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化测试仪

雾化测试仪

中文名 雾化测试仪
概述 用途:适用于汽车、飞
目录导航

雾化测试仪

雾化测试仪适用于汽车、飞行器等内饰材料,如汽车内饰塑料件、聚氨酯、纺织品、皮革、胶粘剂、非织造布、热可塑性弹性体等材料在高温下其挥发性成分蒸发情况的评价,亦可用于车前氙气灯高温雾化现象的测定。

设备技术特征

雾化测试仪雾化测试仪宽范围、高精度控温装置轻松实现非标测试

6个试验位设计,可同时进行试样试验和空白试验

设备运行稳定,为用户提供准确可靠的检测数据

雾化测试必要性

汽车内饰材料中挥发性物质受热挥发后会在挡风玻璃上凝结成雾,汽车内饰件中挥发性物质在玻璃片的这种凝结现象我们称之为成雾性,也称之为结雾特性,其凝结物又称冷凝组份。

汽车内饰材料的成雾会妨碍透过挡风玻璃的视线,在不利的光线条件下成雾会影响驾驶的安全性。同时,由于冷凝组份大多为有害的有机挥发物,成雾性的高低也可反映内饰材料中有机挥发物的高低。因此,发达国家的汽车生产企业对汽车内饰材料的成雾性均制定了限制标准。

雾化测试步骤

汽车内饰材料中可挥发的物质受热后挥发到空气中,热空气遇到冷却物体,可挥发的物质又冷凝成液体附着于冷却物体上。成雾过程即为物质的挥发-冷凝过程。

将试样放入起雾杯中,用一个密封圈及玻璃环(或一块经称重的铝箔)盖住起雾杯,在其上安装冷却器。起雾杯置于恒温器内加热。试样在起雾杯中被加热,其中的可挥发物开始挥发,蒸发气体在已经被冷却降温的玻璃板上冷凝。冷凝过程结束后,取下玻璃板,在标准规定的状态下放置规定的时间后,用光泽仪测量玻璃板的光泽值,并和试验前的玻璃板的初始光泽值进行比较,从而得出所测试材料的成雾值;或者用透光率仪测量试验后的玻璃板平行光线透过率,与试验前的玻璃板平行光线透过率相比较,得出所测试材料的玻璃模糊度。

试样在起雾杯中被加热,蒸发出的气体在已经被冷却降温的铝箔上冷凝。冷凝过程结束后,取下铝箔,用电子天平称量其质量,减去铝箔本身的质量后,得出所测试材料的雾化凝结物的质量—冷凝组分。

测试方法

光泽度法

试样在起雾杯中被加热所蒸发出的气体冷凝在低温玻璃板上,通过对玻璃板冷凝前后的 光泽度值进行对比并计算,可得出试样的成雾值。(标配)

雾度法

试样在起雾杯中被加热所蒸发出的气体冷凝在低温玻璃板上,通过对玻璃板冷凝前后的雾度值进行对比并计算,可得出试样的成雾值。(另购)

重量法

试样在起雾杯中被加热所蒸发出的气体冷凝在低温铝箔上,通过称量铝箔冷凝前后的重量变化,可得出试样雾化-凝结物的重量。(标配,天平另购) 

设备构成

成雾性测试所需主要设备为雾化仪、光泽仪、高精度天平。成雾仪结构主要包含温控池、冷却系统、起雾杯等,成雾性测试仪在测定成雾值时仅使用玻璃板,在测定冷凝份重时仅使用铝箔。

温控池:温控池是为了按规定的温度要求给起雾杯加热。温度控制范围在60~120℃,温度精度达到±0.5℃,能在20min内加热到指定温度。

冷却部分:用于冷却玻璃片(或铝箔)。温度控制范围一般在20~60℃,温度精度达到±1℃,冷却片应用非腐蚀性材料制成,与玻璃片的接触面应平整。

起雾杯:玻璃杯或不锈钢杯,杯内光滑,起雾杯尺寸因标准不同要求也不相同。

玻璃板:用于冷却结雾。玻璃片各点的光泽测量结果的最大变动范围应在±2%,光泽(60°)≥130(或光透过率:≥98%)。

执行标准

DIN 75201、ISO 6452、SAE J1756、QB/T 2728、BS EN 14288、 PV 3920、PV 3015、ES-X83231、NES M0161、D45 1727、GM 9305P、TSM 0503G

技术指标

高温槽温度范围:室温~150℃ (室温~280℃另购)

高温槽控温精度:±0.1℃ (150℃)

低温槽温度范围:0~100℃

低温槽控温精度:±0.1℃

高温槽外形尺寸:670 mm(L) × 490 mm(B) × 540 mm(H)

低温槽外形尺寸:400 mm(L) × 220 mm(B) × 520 mm(H)

高温槽净重:32kg(不包括导热介质)

低温槽净重:15kg(不包括导热介质)

电源:AC 220V 50Hz

仪器配置

标准配置:主机、恒温控制器、光泽度仪、压样环、烧杯、氟橡胶密封圈、胶圈固定环、方形玻璃板、圆形玻璃板、铝箔、铝箔取样器、盖板、玻璃板架、取样器、载热油、邻苯二甲酸二辛酯(DOP)、附件挂架

选购件:雾度仪、电子天平(0.01mg)、烧杯、氟橡胶密封圈、方形玻璃板、圆形玻璃板、铝箔、铝箔取样器、玻璃板架、载热油、邻苯二甲酸二异葵酯(DIDP)、邻苯二甲酸二辛酯(DOP)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