瓶蕨属 .
膜蕨科
界: 植物界
门: 蕨类植物门
亚门: 真蕨亚门
纲: 薄囊蕨纲
目: 水龙骨目
大多数为附生植物。根状茎粗壮,通常很长,横走,常被褐色多细胞的节状毛。叶为二列生,羽状复叶,全缘,细胞壁薄而均匀一致,叶边不增厚。叶脉一般多回叉状分枝,叶片上无假脉。孢子囊羣可从各脉先端生出;囊苞长管状至杯状,口部全缘,突出于叶边之外;囊羣托突出,长而纤细;孢子囊细小。配子体为丝状。
本属约有35种,分布于热带各地、南极美洲、新西兰、南非洲及日本等地。中国约有11种,大都产于西南、华南以至台湾,少数向北分布达长江流域的华东一带。本属各种通常附生在山地林下阴湿的树干上或岩石上。蔓生性植物。
# | 跳转号 | 原检索号 | 描述 | 中文名 | 拉丁名 |
1 | 6 | 1 | 叶片线形或线状披针形;一回羽状或二回羽裂,叶无柄或柄甚短,不超过2厘米。 | ||
2 | 3 | 2 | 叶片通常长7厘米左右,阔披针形,二回羽裂;叶轴具阴翅;囊苞短漏斗形,口部膨大,其基部以下的裂片狭长叶柄。 | 城口瓶蕨 | Vandenboschia fargesii (H. Christ) Ching |
3 | 2 | 3 | 叶片通常长15厘米以上,狭披针形,一回羽状;叶轴上无翅或具狭翅;囊苞管状或管状漏斗形,口部不膨大,其基部以下的裂片不变狭或略变狭。 | ||
4 | 5 | 4 | 囊苞管状漏斗形,长1-1.5毫米;叶轴和叶片上面有红棕色毛密生,产海南。 | 海南瓶蕨 | Vandenboschia hainanensis Ching & Chiu in Ching & C. H. Wang |
5 | 4 | 5 | 囊苞长管状,长2-2.5毫米,叶轴和叶片无毛或几无毛。 | ||
6 | 1 | 6 | 叶片长圆披针形至长圆形,2-3回羽状分裂或羽裂,照例有长柄。 | ||
7 | 12 | 7 | 囊苞管状或漏斗状,口部膨大。 | ||
8 | 9 | 8 | 叶柄长15-30厘米,叶片三回羽状;末回裂片细长,线状,有一条小脉;羽片斜卵形,先端渐尖,长达15厘米。 | 大叶瓶蕨 | Vandenboschia maxima (Blume) Copel. |
9 | 8 | 9 | 叶柄长2-15厘米,叶片二回羽裂;末回裂片通常较短有一条小脉;羽片卵形至长圆状披针形,通常先端钝圆,长2-5厘米。 | ||
10 | 11 | 10 | 叶轴上的翅较宽,连叶轴宽达2-3毫米,下延达到基部;叶干后为深灰绿色,小羽片和末回裂片彼此较接近。 | 喇叭瓶蕨 | Vandenboschia assimilis Ching & Chiu in Ching & C. H. Wang |
11 | 10 | 11 | 叶轴上的翅较狭,连叶轴宽达1.5-2毫米,叶片干后为深青黑色,小羽片和末回裂片彼此分离较远。 | 墨兰瓶蕨 | Vandenboschia cystoseiroides (H. Christ) Ching |
12 | 7 | 12 | 囊苞管状或漏斗状,口部不膨大或略澎大。 | ||
13 | 18 | 13 | 囊苞管状或漏斗状,口部不膨大。 | ||
14 | 15 | 14 | 叶长圆形,三回羽状深裂;叶柄及叶轴上的翅有褶皱。 | 罗浮山瓶蕨 | Vandenboschia lofoushanensis Ching |
15 | 14 | 15 | 叶长圆形至长圆状披针形,二回羽状至三回羽状深裂,叶柄及叶轴上的翅平坦,囊苞管状。 | ||
16 | 17 | 16 | 植株较大,通常高达40厘米;叶轴无翅或具狭翅,叶干后为黑褐色。 | ||
17 | 16 | 17 | 植株远较小,通常在20厘米左右,叶轴具阔翅,叶干后为褐绿色。 | 管苞瓶蕨 | Vandenboschia birmanica (Bedd.) Ching |
18 | 13 | 18 | 囊苞管状或漏斗状,口部稍膨大。 | ||
19 | 20 | 19 | 植株大,高通常为25厘米至40厘米,裂片浅裂。 | 漏斗瓶蕨 | Vandenboschia naseana (H. Christ) Ching |
20 | 19 | 20 | 植株较小,一般不超过20厘米,裂片全缘。 | 华东瓶蕨 | Vandenboschia orientalis (C. Chr.) Chi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