事,故北面,言坐处卑也。”②张守节“正义”,沿用了汉代歌诗之称。汉代多用歌诗一名,如《汉书·艺文志·诗赋略》录歌诗类二十八家三百一十四篇,宗庙、诸神、送迎灵颂、汉高祖之作、各地民歌,均以歌诗称③。唐人亦用“声诗”指乐章、乐歌、歌诗。中唐徐景安撰《历代乐仪》三十卷,“自一至十述声律器谱”,其第十卷题《乐章文谱》,曰:“乐章者,声诗也。
①《礼记正义》,中华书局影印阮刻十三经注疏本。
②《史记》,中华书局,1959,页l205。
③《汉书》,中华书局,1962,页l753—1755。兹移录于此,以明“歌诗”之用:“《高祖歌诗》二篇;《泰一杂甘泉寿宫歌诗》十四篇;《宗庙歌诗》五篇;《汉兴以来兵所诛灭歌诗》十四篇;《出行巡狩及游歌诗》十篇;《临江王及愁思节士歌诗》四篇;《李夫人及幸贵人歌诗》三篇;《诏赐中山靖王子哙及孺子妾冰未央材人歌诗》四篇;《吴楚汝南歌诗》十五篇;《燕代讴雁门云中陇西歌诗》九篇;《邯郸河间歌诗》四篇;《齐郑歌诗》四篇;《淮南歌诗》四篇;《左冯翊秦歌诗》三篇;《京兆尹秦歌诗》五篇;《河东蒲反歌诗》一篇;《黄门倡车忠等歌诗》十五篇;《杂各有主名歌诗》十篇;《杂歌诗》九篇;《雒阳歌诗》四篇;《河南周歌诗》七篇;《河南周歌声曲折》七篇;《周谣歌诗》七十五篇;《周谣歌诗声曲折》七十五篇;《诸神歌诗》三篇;《送迎灵颂歌诗》三篇;《周歌诗》二篇;《南郡歌诗》五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