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奥纳多·达·芬奇(1452-1519) da Vinci,Leonardo 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最负盛名的美术家、雕塑家、建筑家、工程师、科学家、科学巨匠、文艺理论家、大哲学家、诗人、音乐家、和发明家。他生于佛罗伦萨郊区的芬奇镇,卒于法国。其父为律师兼公证人,母为农妇,他15岁来到佛罗伦萨,学艺于韦罗基奥的作坊, 1472年入画家行会,70年代中期个人风格已趋成熟。1482--1499年间一直作画于米兰,主要为米兰公爵服务,进行了广泛的艺术和科学活动。
达·芬奇擅长于以炭笔和色粉两种工具交换使用来绘画。他的素描往往形象饱满,光线柔和,立体感极强。画面上好像被蒙上一层薄雾,圣母女两人就在这种雾一般的环境中相对地微笑着。加上画家选用的是青灰色画纸,因而炭笔所形成的朦胧感,又有一种月光下的大气感。
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以达芬奇为代表,将神还原为人,藉着歌颂为名,赋予神凡心、俗躯,以极精致、极深刻、极细微的表现描绘,以致不朽。
1499年,法军入侵米兰,达·芬奇为躲避战乱,移居威尼斯。滞留数月后,又于翌年到达曼图亚,为当地的伯爵夫人,一位酷嗜文艺并广泛收罗艺术珍品的鉴赏家画了几幅肖像,其中有一张素描颇象他后来那一幅《蒙娜丽莎》的侧面像。1500年4月,达·芬奇再次回到故乡佛罗伦萨。得知兰则塔大教堂的主祭坛需要一幅祭坛画,他表示愿意完成此任务。僧侣们兴奋地把达·芬奇的全家请进了教堂,予以十分殷勤的款待,但达·芬奇久久没有动笔。
最后,他完成了一幅素描,就是《圣母子与圣安娜》。这幅素描是以寻求人物的明暗调子为准绳来描绘的。画家把圣安娜、马利亚、基督和施洗约翰四人,作为一个融洽欢聚的家庭成员加以集中表现。群像中以圣安娜与圣母的对话形式为主题,表达了一种人间家庭的天伦之情(此画作于1499~1501年间,是在茶色纸上用木炭,淡彩画成的素描,有139×101厘米,现藏伦敦国立画廊)。由于人物感情细腻,相互交叠的身躯也给人以亲密无间的美好气氛。
1506年(一说1512年左右),达·芬奇回到米兰以后的两年,他又画了同名的一幅油画。这幅画在板上的油画与当年那幅素描虽属于同一构思(油画现藏于巴黎卢浮宫,尺寸为168×130厘米),但比较起来显然不如素描来得亲切和诗意盎然些。这主要是人物的安排过分受限于构图,形式感考虑得多了些。在这里,画家让圣母马利亚坐在她母亲的膝上,外祖母圣安娜虽然也很年轻,但仍感到圣母的身躯太大些,她难以承受如此重量。可是圣安娜脸上展现的笑容,是对着眼前那个顽皮的小外孙——耶稣(耶稣正从母亲的手中挣脱下来,想要骑在羔羊身上。)而发出的,马利亚倒象坐在安乐椅上那样,毫不介意地伸手要去抱耶稣。这种情绪传递是不很协调的,人物尽管处理得紧凑,却并不显得自然生动。
《圣安娜与圣母子》绘画的传神,如果仔细观察,达芬奇的圣安娜与圣母子,三个人的眼神是各不相同,圣安娜是慈祥,圣母是摒弃感情的圣洁,而圣子则是超越年龄和活动的慈爱和坚毅。这种细致的刻画,将这一幅与其他家庭场景区分开来,看到他的人会第一时间感到它的与众不同,亦是不可言喻的神圣和光辉充满画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