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个月-4岁建议服用体恒健牌铁之缘片儿童装
4岁以上以及成人建议服用体恒健牌铁之缘片普通装
铁之缘片4岁-13岁每日3次,每次2片;一个周期2瓶(一个周期即一个月)
13岁以上每日3次,每次4片;一个周期4瓶(一个周期即一个月)
18世纪,Menghini用磁铁吸附干燥血中的颗粒,注意到血液中含有铁;
1892年,Bunge注意到婴幼儿容易缺乏铁;
1928年,Mackay最早证明铁缺乏是伦敦东区婴幼儿贫血盛行的原因,她认为提供铁强化的奶粉可缓解贫血;
1932年,Castle及其同事确证:无机铁可用于血红蛋白合成。
组成血红蛋白,参与氧的运输和存储;
铁是血红蛋白的组成成分,血红蛋白参与氧的运输和存储。由于体内铁的储存不能满足正常红细胞生成的需要而发生的贫血称为缺铁性贫血,一般会在持续缺铁3~5个月时发生。
美国高山人体能超常与每天摄入大量的铁有关系。
人体内的铁无论是缺乏或过量都会对人体的健康构成威胁,只有正常含量的铁才能保证人体健康。
婴幼儿、青少年:爱哭闹,睡中惊醒,精神萎靡、厌食、挑食、生长发育迟缓、经常头晕、失眠、感冒、发烧、咳嗽、腹泻、注意力不集中、理解力、记忆力差、学习成绩差;
女性:面色苍白、萎黄、唇无血色、发无光泽、失眠多梦、四肢乏力、畏寒怕冷、月经量少、闭经或量多、痛经、皮肤易产生皱纹色斑、口腔易发溃疡。
女性抗疲劳重在补铁
多数人把疲劳当成一种正常的生理反应,然而对疲劳的感受却因人而异,女性疲劳者是男性的3倍。育龄期的妇女当中缺铁性贫血的发生率很高,而贫血是疲劳症的重要原因之一。轻度的缺铁性贫血表现为容易疲乏、注意力不集中、怕冷、抵抗力下降等。
婴幼儿要及时添加辅食;
4-5个月添加蛋黄、鱼泥、禽血等;
7个月起添加肝泥、肉末、血类、红枣泥等食物;
另外,早产儿从2个月起、足月儿从4个月起可在医生指导下补充铁剂,以加强预防。
日常生活避免铁流失;
忌过量饮茶及咖啡:因为茶叶中的鞣酸和咖啡中的多酚类物质可以与铁形成难以溶解的盐类,抑制铁质吸收。因此,女性饮用咖啡和茶应该适可而止,一天1~2杯足矣。
用铁锅炒菜易于铁的吸收。
少用铝锅,因为铝能阻止铁的吸收;
及时服用补铁制剂,秉着安全高效的原则;
市场上常见的口服补铁制剂多为富马酸亚铁、硫酸亚铁、乳酸亚铁等。而前两者对肠胃的刺激要远远大于乳酸亚铁。有肠胃疾病的患者不建议服用富马酸亚铁和硫酸亚铁。市场上出现一种中西合剂的补铁产品很值得推广,铁之缘片——除了含有现代补铁制剂乳酸亚铁外,还将传统的中药阿胶添加进去,性温和,达到养血补气的功效;添加蛋白锌提高人体的免疫力,三效合一全面调理人体的健康。
选择好了补铁制剂,在服用过程中还需要注意以下问题:
要饭后服用补铁制剂。
忌牛奶与铁剂同时服用。
要多吃点蔬菜和水果:因为蔬菜水果中富含维生素C、柠檬酸及苹果酸,这类有机酸可以与铁形成络合物,从而增加铁在肠道内的溶解度,有利于铁的吸收。
多食用含铁丰富的食物;如:蛋黄、海带、紫菜、木耳、猪肝、桂圆、猪血等。 最新研究发现,即便在那些血色素正常的女性当中,铁也有抗疲劳的效果。膳食中补充铁之后,她们的体能、情绪和注意力集中程度都有所改善。
婴幼儿:出生6个月之后,母乳中铁营养消耗殆尽,如果不及时补铁,很容易发生缺铁,进而导致贫血。
儿童:少年儿童由于生长发育新陈代谢快,运动量大容易缺铁。
女士:女性每次生理周期流失的铁,约为15.68毫克。加上每天从皮肤尿液中正常流失的,每月共损失40.8毫克,非常容易造成铁缺乏。
孕妇:孕妇、哺乳期的妇女及成年女性容易缺铁。
老年人:老年人吸收利用率降低,活动量减少,消化功能衰退,胃酸缺乏、慢性失血病等均易造成缺铁。
运动员:充分的铁质能增强体力和耐力。
酗酒者:酗酒者容易引起铁的吸收率降低造成铁缺乏。
素食者:植物性食物中的草酸能阻止铁的吸收,长期下来会容易引起铁缺乏。
备孕男士:缺铁会出现精子质量下降等危害。
喜欢喝咖啡及浓茶的人:此类型的饮料能阻止铁的吸收。
世界卫生组织的调查表明,大约有50%的女童、20%的成年女性、40%的孕妇会发生缺铁性贫血。首先是女性的生理特点决定了女性易发生贫血。青春期的女孩生长发育旺盛,机体对铁的需求量大,加上月经来潮,容易发生缺铁性贫血。妊娠哺乳期女性要供给胎婴儿营养物质,铁的需要量大大提高,如不额外补充,贫血几乎不可避免。中年女性受宫内节育环、子宫肌瘤等影响,月经量较多,铁的流失已成必然。老年妇女胃肠道吸收功能减退,造血功能衰弱,贫血的发生也是有增无减。但是,除了自身的生理特点以外,女性在饮食方面存在一些认识误区和行为习惯,也是导致缺铁性贫血的重要原因。
部分女性受媒体广告的误导,只注重植物性食品的保健功效,导致富含铁元素的动物性食品摄入过少。实际上,动物性食物不仅含铁丰富,其吸收率也高。而植物性食物中的铁元素受食物中所含的植酸盐、 草酸盐等的干扰,吸收率很低。因此,忌肉容易引起缺铁性贫血。
误区二:吃鸡蛋喝牛奶营养足够
牛奶的铁含量很低,且吸收率只有10%。鸡蛋中的某些蛋白质还会抑制铁质的吸收。例如,用牛奶喂养的婴幼儿,如果忽视添加辅食,常会引起缺铁性贫血,即“牛奶性贫血”。因此,牛奶鸡蛋虽然营养丰富,但要依赖它们来补充铁质则不足取。
许多人不知道多吃蔬菜、水果对补铁也是有好处的。这是因为蔬菜水果中富含维生素C、柠檬酸及苹果酸,这类有机酸可与铁形成络合物,从而增加铁在肠道内的溶解度,有利于铁的吸收。
误区四:嗜饮咖啡与茶。
对女性来说,过量地饮用咖啡和茶有可能导致缺铁性贫血。这是因为茶叶中的鞣酸和咖啡中的多酚类物质可以与铁形成难以溶解的盐类,抑制铁质吸收。因此,女性饮用咖啡和茶应该适可而止,一天1-2杯足矣。 当然,除了营养因素以外,缺铁性贫血还可能由疾病引起。所以,发生了贫血,要及时到医院就诊,以明确诊断,正确治疗,必要时服用铁制剂。
国外有人做过调查,发现在25—50岁育龄妇女中,有40%—60%可有全身乏力,无精打采,早上不想起床而晚上又辗转难眠,情绪易波动、郁闷不乐,常突然不能自禁的流泪哭泣、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状。究其原因系缺铁,但常常化验无明显贫血,仅血清铁偏低。因多发生于家庭主妇,所以称之为“主妇综合征”。补充铁剂后,上述症状可显著改善。
缺铁的妇女体温较正常妇女低,热量产生少13%,经常手脚冰凉,巩膜发蓝,因为铁是合成胶原的一个重要辅助因子,所以当体内缺铁后,阻断了胶原的合成,而使胶原纤维构成的巩膜变成十分薄弱,其下部的色素膜就会显出蓝色,因此,我们看到的白眼球偏蓝色,也是缺铁的表现。
缺铁还可以引起异食癖,即对正常饮食不感兴趣,却对粉笔、浆糊、泥土、石灰、布、纸、蜡烛等异物有癖好,吃得津津有味。现研究发现,异食癖者缺铁、缺锌明显,补充铁、锌后可迅速好转。缺铁引起的异食癖形式多样,最为多见的是嗜食冰,大冷天也喜食冰块。
有研究发现婴儿缺铁时常常不爱笑精神萎靡不振、平时不合群、不爱活动、爱哭闹而且智商也显著低于正常儿。
铁是维持生命的主要物质,大家都知道它与血红素有着密切的关系,肌体缺少它会导致贫血等一系列身体不适的症状,就来自我检测一下,看看您是否缺铁。以下8种表现,只要您符合三种,就可视为缺铁。
1、是否经常感到软弱无力、疲乏困倦;
2、皮肤、粘膜、指甲、口唇等颜色是否是苍白或苍黄;
3、婴儿巩膜是否发蓝,头发是否干枯、易落;
4、稍一运动是否就感到心悸、气短;
5、是否经常有头晕、头痛、耳鸣、眼花、注意力不集中的时候;
6、是否嗜睡,且睡眠质量不好;
7、是否食欲减退、食不知味,儿童是否有厌食、偏食,甚至异食症;
8、对于生育期妇女来说,经期时间短,一般少于3天,量少、色淡。
每100克鸡蛋黄含铁7毫克,尽管铁吸收率只有3%,但鸡蛋原料易得,食用保存方便,而且还富含其他营养素,所以不失为一种较好的补铁食品。[1]
猪血、鸡血、鸭血等动物血液里铁的利用率为12%,如果注意清洁卫生,加工成血豆腐,对于预防儿童缺铁性贫血,倒是一种价廉方便的食品。
每100克的黄豆及黄豆粉中含铁11毫克,人体吸收率为7%,远较米、面中的铁吸收率高。
芝麻酱富含各种营养素,是一种极好的婴幼儿营养食品。每100克芝麻酱含铁58毫克,同时还含有丰富的钙、磷、蛋白质和脂肪,添加在婴幼儿食品中,深受孩子欢迎。
虽然植物性食品中铁的吸收率不高,但儿童每天都要吃它,所以蔬菜也是补充铁的一个来源。
铁的含量很高,尤其是木耳,自古以来,人们就把它作为补血佳品,此外海带、紫菜等水产品也是较好的预防和治疗儿童缺铁性贫血的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