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嘴凤凰螺

黑嘴凤凰螺

拉丁学名 Canariumurceusurceus、Strombusurceus、Strombusanatellus、Strombusmuricatus、Strombusreticulatus、Strombusustulatuslaevis
软体动物门
中文学名 黑嘴凤凰螺
凤凰螺科
腹足纲
目录导航

外形特征

   黑嘴凤凰螺(16张)黑嘴凤凰螺长20 - 70 mm,[1]壳坚硬,具有角塔状的螺塔,螺塔高度适中~高,具发达的纵肋,至体螺层肩部则为结节。体螺层前部及近唇部具有细螺纹。轴唇平滑,在轴唇顶端与基部有些许褶襞分布。壳口窄,壳口内壁具有细密的齿状襞。壳底色非常多样,举凡自褐色、白色、奶油色或带有绿色,黄褐色的斑点、细点、破碎斑带及纵线,到单一粉红色、橘色或黄色。壳口内壁深处为白色、紫色或几乎呈黑色,越接近唇及轴唇则逐渐呈桔黄色,或壳口及轴唇整个都是黑色。前水管为黑色。

  厣小角质,不能覆盖壳口,边缘常呈锯齿状。厣不仅是动物向前行进的杠杆,而且是动物保护器官的防卫的武器。如果鱼类和蟹类想吃它时,即用它御敌。雌雄异体,成熟的雄性个体在背部右侧有一个长的阴茎。神经系统相当集中,没有唇神经连索。平衡器1个,仅仅有1枚耳石。唾液腺位于食道神经节的后方;通常没有食道附属腺、吻和水管。排泄和呼吸系统没有对称的痕迹,右侧相应器官退化。心脏只有1个心耳,不被直肠穿过。鳃1枚,栉状,通过全表面附在外套膜上。肾直接开口在身体外面,有的具有一条输尿管。具有生殖孔。雄性个体具有交接器。齿式通常为2-1-1-1-2。

分布范围

分布于自日本纪伊半岛,经过菲律宾到印度-西太平洋中央的海域,在台湾分布於澎湖赤坎、澎湖、小琉球。

习性环境

  生活在热带海域和亚热带海区,喜欢在温暖的水域中和浅海泥质或砾质海底活动,栖于砂质或碎石质底的浅水海域。动物的足部窄,很强壮,行动敏捷,可以向前跳动,可跳10.2cm之远。以藻类和有机碎屑为食。

经济价值

  肉可食,贝壳形状奇特,壳表颜色美丽,鲜艳有光泽,可供观赏,也可制作装饰品,价值较高。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