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伦龙的第一个标本于1993年在蒙古戈壁沙漠的乌哈托喀被发现,第二个则于1996年在大约8公里以外的地方被发现。
通过对拜伦龙的深入了解,科学家发现,拜伦龙通常不抚养子女,它们经常把蛋下到偷蛋龙的巢穴内(和拜伦龙相反,偷蛋龙很喜欢抚养孩子),让偷蛋龙帮助抚养。
拜伦龙是小型、敏捷的恐龙,约只有1.5米长及50厘米高。它的体重约有4公斤。不像其他的伤齿龙科,拜伦龙的牙齿是没有锯齿的,呈针状,适合捕捉小型的鸟类、蜥蜴及哺乳动物。这些牙齿与始祖鸟最为相似。
中文名称( chinese )→ 拜伦龙
其它中文名称( chinese[other] )→ ....
拉丁文学名( name )→ byronosaurus
发音( pronounced )→ bie-ruh-no-sawr-us
含义( meaning )→ 属名献给蒙古大学的拜伦先生(byron jaffe) 感谢他为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的考察做出的贡献
目( order )→ saurischia蜥臀目
亚目( suborder)→ theropoda 兽脚亚目
类( infraorder)→ neotheropoda 新兽脚类
tetanurae 坚尾龙类
avetheropoda 鸟兽脚类
coelurosauria 虚骨龙类
maniraptoriformes 手盗龙形类
科( family)→ troodontidae伤齿龙科
属( genus )→ byronosaurus 拜伦龙
模式种( type species )→ b. jaffei
其它种( other species )→ ...
错误归属种( misassigned species )→ ...
时代( period )→白垩纪晚期 campanian
分布( found in )→ 蒙古
发现地层( stratum )→ ...
食性( diet )→ 肉食
典型状态( length up to )→ 长1.5米
推测体重( mass )→ ....
发现者( discoverer )→ norell, mackovicky & clark, 2000
命名者( first described )→
norell, mackovicky & clark, 2000
拜伦龙是一种聪明的小型肉食恐龙,还可能属于原始鸟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