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名称】七律·洪都
【创作年代】当代
【作品作者】毛泽东
【作品体裁】七言律诗
到得洪都又一年,祖生击楫至今传。
闻鸡久听南天雨,立马曾挥北地鞭。
鬓雪飞来成废料,彩云长在有新天。
年年后浪推前浪,江草江花处处鲜。
①洪都:旧南昌府的别称。隋、唐、宋三代曾以南昌为洪州治所,又为东南都会,因而得名。这里指江西省的南昌市。
②南天雨:指在南方的战斗生活。
七律·洪都 ③挥北地鞭:指在北方的战斗生活。
④鬓雪:两鬓飞霜。
⑤彩云:指马列主义真理。
⑥处处鲜:祖国河山的锦绣前程。
(洪都)旧南昌府的别称。隋、唐、宋三代曾以南昌为洪州治所,又为东南都会,因而得名。这里指江西省的南昌市。
(祖生击楫)祖生,即东晋名将祖逖。公元三○四年匈奴族刘渊在黄河流域建立汉国。中原大乱,祖逖率领亲党数百家来投镇守建邺(今南京市)的司马睿。三一三年祖逖要求率兵北伐,被任为奋威将军、豫州刺史,率部有百余家渡江北上,中流击楫,立誓收复中原。击楫,敲打船浆,后用以形容有志报国的抱负和气概。
(闻鸡)这里化用闻鸡起舞的典故。《晋书·祖逖传》:「与司空刘琨俱为司州主簿,情好绸缪,共被同寝。中夜闻慌鸡鸣,蹴琨曰:「此非恶声也。」因起舞。」祖逖和刘琨年轻时都有大志,互相勉励振作,因此听到鸡鸣就起床舞剑。后以「闻鸡起舞」比喻有志之士奋起行动。 [1]
1965年12月24日,毛泽东在73岁诞辰的前两天,由杭州来到南昌,下榻在赣江边上的一座宾馆里。南昌市有著名的滕王阁,南昌又是革命的发祥地。毛泽东于此感物抒情,抒怀明志,写下此诗。诗歌借史述怀明志,抒发了诗人报效祖国、改造社会的豪情壮志;歌颂了新中国欣欣向荣、蒸蒸日上的伟大事业。全诗立意高远,意境开阔,气势雄浑。洪都,南昌古称洪都,隋、唐、宋三代曾以南昌为洪州治所,故称。
整体把握
当时诗人怀着重上井冈山的豪情巡视大江南北,来到南昌这个“八一”起义,中国工农红军的诞生地,联系自我,自然而然联想起历史上祖逖击楫、立誓报国的往事。对长期的革命战斗生活,作了高度的艺术概括。颈联陡转,看似“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实是对祖国未来的展望和憧憬。诗的意境雄浑,气象恢弘,意蕴深长。
逐句分析
全诗56字,毛泽东写于1965年。
毛泽东诗词 这首诗抒怀明志。借典咏史,抒发诗人报效祖国、改造社会的豪情壮志,同时歌颂新中国欣欣向荣、蒸蒸日上的伟大事业,寄托对祖国未来的殷殷期望。
首联以诗人到历史名城洪都之行起兴,引发思古之情,藉以通过“祖生击楫”典故的运用,表达坚持革命事业的信念。
颔联生动形象地对诗人大半生的革命生涯作了高度的艺术概括。“久听南天雨”即是诗人对自己在南方经历种种急风暴雨革命斗争经历的回忆。“曾挥北地鞭”同样是诗人对自己在北方几十年戎马生涯的一种概括总结。可以说,诗人在首联和颔联引用祖逖(zǔ'tì)北伐和祖逖、刘琨闻鸡起舞的典故,意为表现对以往革命斗争的回顾、歌颂之情和表达继续革命的雄心壮志。
颈联以对比的手法表现诗人对祖国新天地与光明前途的瞻望。诗人自己虽然老了,但是祖国却“彩云长在有新天”。
尾联是说革命自有后来人,一代更比一代强,表达了诗人对革命接班人的殷切期望与热情激励。
全诗意蕴深长,用典恰当,气势豪迈,格调昂扬。
毛泽东,字润之,笔名子任。1893年12月26日生于湖南湘潭韶山冲。1976年9月9日在北京逝世。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毛泽东思想作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是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其主要著作收入《毛泽东选集》,其他已公开发行的著作有《毛泽东书信选集》、《毛泽东农村调查文集》、《毛泽东新闻工作文选》和《毛泽东诗词选》等。
南昌———英雄的城市,被誉为“军旗升起的地方”。而在39年前,毛泽东主席曾为南昌题写了《七律·洪都》,留下了“年年后浪推前浪,江草江花处处鲜”的经典名句。只可惜,南昌人知之不多。
中国毛泽东诗词研究会理事、南昌大学文学院教授吴直雄,从事毛泽东诗词研究已有十余年历史了。据吴直雄介绍,1965年12月21日,毛泽东从上海到杭州考察工作,24日来到南昌。当日,重回江西红土地的毛泽东感慨万千,欣然挥笔写就了洋溢革命豪情的赞美南昌诗篇《七律·洪都》:“到得洪都又一年,祖生击楫至今传。闻鸡久听南天雨,立马曾挥北地鞭。鬓雪飞来成废料,彩云长在有新天。年年后浪推前浪,江草江花处处鲜”。
毛泽东诗词 吴直雄说,毛泽东一生中留下许多脍炙人口、气吞山河的壮美诗篇,但专门为省会城市题写的只有《沁园春·长沙》和《七律·洪都》,而前一首(写于解放前)只是写橘子洲而非整个长沙市。可以说,解放后毛泽东惟一以省会城市命题的诗词只有《七律·洪都》了。按理说,这应该是件值得浓墨重彩宣传的大事。然而,令人遗憾的是,由于种种原因,知道这件事的人并不多。
南昌发电厂退休工人黄师傅深有感触地说,在鹰潭旅游时,他看见铁路桥上有一巨大横幅,上面印有邓小平题写的“鹰潭是个好口子”,鹰潭人以此为荣。而《七律·登庐山》中“一山飞峙大江边,跃上葱茏四百旋”成了庐山导游介绍景点时必不可少的引用语。所以,南昌应该把“年年后浪推前浪,江草江花处处鲜”作为推介南昌的“指定用语”。
要采取多种措施,挖掘整理毛泽东来南昌的历史,处处凸现伟人痕迹,让每个南昌人都记住《七律·洪都》,记住那段光荣的历史。这是南昌市民的普遍心声。对于如何宣传、纪念,市民们各抒己见谈出自己的想法:一是立碑说。建议向长沙学习,在八一广场、火车站、飞机场等窗口地方竖立刻有《七律·洪都》的石碑;二是挂牌说。像鹰潭一样,在高速公路、标志性建筑上或各个风景点悬挂巨型横幅,宣传这段历史;三是开展活动说。在每年12月24日毛泽东题写《七律·洪都》的日子,或在9月9日毛泽东逝世的日子开展大型纪念活动;四是进课本说。建议南昌市教委把《七律·洪都》编入本土教材,让每个中小学生都铭记它。
井冈山之所以出名,除了它的革命历史外,还有重要原因就是毛泽东先后为它题写过《西江月·井冈山》、《念奴娇·井冈山》、《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三首诗,使井冈山成为全国人民为之神往的地方。一个城市能留下伟人的足迹,这是城市的荣幸,更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如果不充分利用好这笔精神财富,岂不是愧对历史!明年是《七律·洪都》题写40周年纪念,建议南昌市提前做些准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