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生产、安全生活、安全生存是大众安康的需求,是社会文明进步的必然。珍惜生命、关注安全,已成为全球的共识,已成为新时代的呼唤。本书从安全文化的源、流、变以及当代建设和企业实践等方面,以科学的历史观为指导,在尊重历史和社会习俗、科学地看待古往今来的各种安全做法、全面地认识现实中存在的复杂安全问题的基础上、综合论述了倡导和弘扬科学安全文化的客观必要性和现实紧迫性,并在安全文化建设的思想、认识、理论和方法等领域作了不少创新性的探索。旨在提高社会管理者的安全修养,促进全民安全技能的学习和训练,促进以生产安全为主攻目标的各领域安全的实现,形成全民积极营造安全文化建设的良好氛围,共创安康、舒适、少灾的未来。
第一章安全文化的起源1
第一节远古传说中的安全文化1
一、橄榄枝,人类永恒的安全图腾2
二、普罗米修斯之火3
三、“灾、祸”二字,古人区分事故原因的不朽记录4
四、龙蛇崇拜中的安全寄托6
五、河洛,游牧生产的安全指南9
六、红色,原始审美中的安全想像11
七、伊甸园,不能重返13
第二节寓于民俗中的安全文化15
一、一张贺卡的启示15
二、劳动与安全,人与文化16
三、领袖像,孩子照与守护神18
四、大众安全意识的民俗承传与现实表现20
第二章安全文化的认识22
第一节安全文化诸说22
第二节安全文化的表述25
一、对安全文化的理解25
二、倡导和弘扬安全文化的重要意义38
三、推动安全文化建设的目的40
第三节认识安全文化46
一、辩证唯物与历史唯物的观点46
二、源于实践与不断发展的观点48
第三章安全文化的层次53
第一节时间层次54
第二节空间层次56
一、安全器物层——安全物质(物态)文化59
二、安全制度层——安全制度文化59
三、安全精神智能层——安全精神(智能)文化59
四、安全价值与规范层——安全价值与规范文化60
五、安全文化空间层次不同划分的对应关系62
第四章安全文化与安全哲学63
第一节人类对安全问题的认识过程64
一、从历史的角度看68
二、从文化的角度看70
三、从系统的角度看71
四、从经济的角度看71
五、从事故致因的角度看74
六、从所涉范畴看75
七、古代先哲的启示77
第二节四种典型的安全哲学77
一、宿命论与被动型的安全哲学77
二、经验论与事后型的安全哲学78
三、系统论与综合型的安全哲学78
四、本质论与预防型的安全哲学79
第五章安全文化与安全科学81
第一节安全文化是安全科学的母体81
一、形态81
二、对象83
三、领域83
第二节安全科学是安全文化的结晶84
第三节树立科学安全文化新观点90
一、扩展和研究安全的新领域91
二、保证从事一切活动的人的安全91
三、向公众宣传大安全观,重点培育放在下一代92
四、坚持倡导和弘扬安全文化,提高全民安全素质93
五、用大安全观来完善和拓展安全科学技术学科94
六、培养和树立超前预防的科学安全观96
七、尽快设立城市化与职业安全卫生攻关课题97
八、创建“文化安全学”105
第六章倡导和弘扬安全文化的时代背景107
第一节我国安全生产及安全科学进步概况107
一、改善安全硬件的特性和功能107
二、规范人的安全行为108
三、不断完善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108
第二节国内外意外伤亡事故的严峻形势108
一、全球意外伤亡事故的现状109
二、国内意外伤亡事故发展的趋势111
三、新世纪人们对安全与健康有了新需求122
四、推动中国法治进程124
第三节中国安全文化建设的时代背景127
一、人民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发生了变化127
二、安全科学技术进步和科普水平提高127
三、劳动安全卫生的法规体系逐步完善,人民的法制观念不断增强128
四、优生优育的政策更重视人的安全与健康128
五、建国以来发生五次伤亡事故高峰的惨痛教训128
六、劳动者的安全意识及安全文化素质亟待提高133
七、人民更加重视休闲活动的安全和健康134
八、高新技术风险进入家庭,消费者更需要安全文化135
九、非生产领域的安全与卫生问题急需警钟长鸣136
十、安全文化素质教育要从孩童抓起140
十一、建立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与国际市场接轨146
十二、大众需要科学安全文化147
第四节安全文化建设的目的和作用148
一、人因工程深层次的开发148
二、安全文化建设的目的149
第七章我国弘扬和倡导安全文化的现状150
第一节倡导安全文化是时代的选择151
一、宣传的现状与大众对事故危害的寡闻151
二、宣传的乏力与某种意义上的误导153
三、大众传媒应提高对安全的宣传比重154
四、努力办好现有安全报刊155
第二节纳入国家发展规划和多项社会活动157
一、国家领导人和政府阁员支持安全文化建设158
二、纳入重要活动内容160
三、列入安全科教发展规划161
四、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方兴未艾162
五、安全文化积极影响大中小学,大众安全文化活动进入社区163
第三节媒体的努力与传播中的常见问题164
一、传播概况164
二、常见问题174
第四节理论研讨与建设实践178
一、理论研讨179
二、建设实践188
第五节对《关于制定〈21世纪国家安全文化建设纲要〉 的建议》的评价201
第六节有关安全文化建设的专著陆续出版206
第八章安全文化与安全管理208
第一节安全管理与安全文化208
一、人的需求与文化209
二、安全文化与人的行为规范211
三、安全文化与群体安全行为212
四、工业文明与安全文化212
第二节安全文化与企业安全管理的区别217
第三节大安全观与全面安全管理221
一、全面安全管理是安全文化在制度层次的继承和创新221
二、大安全观要求人们超越分工对待安全221
三、“三违”,既是管理问题,更是文化问题224
四、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应首倡全面安全管理225
第四节人本管理思想的运用226
一、人本管理的有关概念226
二、人本管理的途径与方法228
第九章企业安全文化与工业文明233
第一节工业社会促进企业安全文化的发展233
一、企业安全文化的形成途径——抽象概括233
二、企业安全文化的发展之路——传播案例235
第二节国内外安全文化建设发展的特点239
一、国外安全文化理论发展概要239
二、国外工业安全文化建设的先驱和榜样242
三、安全文化建设在中国兴起244
四、国内开展安全文化建设的学习与实践活动246
五、国家领导人及政府对倡导和弘扬安全文化的引导和支持248
六、安全文化是全球经济一体化和小康社会的重要基础249
第三节企业安全文化的时代新内涵251
一、人权保护是企业安全文化的基本内容252
二、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深远意义及重要价值253
第十章企业安全文化与安全文化255
第一节企业安全文化概论255
一、安全文化的企业定义256
二、企业安全文化的特点257
三、企业安全文化的功能和作用258
四、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重要性264
五、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思路264
六、企业安全文化与安全文明生产268
第二节企业安全文化的层次及系统269
一、企业安全文化的定义与范畴269
二、企业安全文化的框架结构及内涵269
三、企业安全文化的系统及其框架结构272
四、企业安全文化的形态与对象274
五、企业安全文化的核心是以人为本276
六、企业核心竞争力与企业安全文化279
第三节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重要性284
一、倡导安全文化是提高员工素质的主要途径286
二、宣传与科普是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重要手段288
三、普及安全科技知识是企业发展之需要290
四、道德教育应成为企业安全文化之首倡291
第四节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系统工程及建设模式292
一、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系统工程292
二、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模式292
三、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模式在应用中注意的问题299
四、企业安全文化的时代特征300
第十一章企业安全文化建设范例303
第一节核安全文化的形成及发展303
一、安全文化与核能303
二、核安全文化与全员安全素质的关系308
三、新型安全生产指导思想形成的三个阶段310
四、核电站安全设计的原则和可靠性311
第二节中国民航的安全文化建设313
一、民航安全与安全文化313
二、中国民航的安全文化建设317
三、系统科学与民航安全文化建设323
四、中国民航安全文化的东方特征328
第三节彩虹集团的安全文化建设331
一、做安全人,彩虹的安全文化特点332
二、企业如家庭,亲情保平安333
三、“10000-1=0”334
第四节二重集团公司企业安全文化建设335
一、二重安全文化的若干体系335
二、二重安全文化形象建设336
三、二重安全文化建设的模式338
第五节攀钢特色的企业安全文化342
一、攀钢安全文化的主要内容和表现形式342
二、攀钢煤化工公司安全文化建设的实践与探索346
附录1中国安全文化发展战略建议书350
附录2关于制定《21世纪国家安全文化建设纲要》的建议353
附录3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362
附录4以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扎扎实实做好安全生产工作368
参考文献377
《安全经济学》参加编著人员
罗云樊运晓黄盛仁
陈雪娟白国涛廖亚立
参数表
(按第一个字母顺序排列)A个人年收入额
B利益、个人年收入增长额
Bij第j种方案的第i种利益
C成本、投资
C′边际控制费用
C(t)安全工程项目的运行成本函数
C0安全工程设施的建造投资(成本)
D事故纠正程度;企业年法定工作日数,一般取300日
DH人的一生平均工作日,可按12000日即40年计算
E效益;发现肺癌至死亡时平均每年费用
E(B)i第i种方案的利益期望
Ex危险性作业程度(暴露程度)
E项目安全工程项目的安全效益
eit连续贴现函数
F功能
F′目标成本
G年均创劳动效益
Hii种疾病患者陪床人员的平均误工,年
Hs单位时间内损失或伤亡事件的平均频率
h安全系统的寿命期,年
I(t)安全措施实施后的生产增值函数
i贴现率(期内利息率)
J1计算期内伤亡直接损失减少量,J1=死亡减少量+受伤减少量,价值量
J2计算期内职业病直接损失减少量,价值量
J3计算期内事故财产直接损失减少量,价值量
J4计算期内危害事件直接损失减少量,价值量
j发现肺癌至死亡的时间,年
k系统服务期内的安全生产增值贡献率, %
kii种损失的间接损失与直接损失比例倍数
L经济损失
Li投资系统中第i种危险的最大损失后果;污染区i种疾病的发病率
L0i清洁区i种疾病的发病率
L0(t)安全措施实施前的事故损失函数
L1(t)安全措施实施后的事故损失函数
L间间接经济损失
L直直接经济损失
L总总经济损失
lk每次事件所产生同一种损失类型的损失量
M污染覆盖区域内的人口数
Mi患肺癌人数,人;某污染程度的面积
N样本:企业在册职工人数,工时数等
NW分配给个人的财富
n设备或设施的服务年限
P概率:事故概率人力资本(取人均净产值),元/(年·人)
Pi投资系统中第i种危险的发生概率; 设备或设施第i年的账面价值
Pn年收入增长额的现价系数
Pv+m企业上年净产值,万元
P0设备或设施的原值
pli一组被观察的人中, 一段时间内发生第i次事故的概率
Q污染、破坏或将要污染、破坏的某种环境介质与物种的总量
R事故后果严重性
Ri投资后对第i种危险的消除程度;农田在某污染程度时的单产
ΔRi某产品在i类污染或破坏程度时的损失产量
RM千人经济损失率
RX污染对风险的边际影响
R0未受污染或类比区的单产
R伤0投资前的受伤率
R伤1投资后的受伤率
R死0投资前的死亡率
R死1投资后的死亡率
r系统服务期内的安全设施运行费相对于设施建造成本的年投资率, %
S安全度
SIRDj第j种方案安全投资合理度
Sn年收入额的现价系数
SV设备或设施的残值
S1环境污染或生态破坏的价值损失
S2损失的机会成本值
S3环境污染对人体健康的损失值,万元
S4污染或破坏的防治工程费用
Tii种疾病患者人均丧失劳动时间,年
t时间:系统服务时间;患者实际损失劳动时间,年
V价值
V′价值系数
VI系统服务期内单位时间平均生产产值,万元/年
VL系统服务期内的一次事故的平均损失价值,万元
V1受污染或破坏物种的市场价格
V2某资源的单位机会成本
V3防护、恢复取代其现有环境功能的单位费用
V健康人的健康价值
V命人的生命价值
W社会收入或称总财富;某种资源的污染或破坏量
X控制后的污染水平
X0初始污染水平
x抚恤时间,年
Yii种疾病患者人均医疗护理费用,元/人
y患者损失劳动能力期间年均医药费,元
η效用弹性
λ系统服务期内的事故发生率,次/年[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