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征叙怀

南征叙怀

作者 高骈
作品名称 南征叙怀
目录导航

原文

万里驱兵过海门,此生今日报君恩。回期直待烽烟静,不遣征衣有泪痕。

作者简介

高骈,字千里,南平郡王高崇文之孙,晚唐名将。高骈出生于禁军世家,其一生辉煌之起点为866年率军收复交趾,破蛮兵20余万。后历任天平、西川、荆南、镇海、淮南等五镇节度使。期间正值黄巢大起义,高骈多次重创起义军。被唐僖宗任命为诸道行营兵马都统。后中黄巢缓兵之计,大将张璘阵亡。高骈由此不敢再战,致使黄巢顺利渡江、攻陷长安。此后至长安收复的三年间,淮南未出一兵一卒救援京师,高骈一生功名毁之一旦。高骈嗜好装神弄鬼,几乎达到癫狂的程度。后被部将毕师铎所害,连同其子侄四十余人,“同坎(坑)瘗(埋)之”。

高骈(821-887),字千里, 南平郡王崇文孙。祖籍渤海蓚县(今河北景县),先世乃山东(太行山以东)汉族名门渤海高氏。 昭宗(八八九至九O三) 时历淮南节度副大使,封 渤海郡王。光启中为 毕师铎所杀。家世禁衞,颇修饰,折节为文学,笔研固非其所事,然字亦不俗。咸通二年(八六一) 张翔所撰唐蹈溪庙记,为其所书。

《唐书本传、集古录》唐末大将。字千里。高骈之先世为渤海人﹐迁居幽州(今北京)。祖崇文,为 唐宪宗李纯时名将,世代为禁军将领。高骈累仕为右 神策都虞候。懿宗初,高骈统兵御党项及吐蕃,授 秦州刺史。咸通七年(866)﹐高骈镇 安南,为静海军 节度使,曾整治安南至广州江道,沟通交广物资运输。后入为右 金吾大将军,除 天平军(今山东 东平北)节度使。僖宗乾符二年(875),移镇 西川,在任上刑罚严酷,滥杀无辜,但有干才,他筑成都府砖城,加强防御。又在境上驻扎重兵,迫南诏修好,几年内蜀地较安。五年,徙 荆南(今湖北 江陵)。当时, 王仙芝、 黄巢起义军转战江南,朝廷任高骈为 镇海军(今江苏 镇江) 节度使、诸道兵马都统、江淮盐铁转运使。次年,又迁淮南(今江苏扬州北)节度副大使知节度事,仍充都统、盐铁使以镇压起义军和主管江淮财赋。

高骈,字千里, 南平郡王崇文之孙,家世禁卫。幼颇修饬,折节为文学,初事。朱叔明为司马,后历右 神策军都虞候、 秦州刺史。咸通中,拜 安南都护,进检校刑部尚书,以都护府为静海军,授骈节度,兼诸道行营 招讨使。僖宗立,加 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迁剑南 西川节度,进检校司徒,封燕国公,徙 荆南节度,加诸道行营都统、盐铁转运等使,俄徙淮南节度副大使。广明初,进检校太尉、东面都统、京西京北神策军诸道兵马等使,封 渤海郡王,为部将 毕师铎所害。诗一卷。

干符六年(879年) 黄巢军队沿 长江南岸西进,朝廷任高骈为镇海军(今江苏 镇江) 节度使,高骈遣将领张璘、梁缵阻击,黄巢转由浙江南进广州,广明元年(880年)黄巢北上,五月在 信州(今江西上饶)击毙 张璘。七月,飞渡长江。

高骈慑于黄巢威势,又与中宦田令孜有怨,故坐守扬州,拥兵十余万,保存实力。黄巢军入长安时, 唐僖宗急调高骈勤王,他不服朝廷节制,割据一方。唐朝之亡,和高骈有很大关系。中和二年(882年)正月,僖宗以王铎兼 中书令,充诸道行营都统,高骈有 诗才,听到 王铎加封都统,颇不以为然,写诗《闻河中王铎加都统》讽之:“炼汞烧铅四十年,至今犹在药炉前;不知子 晋缘何事,只学吹箫便得仙。”同年,朝廷罢免高骈诸道兵马都统﹑盐铁转运使等职。

高骈晚年昏庸,信神仙之术,重用术士 吕用之、 张守一等人,付以军政大权。吕用之专断独行,动辄谮毁诸将﹐乃使上下离心,淮南将领 毕师铎恐惧,中和五年(885年)遂反,高骈召 宣州观察使 秦彦助战。

光启三年(887年),毕师铎出屯高邮,联合诸将攻扬州,高骈派人向 杨行密求救,未至,城陷,高骈被囚,不久被秦彦、毕师铎所杀,杨行密得知后,命令全军将士为高骈穿孝,大恸三日,后发兵杀秦、毕二人。 罗隐曾写诗讽刺高骈好神仙之术。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