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头市青山区一机三小建于1960年,位于包头市青山区自由路15号,毗邻包头师范学院。学校占地面积12750平方米,建筑面积 8080 平方米 。学校现有25个教学班,1180名学生,70 名教职工。其中,国家级骨干教师1人,市级骨干教师11人,高级教师13人,中级教师38人。自治区级教学能手1人,市级学科带头人6人,市级教学能手2人,区级学科带头人12人, 教师学历达标率为100%。教学楼内,班班通多媒体教学设备,音乐、电钢琴、美术、手工、科技、书法等专用教室,录播室、微机房、舞蹈房、开放式阅览室、多媒体报告厅等一应俱全,学校教育教学条件良好。
学校坚持“成就教师、发展学生、服务社会”的办学理念,积极打造“厚德、明礼、博学、尚美”的校风,积极在对小学生“开发智力、激发兴趣、培养习惯”方面有所为。学校在保持教学成绩优势的同时,积极办好学校城市学校少年宫,开办了舞蹈、书法、合唱、篮球等12个学生社团,全力在学生的文明礼仪、行为习惯、高雅情趣培养方面做更多的探索,不断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让学生成才 让教师成功
让家长放心 让社会满意
厚德 明礼 博学 尚美
厚德:语出《 易经》有 坤卦,其《大象》曰:“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大意是人有聪明和愚笨,就如同,土壤有肥沃贫瘠之分。农夫不会为了土壤贫瘠而不耕作,君子也不能为了愚笨不肖而放弃教育。天地间有形的东西,没有比大地更厚道的了,也没有不是承载在大地上的。所以君子处世要效法“坤”的意义,以厚德对待他人,今多用来指以崇高的道德、博大精深的学识培育学子成才。
明礼:荀子曾言: “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家无礼则不宁。” 礼仪教育是健全人格的教育。忽视儿童的礼仪教育,将会影响到人的整个德育系统的发育与质量。
博学:源自《礼记 中庸》 “博学之,审问之”,意谓为学首先要广泛猎取,培养充沛而旺盛的好奇心。博,还意味着博大和宽容,惟博大和宽容才能兼容并包,使为学具有世界眼光和开放胸襟,真正做到“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尚美:出至《 管子·五行》:“人与天调,然后天地之美生”指的就是和谐之美。尚美就是指崇尚自然、和谐、文明、快乐与健康。学校要培养孩子们健康、高雅的审美情趣,发展孩子们对于美的鉴赏能力和创造能力。
敬业乐群长善救失
敬业乐群 :出自 西汉· 戴圣《 礼记· 学记》 “一年视 离经辨志,三年视敬业乐群。”敬业:专心于学业;乐群:乐于与好朋友相处。专心学习,和同学相处融洽;对事业尽职,和朋友相处融洽。
长 善 救 失:出自《礼记 学记》:“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教师要重视因材施教,善于因势利导,不断将学子的优点、长处发扬广大,并通过多种手段引导学生改正自己的不足。
知行合一止于至善
知 行 合 一:1508年,王守仁提出。“知”指道德意识和思想意念,“行”指实际行动,即人的想法要和实际行动相统一,做学问要有实事求是、谦虚严谨的态度。
止 于 至 善:出至《礼记·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是一种以卓越为核心的追求。上升到人性的层面来说就是大真、大爱、大诚、大智,是精神境界的完美追求。
做最好的自己
“做最好的自己”体现的是多元化的成功观。强调每个人都要有积极主动的进取精神和生活态度,充实地学习、工作和生活。还强调每个人都要不断挖掘、发挥自己的特长和潜能,达到符合社会主流价值取向的自我的最佳状态。
1999年,学校被命名为内蒙古自治区“义务教育实验学校”。
2003年~2006年,学校连续四年被评为自治区级现代教育技术优秀学校。
全国第五届小学“希望杯”数学邀请赛“成绩优秀单位”
自治区级“红旗大队”
包头市级“绿色学校”
包头市“文明单位”
包头市“十一五”期间教育管理先进集体
青山区德育工作先进集体
校报:山楂树
出版时间:九月到十一月,山楂成熟期
主办:一机三小
主编: 李淑梅(校长)
编辑:王丽霞 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