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风温黛

台风温黛

中文名 台风温黛
国际编号 6216
目录导航

1962年

形成

1962年8月27日一 热带低气压在香港东南偏东约1,300里,即 菲律宾以东的西太平洋形成,并向 西北偏西向 吕宋海峡移动。翌日,该热带气旋加强成为一 强烈热带风暴,并命名为“ 温黛”。8月29日 美军的气象侦察机测得 温黛中心风力达到飓风程度,环流 直径接近1000里。

袭港过程

8月30日,温黛中心风力增强至每小时约148公里,其中心在香港东南偏东740公里,皇家香港天文台於19:45(当地时间,下同)悬挂 一号戒备信号。 8月31日09:00,温黛集结在香港东南偏东约290公里之中国南海上,并继续稳定以时速接近19公里向西北偏西至西移动。香港亦开始转吹北风和下雨。同日16:10,香港天文台改挂三号强风信号。

当天下午,香港仍然未吹强风,但各迹象显示台风将进一步接近香港。香港天文台於22:50改挂七号东北烈风或暴风信号。翌日 9月1日02:00,温黛集结在香港东南约190公里。位於香港东南之 横澜岛气象站此时录得烈风,阵风时速每小时89公里。约2小时後, 维多利亚港内的风力仍然只在强风程度,但横澜岛风力已加强至持续每小时74公里,阵风约每小时105公里。天文台於是在04:15改挂九号烈风或暴风风力增强信号。

两小时後,即 9月1日06:15,温黛中心位於香港天文台东南约90公里,并进一步接近香港。天文台於此时改挂 十号飓风信号,由於当天早上香港正值 天文大潮,天文台并同时发出风暴潮警告。09:00,温黛在香港境内东部水面,香港普遍吹飓风。 横澜岛录得阵风为每小时216公里, 大老山为每小时284公里;天文台则在09:30录得10分钟平均风速为每小时150公里,阵风每小时259公里,气压为953.2百帕斯卡。温黛最接近香港是09:50,中心位於天文台以南约19公里。吐露港在10:30左右出现 风暴潮,加上海浪,水位比正常最高潮位再高多3 米,达5.2米。在 大埔滘,风暴潮的浪顶为海平面以上7米。至11:00,温黛风眼移至 长洲附近,风眼经过时部份地方短暂风势平静;之後各地转吹东南风。天文台於14:15改挂六号西南烈风或暴风信号,表示转吹西南烈风,再於19:05改挂三号强风讯号,翌日(9月2日)00:45除下。由8月31日至9月2日,香港共录得259.8毫米 雨量。

温黛离开香港後,横过 珠江口,在9月1日下午於 新会与 中山之间登陆

特点

温黛虽然是一个大型台风,但近中心的强烈风圈范围较小且紧密,导致风速变化剧烈;如以天文台总部为例,在半夜後才开始吹强风,但在清晨时分已吹烈风,并在十号飓风信号悬挂不久後便由烈风风力急增至飓风风力,飓风消退时风速转变亦极为迅速,由飓风迅速减弱至烈风风力,过程中暴风出现的过渡时间极短。而温黛是少有眼壁及风眼边缘均曾经过天文台总部上空的台风,在录得飓风期间曾短暂出现明显的风势减弱现象。然而 珠江口、 广东东部沿海一直至 福建沿海於30日至1日期间先後录得相等或超过每秒40米的极大风速。

影响及伤亡

温黛将海水推入吐露港,整个沙田几被吹毁。据有关当局事後统计,共有183人在温黛袭港期间死亡,当中127人是在新界 沙田及 大埔区受吐露港风暴潮袭击时身亡。另受伤人数达388人,亦有108人失踪,72,000人无家可归。

700多艘小艇严重受损,500多艘沉没。24艘远洋船搁浅,12艘出现碰撞,避风塘内的住家艇亦有大量损毁。

沙田约有3,000家寮屋区损毁,市区内700多间寮屋及天台木屋完全摧毁,1,300间无法居住,许多房屋倒塌。筲箕湾许多寮屋船遭击毁。此外,超过400间平房区的木屋亦遭彻底摧毁,另1,200间损毁。市区散落著掉下的锌铁皮、棚架、广告招牌、架空电线和破碎的窗户。大量汽车挡风玻璃被风吹至破碎损坏,少数车辆遭受更严重的破毁甚至被吹至四轮朝天。树木以及植物种植园遭受严重破坏,许多树木连根拔起或折断。大量树木的枝叶全被吹折,只剩下光秃秃的树干。

温黛破坏了 新界各处不少农作物,包括当年盛产的 蔬菜、 水果和鲜 花,损失严重。在大埔、沙田及 沙头角地区约1,600 公顷 稻田遭受海水淹没。夏末的蔬菜,尤其是瓜类品种遭到严重破坏,约700公顷的菜田被海水淹没。季节水果如 香蕉、 木瓜出现严重损害。所有的 柑橘和 橄榄正值驳枝阶段,部分遭损坏。 荔枝和 龙眼因早已过驳枝阶段受影响最小。果树整体的损坏率约为百分之10,影响最轻微是荔枝和龙眼,占百分之5;而受影响最严重则是香蕉,占百分之75。在户外的花朵或其遭淹没的地方均受严重损害。在沙田和大埔区,由於 剑兰种植在地势低洼地区而遭水浸坏。惟温黛对 水稻的损害相对轻微,持续的大雨使海水倒灌造成的损害降低,并没有持久的影响。

大量的牲畜房屋遭台风损坏,牲畜损失严重,在部分地方,禽蛋产量大大降低。许多农庄损毁,但只有一小部分无法修复。。

袭港纪录

温黛是一个中心风力紧密的台风,袭港期间创下以下的香港气象纪录,并保持至今:

澳门

最接近距离:澳门东南偏东46公里

澳门录得最低气压:962.4百帕斯卡

最高风速(一小时平均):每小时80公里

阵风风速:每小时129公里

进入广东及消散

温黛於9月1日早上登陆香港时强度稍为减弱至每小时150公里,在冷空气和陆地影响下,温黛的强度迅速减弱, 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在温黛登陆18小时後停止发放警告。温黛登陆後转向西南移至 北部湾,在稍为增强後向东南方向移动,最後在 海南岛附近消散。

香港风速及气压数据

最接近距离:天文台总部西南偏南20公里,横澜岛以南约10公里

天文台总部录得最低气压:955.1百帕斯卡,瞬时953.2百帕斯卡

天文台发出8号或以上信号期间中心附近最高持续风力:每小时180公里(强台风)

最高风速(一小时平均):天文台133km/h,横澜岛每小时148公里, 长洲每小时118公里, 启德机场每小时108公里, 大老山每小时189公里

最高风速(十分钟平均):天文台每小时150公里,横澜岛每小时156公里,长洲每小时130公里,大老山每小时194公里

阵风风速:天文台每小时259公里,横澜岛每小时216公里,长洲每小时232公里,启德机场每小时229公里,大老山每小时284公里

1956年

简介

尤其是2004年的云娜,美丽的名字却带来了极为恐怖的灾难,年轻的浙江人把云娜当做了唯一。然而只有老一辈人才记得,在云娜之前,已有一位逝去的王者在天堂默默地等待了五十年。她会继续等待,直到人们把它重新记起,或彻底忘记……与云娜一样,她也有一个十分美丽的名字,然而掩藏在美丽背后的杀机却让云娜望尘莫及。

它就是 5612号台风,WANDA,中文译名 温黛。老一辈人都叫她“八一大台风”。

具体介绍

1956年7月26日,一个巨大的 低压区开始在 马里亚纳群岛附近酝酿,并向北移动。 关岛一连几天阴云密布。种种迹象都表明一个庞然大物即将生成。当时JTWC尚未成立, 西北太平洋上台风探测和预报的任务由美国空军和海军联合承担。但空军并没有立刻派出飞机前去探测。直到3天后的28日,飓风猎人才腾空而起飞向离家不远的那堆云团,探测飞机传来了100KT的风速——3级台风。美国空军惊呆了,慌忙升格编号,于是WANDA就此诞生。与此同时,她在NMC中的编号是5612……此时副热带高压强力西伸北抬,WANDA在其引导下稳定地朝西北西移动,开始了她的征程。

良好的辐散,微弱的垂直风切变,不错的水温——还有什么比这三样礼物更适合一个TC呢?WANDA没有辜负,开始稳步增强,每一次发报时强度都有所提升。编号短短半天后,美国空军的飞机就探测到了120KT的风力,空军随即将其升格为4级台风。29日,WANDA丝毫没有感到疲倦,在6个小时内增强10KT,达到145KT后,终于成为当年第二个5级台风——获得了任何一个热带气旋都会为之自豪的称号。又过了18个小时,WANDA终于达到了它生命的颠峰,美国空军探测到了902HPA的气压,并给予了它160KT的崇高评价。而NMC也将其定为90M/S的强台风——即使在那个疯狂的年代,NMC的90M/S也是不多见的。此后环境已不允许WANDA继续增强,但WANDA依然稳定在150KT左右。

在增强的同时,WANDA也不忘扩充自己的体积。 热带低压时代庞大的体积为其打下了良好基础.一路西行,良好的高空辐散使WANDA的体积愈发庞大。在成为4级台风的同时,她的十级风圈半径竟然达到了335KM,八级风圈半径550KM,整个风圈半径达700KM,而环流 直径更是在2000KM左右!气象记录表明,虽然WANDA离 冲绳最短距离时的距离也在300KM以上,但 那霸依然记录到了75KT的阵风……这是一个完美的热带气旋,是的,WANDA是完美的。只是可惜当时还没有卫星升空,今天的我们无法一睹WANDA的风姿,但气象机构绘制的天气图可以令人震惊。一个热带气旋一生拥有两个梦想:强大与毁灭。前者令人叹服,后者令人恐惧。尽管160KT,2000KM,902HPA这三个数字依然不能成为天下无双,但WANDA不必为此感到难过,因为这已经够了,因为1956年7月底的副热带高压可以帮助她实现另一个梦想。奇迹就在这一刻诞生——7月29日,110E附近突然发展出西风槽,由于西风槽上下游效应使副热带高压大幅加强北抬,控制了我国 华北及东北 南部地区,中心位于 日本海上空。这样一来,原本 上海市气象台的近海转向预报将不再成立——在位置靠北的强大副高引导下,WANDA登陆 中国沿海几成定局

强大的副高引导着强大的WANDA,以一种罕见的路径,开始了毁灭 整个 台湾都受到了其庞大风圈的影响。 台北风雨大作,从1956年7月31日到8月2日, 台北市的过程雨量达到了297.3MM,仅31日一天就达190MM,要知道31日当天WANDA离台北市有500多公里远! 基隆的极大风速达29M/S,WANDA风圈之大可见一斑。北部灾害尤为严重。 淡水河水位暴涨,超过警戒水位1.7米, 台北市附近低洼地带多处被淹。最后,WANDA在 台湾带走了17个人的生命,另有15人受伤;近500座房屋遭到不同程度破坏……对于 台湾来说,这算是一场不大不小的风灾。

当然,这仅仅是开始。

这个庞然大物从一开始就引起了NMC的注意。在那个还没有卫星的年代,利用气象气球探测西太TC就成为了NMC的重要手段之一。每一次数据传来,NMC预报室内的气氛便愈发凝重——是的,他们知道,奇迹即将来临,他们要面对的是一个超级台风。NMC不敢怠慢,于30日(也就是WANDA进入NMC48小时警戒线的那一天)发布了强台风消息,并向各地基层气象部门传达。而 浙江省气象台更是早先一步发出强台风警报。专家们预感到,这个有着美丽名字的毁灭之神很可能扑向浙江,也许是 温州,也许是 台州,也许是当时隶属 舟山专区的 象山县……

特殊的年代里有着特殊的意识形态。1956年,国内基本完成了三大改造,狂热而奋进的人们正欣喜地品尝着当家作主的滋味,人定胜天的思维在几乎每一个人的大脑中根深蒂固。然而,在那个连收音机都成奢侈品的年代里,又有多少人能真正获知台风的到来呢?除了省、区领导,也许就只有 村干部了。而在台风来临2天前, 象山县各村的村干部就开始千方百计地动员村民作好防台准备,村口小黑板上写着“可能有12级台风登陆象山港”。可对台风习以为常的村民们怎么可能把它放在心上?1956年的上半年象山经历了一场罕见的干旱,整个七月酷暑难耐,哪会有什么台风?此刻又正值丰收时节,人们正沉浸在大旱之年的丰收喜悦中。更多的人把即将到来的WANDA当做了一个普普通通的12级台风,而不是一个携带着17级狂风的魔鬼。在象山半岛东端的南庄 平原,人们仍然过着往日简朴而充实的生活,他们相信门前涂海塘,相信门前涂海塘能保卫他们的南庄平原——他们的家。甚至有人依旧在村边的一角说书,听书的人们则笑语不断。一切都是那么波澜不惊。

8月1日,WANDA跨过了 琉球群岛,进入 东海,也进入了NMC的24小时警戒线,行进方向由290度转为310度。由于良好的环境,此时的WANDA依旧维持着140KT的强度——WANDA成为 中国有记录以来登陆前减弱最慢的巨型TC之一。 西北太平洋暖池的称号在此刻又一次被验证,由此可以想象当时东海的水温……当47年后的鸣蝉在东海加强到150KT后转向离去时,所有人都惊出了一身冷汗,后怕不已——幸好西风槽的及时打击才使浙江逃过一劫。但1956年的浙江人却没有那么幸运……

从这天上午开始,庞大的风圈开始触及浙江沿海。跑 马云从东北急速飞向西南。由于环流巨大,一些渔民根据丰富的经验意识到即将发生的一切,便立刻驾驶着没有装备无线电和收音机的渔船回到港湾——这拯救了在海上的大多数渔民,才没有使1959年吕泗洋的悲剧提前3年上演。浙江沿海开始出现风雨。但即便是在8月1日的上午,处在最危险地段且已经起风的象山半岛依然没有苏醒,老鼠逃窜,跑马云,鱼儿上浮翻滚,以及异常耀眼的太阳光……大自然已经开始提醒,但人们还是没有意识到巨大的危险即将到来。田野里干部群众根据上级命令热情高涨地在台风到来前抢收粮食。是的,大旱之年的丰收确实让人无法舍弃,但那个年代人们潜意识里的狂热和骄傲蒙蔽了自己的双眼。

WANDA暴怒了!

从8月1日中午开始,浙江沿海的风力逐渐加大到9级以上,WANDA开始了真正的表演。环流笼罩了整个浙江。同预测的一样,强大的副高中心依然徘徊在 日本海上空,但WANDA庞大的体积使副高脊场进一步北抬,导致WANDA的路径再次略微北偏(从310度转向320度)。正是这略微的北抬,使浙北——尤其是象山半岛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险。

下午4点以后,浙江沿海先后进入WANDA的暴风圈。傍晚,瓢泼大雨如瀑布般在整个浙江大地上倾泻。狂风夹杂着雨水在丘陵和平原间呼啸而过,摧毁着一切它可以移动的东西;雨点几乎与地面平行着飞驰,打得人睁不开眼睛。海边掀起滔天巨浪,毫无倦意地冲刷着沿岸的堤坝……象山县的南庄平原上,村口听书的人们一开始还想躲到屋檐下继续,但随后的景象使人们感到极度恐惧——不仅仅是风雨——还有蜂拥而至的潮水!人们目瞪口呆地发现自己的脚边,屋前的道地已经积满了水,而且水位越来越高,淹进了家门,家里所有的东西都浸泡在了海水中。潮水不断上涨,漆黑的夜晚但见一片泽国,时不时有房屋被冲倒的声音传来,狂风推波助澜,被吹离的瓦片在空中飞舞……大海在这一刻没有再次眷顾南庄人,而是以一种残酷的方式对待着自己善良的乡亲们。人们清楚地记得今天是农历六月二十五,小潮,潮水涨到滩涂的一半就不涨了。怎么会有如此之大的潮水?难道他们所信赖的门前涂海塘抵挡不住台风,崩溃了吗?人们慌乱着寻找自己的亲人,逃离即将被潮水推倒的家。午夜,哭喊声震天,伴随着风雨声回荡在广袤的南庄平原上。

他们不知道的是,此时无数干部、 解放军及部分群众正奋不顾身地冲向门前涂海塘。在人定胜天思想的指引下,在上级指挥部的死命令下,他们身先士卒,为了平原内无数老百姓的生命,义无反顾地在海边与WANDA作着最后的搏斗。然而,事实证明这样做是愚蠢而徒劳的,自然之力不可抗拒。无情的海浪将近千名干部群众从海塘上卷走,再也没有回来……

公元1956年8月1日晚24时(一说8月2日凌晨2时), 5612号台风WANDA( 温黛)在浙江省舟山专区象山县南庄登陆。登陆时中心气压923HPA,风速60-65M/S。美国空军在登陆时给予了她130KT的评价——这是建国至今唯一一个以STY级别登陆浙江的TC。同时,她也是建国以来登陆 中国大陆(注:在地理上“中国大陆”不包括 台湾、 海南)的最强TC。WANDA登陆时风眼依然很大——距离登陆点附近30多公里的 六横岛也出现风雨停歇的现象。石埔站气压从当天晚上11点开始疯狂下降,1小时内下降29.5HPA。午夜时分,当风眼南部横过 石浦时,气象站传来了一个令人震惊的数据——914.5HPA,换算成海平面气压即为923HPA!这是建国至今 中国测得的气压极值,而那张8月1日晚至8月2日凌晨的石浦站气压变化图也被永远地留了教科书上。浙北浙中沿海风力都在12级以上。由于石浦站的韦尔达风速计于当晚9时被风摧毁,因此在登陆点附近竟没有留下任何风速数据,现普遍认为象山半岛上可能出现了60M/S左右的平均风速,而更有资料指出其极大风速曾达到75M/S!如果后者被确认,那么它将成为有记录以来 中国第三风速。

尽管登陆当天是小潮,但WANDA强大的威力和快速的变压依然将浙北沿海的潮位迅速拉高。浙江澉浦出现5.02米的 风暴增水,这个全国记录直到24年后才被8007号台风打破。象山港出现历史最高潮位4.7米。整个浙江沿海有400多条海塘被毁。保卫着南庄平原的门前涂海塘全线崩溃,而幸存的海塘也显得毫无用处——海平面高度已经超过了海塘顶部……海水势不可挡地涌入,80平方公里的南庄平原一片汪洋,平均水深在1米以上,有些地方水深甚至达到5米,整个平原看不到任何陆地,77395幢房屋被冲毁,很多人在睡梦中被潮水冲走,有些在撤离的道路上被暴涨的潮水淹死。人们唯有爬上坚实的屋顶,攀 上高大的树木才得以幸存。良田被淹超过10万亩,无数未被收割的作物遭到毁灭。潮水甚至淹到了象山县城—— 丹城的城脚。平原内之惨状,也许只有亲历者才有资格描述……象山港无数避风的渔船被海浪打沉; 舟山市区内很多大树被连根拔起,有些在海边抗台的人们被狂风吹到空中,然后重重地摔在地上——或者是大海中……

第二天,平原内依然积满了潮水,但已开始慢慢退去。直到1956年8月3日,积水才完全消退,云层终于漏出了缝隙,久违的 朝阳普照着南庄大地——以及经历过这场灾难的无数生命。由于WANDA来临之前没有组织群众往高处撤离,灾后幸存的人们看到眼前的景象几近昏厥——在房屋的瓦砾废墟中,在田间地野上,在残存的海塘边发现了3000多具尸体,241户全家遇难,5614人受伤。人们甚至发现了一些抱在一团的尸体——全家几口人至死也没有分开。除此之外,田间地野还到处散落死去的鸡、鸭,与人类一样,它们也没有逃过这场灾难。人间地狱的景象莫过于此……而实际的死亡人数或许更多,有幸存者指出拥有1800多人口的 下山村仅有80余人幸存。令人感叹的是,有50名各级干部在抗 台中牺牲,3名解放军战士也永远闭上了双眼。舟山 宁波两区共有3625人死亡,仅象山县就死亡3401人。 丹城小学成为了临时避难所,人民空军的飞机不断空投物资施以救援。人们在悲痛之余不得不暗自庆幸:要是WANDA登陆时是农历十五……

这就是老人们所说的“八一风灾”。然而,WANDA依旧没有罢休

登陆后的WANDA风眼迅速堵塞,继续前行,横贯浙北大地。所到之处,风雨大作。浙江市岭站过程降雨量达694毫米;浙北 内陆各站点均测得12级以上风。 绍兴测得43M/S阵风。 杭州平均风力达11级,阵风达35M/S以上,美丽的 西湖风景区遭到巨大破坏。当上午10时WANDA中心经过杭州时, 杭州市气象台录得958.7HPA的气压,这个记录也成为杭州迄今为止记录到的气压极值。杭州死亡71人——在此之后的32年里,杭州再也没有经历过这样惨烈的风灾。 上海亦测得30M/S的平均风速和34M/S的阵风, 徐家汇天主堂尖顶重400千克的铁制十字架被吹折倒挂,这是上海到目前为止所遭受的最严重的风灾……

由于地形的破坏,WANDA的强度逐渐减弱,并在 皖北减弱为一个 热带风暴。由于副热带高压不但没有退缩,反而继续维持甚至西伸,致使WANDA继续以西北方向朝内陆推进。她广大的环流和充沛的水汽给 中国10个省区带来了不同程度的灾害,一个令人震惊的事实是:北到 天津,南到厦门,西到秦岭,衡阳,都覆盖在WANDA的8级大风之下,而 安徽境内部分气象站依然能记录到12级阵风! 西北太平洋上丰沛的水汽此刻化为暴雨,被WANDA倾洒在三分之一的国土上。 华北平原暴雨成灾,太行山麓的 平山县 狮子坪24小时降雨385毫米, 海河发生大洪水。 北京亦受到强降雨侵袭,24小时雨量434.8毫米,造成 大兴42个村庄过水, 永定河水位暴涨。而WANDA也成为建国以后第一个严重影响北京的TC。在与北方冷空气的配合下,WANDA甚至在 吉林的 第二松花江流域制造了建国以来该地第一次洪水,4人因灾死亡。

1956年8月3日之后,WANDA经 河南、 山西、 陕西等省,减弱后的低压消失在陕西与 内蒙古的交界处。风停了,雨歇了,潮水退却了,然而留在华夏大地上的却是满目创痍……这场空前的浩劫在全国共造成超过5000人遇难,仅浙江就有4925死于非命,1.7万余人受伤,220万幢房屋受到不同程度毁坏,经济损失难以估量。当然,关于死亡人数有很多种说法,限于当时的救援条件和政治环境,实际的遇难人数可能更多,但这已经不重要,因为4935以及其他一系列惊人数字注定使WANDA载入史册——无论是 热带气旋年鉴还是地方志书,你都可以在最显眼的地方找到她。对于风迷而言,5612WANDA是他们心中永远的王者。对于亲历者而言,5612WANDA是他们心中永远无法抹去的痛。

WANDA的生命史并不算特别长,只有仅仅8天多一点。然而就是这短短几天,成就了WANDA,使她在 中国气象史占据着最醒目的位置,甚至有“ 中国大陆第一台”的称号。但4629条冤魂和无数的财产损失不应只告诉人们这些呆板的记录——人定胜天不能继续成为金科玉律,事实上它只是人类的一厢情愿,人无法战胜自然。如今,当年干部群众冒着17级狂风去保卫海塘的做法已经被认为是很不明智的。2004年面对强大的云娜,浙江人选择了转移。我们应为此而欣慰。然而,无论当年的做法是怎样的大错,毫无疑问,有一点应该让很多人汗颜——1956年,领导干部身先士卒、真正为人民着想的精神品质给了人们群众抗击天灾的强大动力,而今天呢?结合刚刚过去的碧利斯,我们是否可以反思一下呢?

6年之后,同名WANDA的台风让香港人体会了“ 中国第一风速”所带来的巨大痛楚,为WANDA弥补了没有留下风速的遗憾。历史总是非常幽默的,2005年 西半球的KATRINA横空出世,以与5612相同的最低气压、只相差3HPA的登陆气压、同样具有威力的 风暴潮和洪水使 新奥尔良沦为地狱;使 密西西比人把CAMILLE的名字从墙上划去,换上KATRINA;使 加斯 维尔顿飓风的魔影赫然显立……但KATRINA无论如何也无法推翻WANDA的统治——南庄,是49年前的新奥尔良,WANDA永远是横在KATRINA头上一道挥之不去的阴影。5612惊世骇俗的表演将被永远铭刻在 编年史上。

“八一台灾”50年后,南庄平原上树立起了一座 纪念碑,以示永远铭记。当5612 温黛100周年纪念日到来时,希望人们依然记得她。历史证明,超级台风WANDA将在未来某一个时刻重新诞生;但我们也希望,到那时惨绝人寰的悲剧不要重新上演。当然,这需要每一个人的努力。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