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者:邢滔滔、徐向东、张国栋、梁骏
·页码:566 页
·出版日期:2005年10月
阿尔文·普兰丁格:美国当代最负盛名哲学家之一,在逻辑学,形而上学知识论和宗教哲学领域均有巨大影响,现任美国圣母大学OBrien讲席教授。著作包括:《上帝与他人心灵》(1967)、《必然性的本性》(1974)、《上帝、自由与恶》(1974)、《上帝有本性吗?》(1980)、《保证与恰当功能》(1993)、《保证:当前的争论》(1993)、《基督教信念的知识地位》(2000)等等。
基督教信念可以在理智层面上被接受吗?它可以被生活在二十一世纪初的、聪明而饱学人们所接受吗?普兰丁格正面应对这些问题,考察基督教信念是不是合理的、可辩护的;因此,如果它们是真的,则它们构成知识。
普兰丁格证道,人们不但拥有一些普通的自然认知官能,如感知、记忆和推理,令我们获得关于客体的知识,而且还具有一种特别的自然认知官能,让我们形成有保证的基督教信念。他描述了这种官能如何会被罪所侵蚀、损毁,又如何被信仰所修补,在坚信者的心中产生有保证的基督教信念。他继而探讨了阿奎那和加尔文共有的一种看法,就是说,基督教信念还有一种非常自然的资源,阿奎那称其为“圣灵的内在激励”,加尔文则名之为“圣灵的内在见证”。
本书展现了一位当代最优秀的知识论者的无与伦与的学术力量,它对哲学家和宗教学者者极魅力,并构成巨大的挑战。
前言
第一部分 有无疑问
第一章 康德
第二章 考夫曼和希克
第二部分 何种疑问?
第二部分 何种疑问?
第三章 辩护和经典图景
第四章 合理性
第三部分 有保证的基督教信念
第五章 保证与弗洛伊德—马克思批评
第六章 对上帝有保证的信念
第七章 罪及其知后果
第八章 扩展的阿奎那/加尔文模型:向我们心灵的启示
第九章 见证模型:印记在我们心上
第十章 反对论点
第四部分 否决因子?
第十一章 否决因子与否决
第十二章 两种圣经学术研究
第十三章 后现代主义与元论
第十四章 苦难与罪恶
索引
前言(部分) 译者:邢滔滔
本书要探讨的问题是,基督教信念在理智上或合理性方面是不是可以接受的。我这里说到基督教信念的时候,指的是基督教会的主要分支的那些伟大的信经所共有的东西,是统一起加尔文和阿奎那,路德和奥古斯丁,门诺·西门斯和卡尔·巴特,德蕾萨修女和坚信者圣马克西姆,葛培理和圣帕拉马的那些内容—我们可以称之为经典的基督教信念。
经典的基督教信念首先包括相信有上帝这么一个位格。上帝是一位(a person):就是说,一个有理智和意志的存在者。一个位格不但具有(或者能够具有)知识和信念,而且具有情感、慈爱和憎恨;再者,他也具有或能够具有意愿,能够以作为来满足意愿。上帝具有所有这些特质,而且在最大程度上具有其中的一部分(如知识、能力和慈爱)。因此,上帝是全知的和全能的;他也是至善的和至爱的。此外,他创造了宇宙,始终维系着它,并以神意引导着它。这是基督教信念的有神论成分。但还有基督教独特的成分:我们人类由于某种原因陷入反叛和罪孽,因此需要解脱与拯救,上帝通过耶稣基督献祭性的受难、死亡与复活为我们安排了这种解脱,基督既是人也是三位一体的第二位,唯独神圣的圣子。我用“基督教信念”一词指这两种成分的结合。当然,我明白其它人可能在更窄或更宽的意义上使用这个词。这里无须计较字眼:不管我们如何严格推敲“基督教”一词的用法,我提到的这些信念是我要讨论的内容。我也承认,有些看法部分接近这样理解的基督教信念,还有些边界情形,就是那些简直无法弄清是否属于基督教的信念。这些都是事实,但据我看来,它们都无损于我的设想。
既然如此,我们的问题就是:这种信念是否在理智上可接受?特别是,它是否在当今,对于我们而言可接受?是否对于受过教育,智力发达,生活在21世纪而继承了过去四五百年中所发生的一切的人来说,它是可以接受的?有些人甚至退而承认,基督教信念对于我们的先人而言是可接受的,甚至是相当合适的,因为他们不懂得其它宗教,不懂得进化论和我们的动物祖系,不懂得当代亚原子物理学和它所建立的奇特、怪异和嘈杂的世界,不懂得怀疑大师尼采、马克思和弗洛伊德。不懂得现代的圣经历史考证中的尖锐观点。但是(这些人继续说),对于我们业经启蒙的当代知识分子来说,情况就全然不同了;对于懂得这些东西的人(掌握了我们颇能引为自豪的理智成就的人)而言,再坚守这种信念,就不免显得幼稚而愚蠢,抑或脑筋僵硬,推卸责任,甚至有病态之嫌。
可是,我们能不能要求这种反驳稍微精确一点?问题究竟何在?我以为,答案是这样:据说有两个主要问题。18世纪启蒙运动以来的西方思想显示了至少有两种不同方式的反驳。第一,有事实性反驳:即对于基督教信念的真实性反驳。大概最重要的事实性反驳是根据苦难与恶进行的论证。这种反驳可以一直追溯到古代世界的德谟克利特,也是当代最引人注目的事实性反驳。它经常是从哲学上陈述的,但也有颇具力量的文学表达(例如在陀斯妥耶夫斯基的《卡拉马佐夫兄弟》中)。这个反驳如下展开:按照基督教信念,我们人类是被一个全能、全知的上帝创造的,他如此爱我们,甚至差遣他的儿子,神圣三位一体的第二位,为我们而受难和死亡;但是,既然我们悲惨的世界上有如此深重、如此广大的恶与苦难,这根本不会是真的。
根据恶的论证可能是最重要的事实性反驳,但它不是惟一的。也有一些说法,认为关键的基督教教义—比如三位一体、道成肉身或者救赎—是不融贯或必然为假的。许多人论证道,关于具有一种本性的三个神圣位格的基督教义不能自圆其说;还有许多人声称,一个人,拿撒勒的耶稣,在逻辑上不可能是神圣的三位一体的第二位;又有许多人认为,一个人的受难—即使这个人是神圣的—不可能为他人赎罪。的确,有一些看法,声称科学的进步以某种方式证实了根本不存在超自然的王国—不存在创造我们并且主宰我们的世界的上帝,更不用说神圣位格的三位一体,其中之一变为人,死去又复活,以此拯救人类脱离罪恶与苦难云云了。
因此,事实性反驳品种多样,它们在西方思想史上为时既久,又享有显著的地位。然而,规范性的反驳却更为流行。它们是这样的一些论证或断言,大意是:基督教信念,且不管真假,无论如何是不可辩护的,或是理性上未经辩护的,或是不合理性的,或是理智上不值得尊重的,或与健全的道德相抵牾,或没有足够的证据,或出于其它原因在理性上不可接受,在理智的观点看来不值一提等等。例如,弗洛伊德声称,关于上帝的信念实际上是意愿满足的结果;证据论者声称,基督教信念没有足够的证据;多元论者声称,坚持基督教信念为真,而跟它不兼容的任何东西都假,有武断甚至傲慢的味道。事实性和规范性反驳种类虽然不同,但它们有时重和在一起。因而就有一种根据苦难与恶的规范性反驳,同时也是事实性的:经常有人断言,这个世界上存在的苦难与恶,使得坚持基督教信念实际为真成为不合理性的事情。
事实性反驳相对而言更为直接,乍看之下也并不复杂:它无非是声称,给定我们据信已知的某事或他事,基督教信念一定是假的(或无论如何是不太可能的)。它经常这样解释:那是我们现在所知的某事,而我们的先人并不知道,就像布尔特曼被人津津乐道的那段话里所说:“一边用着电灯和无线电,享受着现代医学和外科发现,一边又相信新约中那神灵和奇迹的世界,这绝无可能。”规范性反驳却是相反,虽然可能比它的事实性伙伴流布更广,但远不是那样直截了当。这种反驳的结论是这样:基督教信念有毛病,不是说它假,不然就是基督教信徒有毛病:它或他是未经辩护的,或不合理性的,或在理性上不可接受,在什么地方缺了点东西。可是究竟在什么地方?到底是什么东西未经辩护或不合理性?毫无疑问,坚持理性上未经辩护的信念不是件好事,但说到底问题何在?那不好出自何处?这通常是不清楚的。比如,按证据论者的说法,基督教信念的证据是不充分的。但是,对什么而言不充分?假定你相信某事,而证据不充分,你到底出了什么问题?你因此要受道德谴责吗,显得如何无能吗,还是愚笨无知,或被证明有什么病,甚或还有别的什么,按弗洛伊德和他的追随者的说法,基督教和有神论信念产生于意愿的满足或其它某种投射机制。好吧,假说这是真的(我认为事实正相反),可究竟问题在哪儿?是不是这种信念就很可能为假?是不是你要是接受了一个在意愿满足的基础上形成的信念,你就做了什么错事,该受责备?不然,你干脆是个可怜虫?归根到底,问题何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