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喜马拉雅鱼龙

西藏喜马拉雅鱼龙

目录导航

简介

名称: 西藏喜马拉雅鱼龙

拉丁文名: Himalayesaurus tibetensis

体长: 10米

体重: 3吨

食物: 肉食性

生存年代: 三叠纪晚期

生存地点: 中国珠峰地区海拔4800m的摄拉木

辨认要决: 尾鳍呈竖立的月牙状,吻部细长

种类: 鱼龙类

由来

在中国西藏发现了鱼龙化石,证明了远古时代的喜马拉雅山地区是一片汪洋大海。喜马拉雅鱼龙的发现有力地支持了地质板块理论。一种大型海生鱼龙,全长约10米。颈部消失,长而尖的头部与身体连成了一条线。肩部以后最为宽阔,然后向尾部缩小。尾鳍呈竖立的月牙状。吻部细长,口中长满了又大又尖的牙齿。眼睛大而圆,视觉及听觉良好。鱼龙是当时凶猛的海洋动物,食物为海生鱼类及其他海洋动物,谁也不知道鱼龙是怎样从陆地返回大海的。

今日的喜马拉雅山白雪皑皑,异峰突起,山麓地带则森林茂密,郁郁葱葱。但在1.8亿年前,那里却是波涛汹涌、一望无际的海洋,与欧洲的古地中海相通,名为古喜马拉雅海。喜马拉雅山是后来才隆起的。在古喜马拉雅海中,生活着巨大的喜马拉雅鱼龙。这种鱼龙的外貌与今天的海豚和鲨鱼很相似。它体长10米多,嘴内有粗壮似扁锥的牙齿。整个头骨呈三角形,眼睛又大又圆。脊椎骨的椎体像一只碟子,两边微凹,整个脊椎骨就像栓在绳索上的一串碟子。它的四肢骨扁平,肩胛骨长,这都有利于游泳。纺缍状的躯体,桨状的四肢和强壮的尾巴,使它成为古喜马拉雅海中无可匹敌的快速游泳家。这种鱼龙发现于西藏的聂拉木县的土隆与定日两地,时代为三迭纪晚期。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