库兹涅佐夫号航空母舰

库兹涅佐夫号航空母舰

中文名 库兹涅佐夫号
服役时间 1991年1月21日
使用现状 服役中
舰级 库兹涅佐夫元帅级航空母舰
研发单位 涅夫斯基工程设计局
建造时间 1983年2月22日
舰长 305米
目录导航

发展沿革

“库兹涅佐夫海军上将”级常规动力航空母舰“库兹涅佐夫海军上将”级常规动力航空母舰

建造背景

1983年2月22日, 前苏联在尼古拉耶夫船厂开工建造第一艘大型航空母舰 库兹涅佐夫号航空母舰库兹涅佐夫号航空母舰,该舰又被称为1143.5级。该舰在建造中先后有过多个名称,如苏联号、 克里姆林宫号、 勃列日涅夫号和第比利斯号,由于政治风云的变幻,该舰最后被定名为“库兹涅佐夫”号。库兹涅佐夫号航母以 库兹涅佐夫海军元帅名字命名。库兹涅佐夫在二战前后一共担任过18年的苏联海军总司令,是苏联航空母舰的积极倡导者。1983年2月,苏联开始在 尼古拉耶夫造船厂新扩建的船台上敷设了“库兹涅佐夫”号航空母舰的 龙骨。经过两年多的全力建造,“库兹涅佐夫”号航母于1985年12月5日下水,1991年1月21日正式加入海军服役。在首舰开工两年多后,该级第二艘“ 瓦良格”号也随之开工建造,发展势头非常良好。1988年又动工建造了更接近美国大型航空母舰的“ 乌里扬诺夫斯克”号核动力航空母舰。该舰装有 蒸汽弹射器,排水量增至8万吨。然而,由于 苏联解体、经济的衰退,尚未完工的“瓦良格”号和“乌里扬诺夫斯克”号航母就被迫下马。虽然最终只剩下一艘库兹涅佐夫号航空母舰,但它依然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因为它是苏联海军史上第一艘真正意义上的 航空母舰。

新航母计划

在过去几年中争论要不要航母之时,俄罗斯曾提出过几型航 库兹涅佐夫号航空母舰库兹涅佐夫号航空母舰母的设想。2000年12月,俄罗斯总统普京提出要重振海军和建造新的航空母舰时,俄海军就决定重质量不求数量,以“库兹涅佐夫”号航母为蓝本来设计建造新一代航空母舰。俄海军官员曾透露,新型航母将是一个庞然大物——飞行甲板长305米,起降面积14700平方米,总共有3857个舱室,包括387个储物间、134个水兵宿舍、50个洗澡间和6个大型餐厅。舰载机包括改进型苏一25攻击机、苏一33战斗机、卡一31雷达预警直升机及其他战斗直升机、反潜直升机等。此外,新航母本身还将配备强大的火力系统。

在2003年6月25日至29日举行的第一届圣彼得堡国际海军节上,俄罗斯的展台上展出了一个中型直升机航母模型。该航母模型以“基辅”级航母为原型设计,但整体外形,特别是甲板以上部分比前者要简洁得多:原“基辅”级航母堆砌在外部的大量武器电子系统被取消,上层建筑与“戈尔什科夫”号航母相似,安装1座AK一130多用途火炮,在上层建筑之后呈阶梯状部署2套“卡什坦”弹炮合一系统。这2个设计方案有没有可能与新航母有关?

根据总统普京的要求,从2006年开始俄海军即着手研讨、论证新航母的研制计划。据来自俄海军内部的消息称,新航母将比现役“库兹涅佐夫”号更加先进,并且将配备新型舰载战斗机。2007年5月底举行的海军科研和工业部门领导人会议决定建造新的航空母舰。同时拟定了新航母的技术指标和相关参数,其中包括舰长超过300米,可搭载战机40架,舰员编制2000人,舰上装备防御性武器,其防空系统的最大射程为150公里,总体造价为30~35亿美元。由此可见,新航母将以“库兹涅佐夫”号航母为原型加以改进,具体设计时将吸收大量科学家和知名专家参与新型航母的设计工作,这样做是为了准确掌握新型航母的必要参数、需要装备武器及数量构成等情况。在2003年展出的中型直升机航母设计则是俄罗斯希望出口的方案。

苏-33战斗机

前苏联苏霍伊设计局在苏-27的基础上研制的单座双发舰载战斗机。1985开始研制,原型机编号T-10K。1987年8月首飞,当时称苏-27K,1989年11月首次在“第比利斯”号(即后来的“库兹涅佐夫”号)航母上进行着舰试验,不久改名为苏-33,北约起绰号为“海侧卫”。1993年4月装备俄罗斯海军,1998年8月正式列入作战编制,现有24架装备于俄唯一的“库兹涅佐夫”号航母。

相对于苏-27,该机机翼前增加了一对全动式前置鸭翼和缩短了尾锥,主翼和平尾为可折叠式,机头装有空中受油装置,机尾加装了着舰钩。这些改装使其性能较苏-27有所降低,最大速度只有1.97马赫,最大航程3000公里。机上保留了1门30毫米机炮,有12个外部挂架,可携带R-73近距格斗空空导弹、R27/77中距空空导弹、hk-31反舰\反辐射导弹,炸弹和火箭 库兹涅佐夫号航空母舰库兹涅佐夫号航空母舰(2) 弹,最大载弹量6500公斤。

通过数字式电传系统的使用,苏-33在飞行灵活性和水平面机动性能上有明显的改善,综合机动性能基本保持了苏-27的性能水平。在装备的舰载作战飞机中,苏-33的机动性能与法国的“阵风”M相当,超过了美国的F/A—18E/F。苏-33装备俄罗斯海军航空母舰后,使俄罗斯海军作战飞机在性能上达到了可以对抗美国海军舰载机的要求。苏-33采用了和苏-27相同的,在陆基使用的发动机的基础上增加了推力,使苏-33单台发动机的最大加力推力达到12800千克。采取这些措施后,苏-33在舰上起飞的最大重量达到26吨,最大有效载荷达到8000千克左右,地面起飞的最大重量达到33吨。经测试,在库舰最远起飞点起飞SU33,最大重量可达到33吨。

苏-33采用了四余度数字式电传操纵系统代替苏-27S上采用的模拟式系统。数字式电传操纵系统和前翼的使用使苏-33的敏捷性有所提高,飞机操纵更加轻巧灵活,解决了苏-27模拟电传系统中存在的滞后现象。这意味着,苏-33的空战能力较苏-27大为提高。

最终结局

前苏联航母的发展可谓历尽沧桑,在经过“莫斯科”和 库兹涅佐夫号航空母舰库兹涅佐夫号航空母舰(2) “基辅”两代“准航母”之后,俄罗斯(包括前苏联)动用了800多个行业的专家和大约7000多个工厂、制造厂最终在1985年建成了“库兹涅佐夫”号,圆了拥有大型航母的长久梦想。不幸的是,1991年年头才刚刚服役的库兹涅佐夫号航母就目睹了年尾的前苏联解体。苏联解体后,由于航母制造厂和技术人员被分给了乌克兰,加之苏联解体后经济近乎毁灭式的下滑,俄罗斯已经没有经济能力和科技储备来建造更多的大型航母。库兹涅佐夫级后续舰“瓦良格”号由于归属国 乌克兰无力也无必要继续建造,最后出售给 中国;更先进的 乌里扬诺夫斯克号核动力航母被中止建造,已完工部分被拆毁,致使俄罗斯航母发展再遇重大挫折。如果不是叶利钦的近乎于忽悠式的抢夺和土耳其意外的网开一面之下在苏联解体前把它从当时的乌克兰政权完全控制下的前苏联黑海舰队驻地克里米亚开出来加入了后来的俄罗斯海军北方舰队,恐怕刚刚服役一年不到的库兹涅佐夫级1号舰在乌克兰手里也难逃和2号舰瓦良格、新级别乌里扬诺夫斯克核动力航母一样的下场。经历了苏联海军轰然倒塌幸存的“库兹涅佐夫”号也只能成为一个命运多舛的“独生子”。

但是柳暗花明又一村,苏联解体后俄罗斯虽然丧失了航空母舰建造的科技储备,但是凭借俄罗斯作为主体继承苏联留下的家底还是保留了两个大型造船厂可以继续造大型舰艇,这也让第二任俄罗斯领导人普京继续有着俄罗斯航母战斗群在大洋驰骋的梦想。而更大的惊喜在2004年出现,俄罗斯和印度达成了苏联海军“基辅”级直升机母舰第四艘“戈尔什科夫”号航空母舰的转让计划,俄罗斯把这艘在烈火中存活的航母白送给了印度,但是印度让俄罗斯负责将该航母改造成正常的航空母舰,俄罗斯历经了11年的改造和试航,并敲诈了28亿美元的改装费后在2015年正式交付给了印度。这也让改装该舰的摩尔曼斯克造船厂获得了建造航母的能力,重新使得俄罗斯拥有航母建造技术。

俄罗斯库兹涅佐夫号航空母舰俄罗斯库兹涅佐夫号航空母舰  俄罗斯从2012年起,用五年时间对“库兹涅佐夫元帅”号航母进行改造。从曝光的改造计划来看,俄罗斯改造库兹涅佐夫号航母的工程量,与我国正在进行改造的“瓦良格”号航母工程量相比大约需增加30%-40%。俄罗斯所预计用五年时间,即2017年交付俄国海军使用的目标,是否能够如愿?这不得而知。

2015年6月6日,据俄罗斯多家传媒报导,俄罗斯海军现役的唯一一艘航母“库兹涅佐夫”号(全称为“苏联海军元帅库兹涅佐夫”号,Admiral Flota Sovetskogo Soyuza Kuznetsov)进入摩尔曼斯克州的第82修船厂(SRZ-82)中的PD-50号浮船坞进行维修。虽然军方并没有透露维修的时间和工作量,但外界普遍认为,这艘满载排水量超过5.9万吨的巨舰将接受至少两到三年的大修。PD-50号浮船坞是苏联时期为了给不断入役的1143系列航母(苏俄称其为“重型载机巡洋舰”)提供保障建造的特大型钢结构浮船坞,起重能力达80000吨。该浮船坞由苏联“西方”设计局设计,并由瑞典建造,1980年交付北方舰队,可为苏联/俄罗斯现役全部的水面舰艇/潜艇进行维修和日常保养工作。在俄罗斯的太平洋舰队也有一艘同型的PD-41号浮船坞,目前该浮船坞正承载着太平洋舰队唯一一艘基洛夫级核动力导弹巡洋舰“拉扎列夫海军上将”号。

2016年10月,“库兹涅佐夫”号出发前往东 地中海,支援俄军在叙利亚的行动。由此看来俄罗斯的航母仅仅进行了一小部分修缮,而没有进行像中国的辽宁号或者类似美国航母的中期修缮,其性能没有根本上的改变,是否进行大修以及怎么样修改任然不得而知。

技术特点

舰型结构

舰型

库兹涅佐夫号航母主要的特征就是全通型飞行甲板以及舰艏巨大的滑跃起飞甲板,除此之外还包括舷侧升降机、降落拦阻装置等许多首次使用的设备。该舰艏部水上部分有较大的外飘,甲板舷角圆弧连接。艏端水下部分设球鼻首,用于安装声呐换能器。艉部采用方尾,艉板较宽,舭部为圆形。主舰体从飞行甲板往下有7层甲板、2层平台和双层底,共10层甲板。岛式上层建筑位于飞行甲板右侧,首尾端仍保持着圆形,上层建筑底部尺寸为64×8.5米,高32米,布置有指挥部位、高级住舱、电子设备和工作舱室等。

结构

库兹涅佐夫号舰体由11个防水舱壁分开,整个舰体均采用双重底结构。全舰共划分为3857个区域,2500个床位,其中有400个为空降兵预留床位,士官居住室387个,洗浴室50个,食堂6个,通道总长达6000米。舷侧防雷区域宽4.5米-5米,内部为空腔、燃料舱或淡水舱,能够吸收爆炸的能量。因此,即使5个区域进水舰体仍能维持浮力。水上部分舰体的防御方面,基本采用了钢-玻璃纤维-钢的夹层结构。

甲板

库兹涅佐夫号航母的飞行甲板总面积约为14800平方米,分为起飞区、降落区、停机区,与众不同的是它的飞行甲板是一个奇妙的“混合体”。从外形来看,它既有大型航母特有的斜直两段甲板(倾斜角7度),又有轻型航母通用的12度 上翘角滑跃式起飞甲板;没有装备弹射器,却可以起降重型固定翼战斗机。实际上苏联将英国设计创新的“滑跃式”起飞方式与自己的苏-27战斗机相结合,在牺牲飞机作战性能的情况下,建成了这艘“大型航空母舰”,世界海军中也首次出现了滑跃起飞加拦阻降落这一航母起降方式 。然而滑跃式起飞方式存在一些缺点,舰载机是依靠自身动力通过甲板滑行起飞,要求飞机必须逆风起飞,而且滑跑距离很长,天气情况稍差,就不能正常起飞。另外舰载机在滑跳起飞过程中会消耗大量燃料,导致滞空时间缩短和携带武器的减少,严重影响战斗力发挥以及无法起飞固定翼预警机。 

动力系统

动力系统是航母运行的基础,不仅决定了航母的机动能力和自持力 库兹涅佐夫号航空母舰库兹涅佐夫号航空母舰,也影响着各个子系统选型。因此,库兹涅佐夫号改装所面临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动力系统的选择,而最具吸引力的选项显然是核动力。库兹涅佐夫号航母采用的是四台TV-12-4型蒸汽轮机,总功率20万马力,设计航速超过30节,可满足舰载机起降和舰队机动的要求。但实际服役之后,动力系统问题不断,这也是该舰长期无法形成战斗力的重要原因之一。按照苏联海军的原定计划,后续的乌里扬诺夫斯克号核动力航母将安装4台KN-3型压水堆(基洛夫级巡洋舰上装有2台)。外界猜测库舰升级核动力的主要依据也来源于此。问题是,俄海军会满足于20年前设计的动力装置吗?

弹射器

弹射器对提升舰载机起飞重量和出动率有着十分显著的作用。苏联时期建造的最后一艘航母乌里扬诺夫斯克号在保留滑跃甲板的同时,在着舰区布置了两条95米长的 蒸汽弹射器轨道。外界猜测其全套技术为俄罗斯所继承。军事专家尹卓认为:俄罗斯有足够的核堆使用经验,动力应该是没有问题的;从造船技术来说,像这样的大型船舶也基本能够造,前苏联解体前,就已经解决了这种超大型作战平台的一个设计和建造的问题;另外拦阻技术已经完全解决,就是弹射技术目前为止应该说还没有实践;所以如果使用弹射起飞方式,基本上的技术没有大的瓶颈,只是在弹射器问题上恐怕还要作出一些实践问题,就是在用的过程中逐步成熟。

苏联海军在库兹涅佐夫号上没有使用蒸汽弹射器,一方面因为该舰最初设计搭载 雅克-141,另一方面也因为当时苏联的弹射器还存在技术问题(一种似是而非的说法是苏联未解决弹射器轨道结冰问题)。从库舰斜角甲板下的舰体结构和管路布局看,苏联海军当时应该有在库舰改进时加装弹射器的意图。不过,假如不对舰体结构进行彻底的改变(基本相当于新建),库舰只能在斜角甲板处加装一部蒸汽弹射器,且位置与甲板布局不甚协调。

舰载机

受火控系统的限制,苏-33没有使用精确制导空对面武器的能力,难以有效打击拥有现代化防空系统的水面舰艇。2011年,配属库兹涅佐夫号航母的第279独立舰载战斗机团只剩下18架苏-33,这些飞机仅在2002年进行过一次升级,已经趋于老化。虽然俄海军已宣布订购24架 米格-29K,以便在2015年淘汰苏-33,但由于经费不足尚未正式签署合同。苏霍伊公司不失时机的在2010年10月推出了苏-33中期升级计划。虽然在国内舰载机选型中败于苏霍伊设计局,但是以贝尔雅柯夫为首的米格设计师们仍然为米格-29K不懈奔走,这为日后米格-29K的复活埋下了伏笔。终于,“救星”出现了。印度海军花费5.26亿美元购买了16架米格29K舰载机在改装的戈尔什科夫号航母上服役。2010年年初,印度又花费15亿美元再定购29架该型号飞机,计划部署在国产航母上。米格公司称俄海军将购买24架米格-29K舰载机全面替换苏-33,合同将于2011年莫斯科航展期间签署。

俄罗斯在 T-50技术验证机试飞以来不断为其造势,曾放言全球销量将超过1000架。甚至有报道称,库兹涅佐夫号改装完成后也将搭载T-50的舰载型,大有海空通吃的势头。客观讲,T-50在设计上别具特色,是一种很有发展潜力的飞机,但仍需大量技术检验工作,以及配套雷达、发动机、武器系统的同步开发。风头正劲的两架T-50验证机在莫斯科航展上同时发生事故,声势遭到沉重打击。看来,让T-50上舰还真不靠谱。

其它

作为6万吨级的巨舰,库兹涅佐夫号可以改装升级的地方不计其数,而透过一个个细节的变动不难窥见俄海军的现状和未来。在中国获得新生的姊妹舰——瓦良格号就成为了最好的参照物。

远程反舰导弹是否保留?

20个世纪80年代,在E-2系列预警机探测范围只有400公里,苏联海军仍保持以水面舰和潜艇主导远程反舰攻击的原则,远程反舰导弹的射程被提高到650公里以上,配备的750kg重半穿甲弹头足以重创大型水面舰。直到现在,舰载机挂载的空射反舰导弹也无法达到如此效果。

机库面积能不能增加?

出于应对北大西洋恶劣天气的考虑,苏联海军强调机库停机,机库面积大小决定了航母的载机数量。如果将舰首甲板中部“花岗岩”导弹发射装置拆除,打通导弹舱与机库之间的士兵舱,则机库面积有望扩大一半。不过,如此大的改动将带来舰体前部结构的大幅改动。

防空系统如何调整?

库兹涅佐夫号的舰载防空武器包括4座6单 库兹涅佐夫号航空母舰库兹涅佐夫号航空母舰元SA-N-9垂直发射防空导弹系统(备弹192枚),8座“卡什坦”近程武器系统,6座6管30毫米AK-630炮。库舰的现有防空火力达到“尼米兹”级四倍以上,因此不太可能增加数量,而会继续优化配置。俄海军最新型22350型护卫舰装备的9M96/9M96M中远程导弹弹体尺寸甚至小于同为第四代防空导弹的紫苑-15/30,如果用来代替SA-N-9可以大幅延伸库舰的防空范围,令防空体系更加完善。

雷达和电子战设备?

库兹涅佐夫号上的雷达和电子战设备代表了上个世纪80年代末苏联的最高水平,搭载“火星-贸易风”大型相控阵雷达,当今世界绝无仅有。本次改装,库兹涅佐夫号的雷达电子战设备势必全面更新。2011年第5届圣彼得堡海事防务展上亮相的最新型Poliment相控阵雷达可能会上舰。

性能数据

参考数据

舰体参数
舰长 305米

舰宽

72米/70米
吃水线长 270米/280米
吃水线宽 35米/37米
吃水深度 9.87米/10.5米
排水量

43000吨/45900吨(标准)

58500吨/58900吨/67500吨(满载)

飞行甲板 305米×70米
机库面积 180米×30米×7.5米
航速

29节/30节(最高)

18节(巡航)

续航力

8500海里/18节

3850海里/29节

续航时间 45天
舰员编制

舰员1300-1360名(军官200人)

航空人员600-620名

旗舰指挥人员40名

传动 齿轮传动,四轴四姜
动力系统

8台KVG-4型增压锅炉,20万马力

4台TV-12-4蒸汽轮机,14.9万千瓦

舰载武器

舰体参数
舰长 305米

舰宽

72米/70米
吃水线长 270米/280米
吃水线宽 35米/37米
吃水深度 9.87米/10.5米
排水量

43000吨/45900吨(标准)

58500吨/58900吨/67500吨(满载)

飞行甲板 305米×70米
机库面积 180米×30米×7.5米
航速

29节/30节(最高)

18节(巡航)

续航力

8500海里/18节

3850海里/29节

续航时间 45天
舰员编制

舰员1300-1360名(军官200人)

航空人员600-620名

旗舰指挥人员40名

传动 齿轮传动,四轴四姜
动力系统

8台KVG-4型增压锅炉,20万马力

4台TV-12-4蒸汽轮机,14.9万千瓦

主要武备

舰电武装
武器装备

4座AK630型6管30毫米炮

4座6单元装SA-N-9垂直发射系统

1座12单元装3K-45“花岗岩”反舰导弹垂直发射装置

2座UDAV-Z型深水炸弹发射装置

8座CADS-N-1“卡什坦”舰载弹炮结合防空武器系统

舰载机

搭载42-52架

卡-31预警直升机

苏-25UTG教练机

卡-27直升机

苏-33战斗机

雷达

4面天空哨兵多功能相控阵雷达

1部MR-710“顶板”三座标对空/对海雷达

2部MR-320M“双支撑”对海雷达

4部MR-360“十字剑”火控雷达(用于SA-N-9舰空导弹控制系统)

8部3P37“热闪”火控雷达(用于SA-N-11舰空导弹控制系统)

1部“蛋糕台”战术空中导航雷达

综合系统

10部PK-10干扰箔条发射器和2部PK-2干扰箔条发射器

MGK-345型舰壳声纳

服役事件

舰电武装
武器装备

4座AK630型6管30毫米炮

4座6单元装SA-N-9垂直发射系统

1座12单元装3K-45“花岗岩”反舰导弹垂直发射装置

2座UDAV-Z型深水炸弹发射装置

8座CADS-N-1“卡什坦”舰载弹炮结合防空武器系统

舰载机

搭载42-52架

卡-31预警直升机

苏-25UTG教练机

卡-27直升机

苏-33战斗机

雷达

4面天空哨兵多功能相控阵雷达

1部MR-710“顶板”三座标对空/对海雷达

2部MR-320M“双支撑”对海雷达

4部MR-360“十字剑”火控雷达(用于SA-N-9舰空导弹控制系统)

8部3P37“热闪”火控雷达(用于SA-N-11舰空导弹控制系统)

1部“蛋糕台”战术空中导航雷达

综合系统

10部PK-10干扰箔条发射器和2部PK-2干扰箔条发射器

MGK-345型舰壳声纳

总体评价

库兹涅佐夫号航空母舰库兹涅佐夫号航空母舰(8) “库兹涅佐夫号“库”舰装载了强大的防空火力。主力为4座SA-N-9垂直发射防空导弹,每座有6个发射单元,每个单元备弹8枚,总共备弹192枚,射程15千米;另有8座CADS-N-1“喀什坦”弹炮合一近防系统,系统配置为2座30mm6管炮和8枚SA-N-11近程导弹,火炮射程2500米,导弹射程8000米;此外还有AK-630型6管30mm炮4座,射程2500米,发射率3000发/分。

作为反潜武器,该舰在舰尾两舷处各布置了1座RBU-12000十联装火箭深弹发射器,射程12千米。其电子设备有:1部“天空哨兵”相控阵雷达,1部MR-710“顶板”三座标对空/对海雷达;2部MR-320M“双支撑”对海雷达;4部MR-360“十字剑”火控雷达,用于SA-N-9;8部3P37“热闪”火控雷达,用于SA-N-11;1部“蛋糕台”战术空中导航雷达。电子对抗设备为“酒桶”和“钟”系列,另有2部PK-2和10部PK-10干扰箔条发射器。

“库”舰的与众不同之处就是它是一个奇妙的“混合物”:它既有舰 库兹涅佐夫号航空母舰库兹涅佐夫号航空母舰队型航母特有的斜直两段甲板,又有轻型航母通用的12度上翘角滑跃式起飞甲板;没有装备弹射器,却可以起降重型固定翼战斗机。这之中的奥妙就在于它将英国首创的“滑跃式”起飞方式与自己气动性能优异的苏-27战斗机相结合,在牺牲飞机作战性能的情况下,终于拥有了自己的“大型航空母舰”,但仍自称为“载机巡洋舰”。“库”舰的服役使世界海军中首次出现了滑跃起飞、拦阻降落这一新颖的航母起降方式。通常情况下,其载机方案为:20架苏-33战斗机,15架卡-27反潜直升机,4架苏-25UGT教练机和2架卡-31预警直升机。

滑跃式起飞方式存在一些缺点,舰载机是依靠自身动力,通过甲板滑行起飞,但此举要求飞机必须逆风起飞,而且滑跑距离很长,天气情况稍差一点,就不能正常起飞。另外舰载机在滑跳起飞过程中会消耗大量燃料,导致滞空时间缩短和携带武器的减少,严重影响战斗力发挥以及无法起飞固定翼预警机。 库兹涅佐夫号航空母舰库兹涅佐夫号航空母舰

它的舰载机型号虽少却性能优越。美国大型航母搭载有七八种舰载机,而“库兹涅佐夫”号航母仅搭载有4种型号舰载机,即18架苏-33战斗机、4架苏-25UTG攻击机、15架卡-27直升机和2架卡-31直升机。苏-33战斗机是 苏-27的舰载型,原叫苏-27K战斗机。它既保留了苏-27的全部优点,又作了多方面的适应舰载的重大改进。它首次使用了水平全动式 鸭翼,大大提高了飞机的机动性以及从甲板上短距起飞的可控性和稳定性。机上装有驾驶导航系统,可以保证飞机自动完成从降落到着舰整个过程。机上还装有边跟踪、边扫描的相干脉冲多普勒雷达和其他先进电子系统,具有下视下射能力,可担负各种作战任务。它既能挂空空导弹进行近距格斗,又能挂空舰导弹打击敌方水面战舰,还能挂航空炸弹对陆实施攻击。卡-27反潜直升机也具有相当强的反潜能力。

它自身防御火力超过了美国 尼米兹级航母。一般来说,航母仅配备少量的防御自卫武器,防御任务主要靠航母编队的驱护舰和航母上的舰载机来担负。可是,“库兹涅佐夫”号航母除舰载机外,还拥有大量的武器装备,其战斗力比普通巡洋舰都强。在它舰艏的飞行甲板下方共装有12座SS-N-19垂直发射反舰导弹装置。这种导弹可通过卫星接受目标信息,实施超视距打击,最大射程可达550公里。它的防空武器更为强大。在飞行甲板两侧前后4个舷侧平台上布置4组6×8个发射单元的SA-N-9舰对空导弹垂直发射装置,共装有导弹192枚。4个舷侧平台还装有8座CADS-N-1弹炮合一近程武器系统,每座系统包括2座6管30毫米AK-630炮和2组4联装SA-N-11近程舰对空导弹。不难看出,该舰的防空火力已远远超过美国“尼米兹”级航空母舰,足以有效地抗击对方大数量、多批次、多方向的“饱和攻击”。此外,该舰的反潜能力同样十分强悍,除配有反潜直升机外,还有两座10管RBU-12000火箭深弹发射装置。为了最大限度地增强作战能力,该舰也配备了众多的俄罗斯最先进的电子装备,如十分引人注目的“天空哨兵”多功能相控阵雷达。这种雷达与大名鼎鼎的美国“宙斯盾”舰载雷达极为相似,具有跟踪精度高、抗干扰能力强、可靠性高等优点,能对多批次目标进行探测、识别和跟踪。

词条图册

1991-1998

1991年底苏联解体,由于俄罗斯和乌克兰因黑海舰队分配问题产生严重对立,时任乌克兰总统要求正在黑海训练的库兹涅佐夫号立即返回由乌克兰实际控制的苏联黑海舰队塞瓦斯托波尔基地。在时任北方舰队副司令的指挥下,库兹涅佐夫号连夜在仅携30%的船员的情况下离开,全速返回由俄罗斯控制的北方舰队基地,连舰载机都没有装备。

1992年至1993年,苏联解体后的几年里,俄罗斯海军因预算严重不足,勉强完成了库兹涅佐夫号的舾装工作。叶利钦政府接受了美国方面的裁军政策,库兹涅佐夫号上许多飞行员被迫辞职或者退役,飞行联队解散,停泊于北方舰队基地的库兹涅佐夫号只剩下了金属躯壳。

1994年,俄罗斯重新为库兹涅佐夫号配备了飞行部队,主要舰载机为最新型的苏-33战斗机;同年还首次参加了北海舰队的演习。1994年下半年,库兹涅佐夫号一直进行飞行训练,之后经过7个月的改装于1995年8月重新回到海上。

1995年12月至1996年3月期间,库兹涅佐夫号作为特混编队的旗舰前往地中海执行为期80天的远航训练任务,进行了一系列战术训练,成功地完成了30多次导弹和舰炮射击,航空兵完成了近700次飞行。并访问了叙利亚和马耳他。

1996年之后,因俄罗斯海军预算不足达到最为严重的地步,舰艇退役也无法解决问题,俄罗斯海军由远洋海军向沿岸海军转变,库兹涅佐夫号被提议废弃,甚至被商讨出售。

1996年至1998年,库兹涅佐夫号在北方舰队基地里成了海军“屡遭侮辱”的形象。由于工资和配给不足,船员们私自拆除了许多贵金属部件,在黑市上出售。舰上蒸汽管几乎破裂,70%以上的设备均发生了故障。仅有的24架苏-33战斗机只有7架处于“工作”状态。燃料见底,发电机停止工作,舰内到处充满了“冷酷”的气息。1998年8月,库兹涅佐夫号进行了一次重要的航行演示,然后继续进行海试和训练。

1999-2017

1999年,普京政府采取复兴海军政策。俄罗斯海军正式开始装备库兹涅佐夫号,重新组建了飞行部队,舰载机逐步恢复了飞行训练,短期出海航行次数也不断增加。2000年,库兹涅佐夫号参加了为数不多的一些地区性演习。2001年和2002年没有参加任何活动。2003年秋,库兹涅佐夫号原计划进行为期4天的航行试验时,因突然发生故障而未能出港。此后,主要用来为海军航空兵提供飞行训练。

2004年9月,库兹涅佐夫号前往大西洋北部参加了“大西洋-2004”远洋出海训练。与舰载空军联队,一起前往北大西洋水域,执行战斗执勤任务。此次远航级战斗训练是俄罗斯海军最大规模的一次出海训练之一,也是库兹涅佐夫号航母继1995年首次出海进行类似战斗值勤后的第二次出海。

2005年8月至9月间,库兹涅佐夫号在北大西洋参加了北方舰队的演习。由于技术问题和经费制约,之后很少参加大规模的活动。2012年,俄罗斯计划用五年时间对库兹涅佐夫号进行改造,预计目标为2017年交付俄国海军使用,从改造计划来看,俄罗斯改造库兹涅佐夫号航母的工程量,与中国正在进行改造的瓦良格号航母工程量相比大约需增加30%-40%。

2015年6月6日,库兹涅佐夫号进入摩尔曼斯克州的第82修船厂(SRZ-82)中的PD-50号浮船坞进行维修。俄罗斯军方没有透露维修的时间和工作量,但普遍认为其将接受至少两到三年的大修。

2016年9月22日,俄罗斯海军航空兵司令伊戈尔·科任称,库兹涅佐夫号航母将携带其所有舰载机和其他全部武器装备前往地中海东部执行任务。本次任务是俄罗斯应叙利亚政府的要求增援俄驻叙利亚拉塔基亚空军基地的空军,加强反恐力度。

2016年10月21日,库兹涅佐夫号在英国皇家海军的监视下驶离英伦海峡,前往东地中海,支援俄军在叙利亚的行动。2016年11月15日上午,俄罗斯舰载机苏-33从库兹涅佐夫号上起飞,对叙境内极端组织伊斯兰国和努斯拉阵线目标实施大规模火力打击。两个月内,海军航空兵飞行员完成了420次战斗飞行,在此期间,摧毁了恐怖分子在叙利亚的1200多个据点。

2017年上半年,库兹涅佐夫号将在小星星修理厂进行现代化改装和维修,从2018年起将持续2.5年到3年,包括维修4座和更换另外4座锅炉,安装现代化电子设备、通信、侦查、导航与作战控制系统,并安装新的舰载机安全着陆保障系统。全部工作将在2020年前完成,初步估计费用超过200亿卢布。

2021年-今

2021年4月,俄罗斯国防部长绍伊古到访俄海军北方舰队,敦促加快对库兹涅佐夫号的维护工作。[2]

当地时间2022年12月22日,据塔斯社报道,俄罗斯唯一的航空母舰“库兹涅佐夫”号发生了火灾,没有人员伤亡。[3]

当地时间2023年2月21日,俄罗斯联合造船公司负责人拉赫曼诺夫表示,俄航母“库兹涅佐夫海军元帅”号已经离开船坞,并于2024年重返俄罗斯海军参与战备值勤。[1]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