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兴马兜铃

宝兴马兜铃

植物界
别称 藤藤黄、木香马兜铃、老蛇藤、淮通马兜铃、岩见愁、排风藤关木通
中文学名 宝兴马兜铃
分布区域 西藏、四川、贵州、湖南、湖北、浙江、江西、福建
目录导航

基本资料

  所属卷: 马兜铃属
  所属科: 马兜铃科.
  中文名:宝兴 马兜铃
  别名:闷消(禄劝), 南木香( 丽江),大内消、理 防已(曲靖),藤 藤黄、木香马兜铃(图鉴), 淮通、老 蛇藤(四川), 淮通马兜铃( 云南种子植物名录),岩见愁、 排风藤(贵州), 关木通(西藏)。
  

描述

  缠绕藤本;茎木质,圆柱形,具纵沟纹,被稀疏微柔毛。叶膜质或纸质,心形或卵状心形,长8—19厘米,宽6—13厘米,先端短尖,基部深心形,两侧裂片下垂或内弯,两面被白色倒伏硬毛,脉基出、5条稀7条,网脉两面均明显;叶柄长3—8厘米,被长柔毛。花1—3朵生于叶腋;花梗长3—8厘米,被柔毛,在近基部具小苞片一枚,小苞片卵形,长1—1.5厘米,背面被柔毛;花被紫色,花被管中部急剧弯曲,下部长2—3厘米,直径8—10毫米,弯曲处至檐部下部狭而稍短,外面密被长柔毛,有明显的纵棱,外面被长柔毛;檐部近圆形,直径3—3.5厘米,有紫色斑点,边缘淡绿色,具 网状脉纹,边缘微3浅裂,裂片常稍外翻,顶端凸尖,喉部圆形、具环,直径约8毫米;花药长圆形,成对贴生于 合蕊柱近基部,并与其裂片对生;子房圆柱形,长约8毫米,具6棱,密被长柔毛;合蕊柱顶端3裂,裂片顶端有时2裂,常钝圆,边缘向下延伸呈皱波状。蒴果长圆形,棒状,粗2—3.5厘米,长6—8毫米,具6棱,棱通常波状弯曲,成熟时自顶端向下6瓣开展,种子三角状卵形,长5—6毫米,宽3—4毫米,背面平凸状,具皱纹及隆起的边缘,腹面凹入,中间具膜质种脊。花期5—6月,果期8—11月。
  

分布及生境

  产 宜良、安宁、禄劝、大理、 鹤庆、丽江、中甸、维西、 德钦;生于海拔2 000—3 200米的 常绿阔叶林内。西藏、四川、贵州、湖南、湖北、浙江、江西、福建也有分布。
  植物的用途及功能:藤茎入药,有除烦退热、消热利湿、行水下乳、排浓止痛的功能。
  

部分相关物种

   北马兜铃
   背蛇生
   变色马兜铃
   长叶马兜铃
   川西马兜铃
   大叶马兜铃
  大叶马兜铃(原变型)
   滇南马兜铃
   多型叶马兜铃
   耳叶马兜铃
   粉质花马兜铃
   蜂窠马兜铃
   福建马兜铃
   港口马兜铃
   革叶马兜铃
   瓜叶马兜铃
   管花马兜铃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