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笼百合

灯笼百合

亚门 单子叶植物纲
拉丁学名 Sandersonia aurantiaca
被子植物门
中文学名 灯笼百合
百合科
亚纲 百合亚纲
目录导航

基本简介

灯笼百合

拉丁名:Sandersoniaaurantiaca

灯笼百合灯笼百合灯笼百合

科属:百合科(一说秋水仙科) 宫灯百合属

原产地:南非,我国无锡有规模生产基地。

别名:圣诞百合、圣诞铃、宫灯花、中国灯笼、山谷里的金色百合,宫灯百合等。

英文名:Christmas bells

形态特征

灯笼百合(宫灯百合)灯笼百合(宫灯百合)灯笼百合(宫灯百合)

多年生球根草本,半蔓性,高约1米。叶轮状互生,无柄,叶面光滑,柳叶形,长约5~10厘米,宽约2~3厘米,有3条深刻纹。花坛状,形似宫灯,亮橙黄色,上阔下窄,宽处约2厘米,花柄约5厘米。花期7月~翌年1月,从仲夏到秋冬。瓶插寿命可达2~3周。蒴果。

应用:观赏。开花时犹如一串串金色灯笼挂满花枝,凸显于绿叶之间,柔美多姿,极富特色。
说明:根状茎含秋水仙碱,有剧毒。也因为此,维基百科中有这么一段话:“本科植物一般含有有毒的秋水仙碱,以前的分类法多不承认有此科存在,其中的各种类大部分被分到百合科的各属中,1998年根据基因亲缘关系分类的APG分类法将这些属以及一些分散在其他属中的种统一划归为秋水仙科。”所以现在外国将其划为秋水仙科而非百合科,但国内资料仍将其划为百合科。

应用

灯笼百合,宫灯百合灯笼百合,宫灯百合灯笼百合,宫灯百合
新西兰是第一个吧灯笼百合发展成为商业化外销花卉的国家。目前,灯笼百合是新西兰第三大外销切花,每年灯笼百合切花与种球外销价值约有800万新币,大部分外销到日本。灯笼百合的瓶插寿命可达10-20天。由于灯笼百合的明亮色彩和特殊造型,日本花艺师通常把它用在花束设计或插花造型上,使其成为强调时代感的特征。
灯笼百合 - 繁殖技术 种子繁殖为主。种子繁殖:经授粉后,每一花茎可着生8-12个蒴果,每一蒴果约有50-70粒种子,因其种子具有深度休眠机制,发芽率极低,采用赤霉素处理,可提高其发芽率达20%。种子萌芽后经一个生长季,可长成1-2g的小种球,小种球在经1-2年才能养成提供切花栽培的商品球。种球繁殖:每一球具两个生长点,可产生两个子球。以此方法生产的种球较大,但繁殖系数较低,子球生长发育中常长出二次球,此二次球很容易在挖掘或人工处理时脱离子球,造成子球失去生长点与发芽能力的状况。 灯笼百合 - 生长习性和生态特性

新西兰是第一个吧灯笼百合发展成为商业化外销花卉的国家。目前,灯笼百合是新西兰第三大外销切花,每年灯笼百合切花与种球外销价值约有800万新币,大部分外销到日本。灯笼百合的瓶插寿命可达10-20天。由于灯笼百合的明亮色彩和特殊造型,日本花艺师通常把它用在花束设计或插花造型上,使其成为强调时代感的特征。

繁殖技术

种子繁殖为主。

种子繁殖:经授粉后,每一花茎可着生8-12个蒴果,每一蒴果约有50-70粒种子,因其种子具有深度休眠机制,发芽率极低,采用赤霉素处理,可提高其发芽率达20%。种子萌芽后经一个生长季,可长成1-2g的小种球,小种球在经1-2年才能养成提供切花栽培的商品球。

种球繁殖:每一球具两个生长点,可产生两个子球。以此方法生产的种球较大,但繁殖系数较低,子球生长发育中常长出二次球,此二次球很容易在挖掘或人工处理时脱离子球,造成子球失去生长点与发芽能力的状况。

习性和特性

灯笼百合原产南非,夏季潮湿多雨,是其生长季节,冬季干燥无雨是其休眠期。由于灯笼百合对温度与日照要求不算严格,因此非常适合在温带和亚热带地区田间与温室栽培。灯笼百合的最适土壤温度是18-24℃,最好栽培在避雨、遮阴的设施温室中。若温度高于30℃,生长将受到抑制,花茎会扭曲。夏天种植时,高温会缩短生长发育期,短于45天开花,而且花茎也会缩短。正常情况下,灯笼百合在定植后60天开花。在我国台湾北部或中海拔地区,冬季因低温期较长,温度不至于过高而影响灯笼百合生长,因此切花品质好、种球产量高;而夏季则因高温期较长,造成灯笼百合生长期较短,较不利于切花和种球生产。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