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镇

大同镇

车牌代码 浙A
下辖地区 58个行政村
中文名称 大同镇
面积 163平方公里
目录导航

经济发展

大同镇以“建经济强镇、创文明之乡”为总目标,实施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城镇化、来料加工四轮驱动,促进经济与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大同镇工业经济稳步增长,现有工业企业490家,工业总产值7.3亿元。依托丰富的土地、矿石、劳动力等资源,招商引资成绩喜人,2005年引进市外项目13个,协议资金8100万元,实到内资3744万元,超额完成年计划。

大同镇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大镇,该镇以发展蚕桑、毛竹作为农业的主导产业,以打造“万亩蚕桑基地”为目标,做大做强蚕桑业;以毛竹作为农民的“绿色银行”,累计发展毛竹25000亩,其中高效毛竹5000亩;同时积极发展有机茶叶、莲子、吊瓜、西甜瓜等多种农作物;畜牧业发展势头良好,畜禽养殖基地大力推广使用无动力厌氧净化池,推行畜禽生态养殖,较好地减轻面源污染,实现社会、经济、生态效益地有机结合。

大同镇的来料加工业迅猛发展,全镇58个行政村中有54个村已经发展来料加工业,从业人员达5800人,一级经纪人40人,加工行业涉及串珠、皮筋、针织、工艺品、天堂伞、锡箔等七大类,打造铺天盖地的“百姓经济”。

大同镇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是三国时新昌县治所在地,历来是建德西部重镇,商品集散地,是大同地区经济、文化、交通中心。改革开放以来,大同镇经历三次合并,1992年撤销原大同镇、溪口乡,设立新的大同镇;2001年撤销大同、劳村2镇,设立新的大同镇;2005年4月撤销大同镇、上马乡,设立新的大同镇。

内设机构

党政办公室:负责党委、政府各项工作部署以及贯彻落实情况的督促检查和催办;负责党委政府各种会议的准备和服务工作;负责政府日常文书的处理,承担党委、政府文件、报告的起草、修改、核稿和文印、归档工作;协助镇领导做好各办公室之间的联系、指导和协调工作;负责镇政府后勤事务管理工作及用餐、用车安排。

经济发展办公室:负责全镇工业经济发展计划编制制订工作;负责对全镇工业企业的管理、规划、协调、监督服务及计划实施和考核工作;负责全镇企业安全生产综合管理工作;承担全镇企业各项指标完成统计工作;盘活存量企业资产,积极做好个私企业发展工作。

农业办公室:负责全镇农村经济发展计划的编制和制订工作;指导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工作;积极参与制订发展农村经济相关鼓励政策,促进农业产业化升级提高;负责实施科兴农、农机技术推广体系和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工作;负责农业信息工作,指导农业信息体系建设。

社会事务办公室:负责全镇社会救济款物、优待抚恤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费的发放,以及农村困难户、五保户的管理工作;负责对义务兵役任务的完成,退伍军人的接受安排,民兵整组以及民兵训练工作;积极做好残疾人的就业和管理工作;积极做好老龄工作,努力维护好老年人合法权益,督促和检查老年法规在全镇的贯彻执行;协助市教育局,积极做好各校的各项管理工作,努力提高和巩固本辖区的九年制义务教育水平;积极贯彻执行国家司法行政工作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积极参与基层法律服务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以及人民调解工作;积极贯彻执行党和国家有关文化艺术工作方针、政策、法律、法规;负责对全镇文化市场的管理、监督、检查、指导工作。

招商引资

大同工业功能区是02年经市政府批准设立,享受省级园区优惠政策的市级工业功能区,位于原大同、溪口、劳村三镇中心地块,规划面积5300亩,距拟建中的杭新景高速大同互通仅0.6公里,023省道穿境而过,交通十分便利。四年来,功能区道路、供电、供水等基础设施投入达到3000余万元,土地平整面积达千余亩,入区和正准备入区的企业20余家,一座欣欣向荣的工业新城期待您的到来。大同是建德西部重镇,有5.7万人口,是建德人口第一大镇,也是市“一主四团”中的重要一团,大同的经济发展迎来前所未有的新机遇。

旅游资源

大同城山

城山坐落于大同镇西南,因山势陡峭,山顶平坦,山石黝黑,远望如城而得名,民国《寿昌县志》载:“城山,古名西竺山。在(寿昌)县(城)西三十里六都。其山高可百仞,周围数十里,山顶有大坪,广约数百丈。古有寺,今存遗址。山麓有石佛寺。碑载唐时有佛从地涌出,共属灵验,即今西竺山万福寺。” 城山为一片石冈,颜色黝黑,壁立千仞,望之如浑铁铸成。山下一片平畴沃野,上马溪从畈中蜿蜒流过,称“城山畈”。隔畈与城山遥遥相望的是金紫峰,峰下村落名富塘街,宋代出过一位不畏权奸的正直官员——胡国瑞。胡国瑞曾任吏部侍郎,因得罪奸相秦桧而告老还乡,但仍不忘国事,临终前向高宗上遗表,希望高宗“登忠臣,斥奸回”,不忘中兴大业。今人有诗云:城山脚下访高人,临终一表气如城。留得忠名千古在,侍郎高风说到今。城山脚下的万福寺原名石佛寺,重建以来已初具规模,香客络绎不绝。

大同千年古刹——万福寺

万福寺万福寺万福寺,旧称石佛寺,总面积20余亩,位于大同镇西竺山下,依山而座,临寿昌江,环境幽美,建于唐朝,距今1100余年。该寺院缘起于一放牛童子,该童子在一员外家帮放牛,一天下午童子躺在地上午睡,用一草帽遮面,睡后不久突闻一声巨响,醒来时草帽不知去向,但发现山脚下长出一块巨石,仔细一看原来是一尊佛像,童子立即回府告诉员外,员外听后欣然来此,供养礼拜,并发心在石佛上方建一个寺院,立名乘良寺,此后这个村庄人杰地灵,明朝崇祯帝赐名:万福寺。又传该寺建于唐大历中,寺僧就石笋凿成佛像,号称“石佛从地涌出”,故而香火甚旺,石佛高约1米,至今犹存。据民国版《寿昌县志》记载:“万福寺,在县西六都溪口,唐大历中建,有石佛从地涌出,今犹存。”万福寺曾有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观音殿、钟鼓楼、藏经楼等56间,寺僧百余人,寺田三十余亩,为原寿昌县最大的寺院,在周边地区影响较大。清代和民国时期,香火颇旺。“文革”期间,万福寺遭到严重破坏。 1993年,经杭州市政府批准,万福寺重新开放。原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为万福寺题寺名。近几十年来,万福寺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寺庙已初具规模,香客络绎不绝。2009年,建德市文物普查队又在大同万福寺普查时发现释迦石佛头像一尊、古井一处,明崇祯六年的七宝如来石柱一尊,清康熙年间建造的大雄宝殿一幢、寮房三间,清康熙年间和清乾隆年间的碑记各一块,为我国的文物开发保护作出了贡献。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