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动眼睡眠

快速动眼睡眠

目录导航

历史

1939年,美国芝加哥大学生理教研室古莱托曼教授和手下一名研究生阿塞林斯基发现了快速动眼睡眠。并做了相关的实验,根据实验研究证明,快动眼睡眠和脑干内5-羟色胺、乙酰胆碱、去甲肾上腺素递质系统有关。快动眼睡眠的发现,给睡眠科学带来了一个大的飞跃,是睡眠科学研究中的一块极为重要的里程碑。 [1]

特征

快速动眼睡眠又称异相睡眠或快波睡眠。此睡眠时相的脑电图特征是呈现去同步化的快波。各种感觉和躯体运动功能进一步减退。

此外,还可有间断性的阵发性表现:如出现眼球快速运动、部分肢体抽动、心率变快、血压升高、呼吸加快等表现。此时易导致心绞痛、哮喘、阻塞性肺气肿缺氧的发作。快波睡眠期间,脑内蛋白质合成增加,新的突触联系建立,这有利于幼儿神经系统的成熟、促进学习记忆活动和精力的恢复。在快波睡眠时,将受试者唤醒,80%的人报告说正在做梦,所以做梦也是快波睡眠的一个特征。 [2]

障碍

快速动眼睡眠侵扰通常会出现在人们半睡半醒不能正常入睡或是刚刚醒来但没有完全清醒的状态下。在一些临床诊断中某些疾病也会引起快速动眼睡眠,比如帕金森症。

出现的症状往往是从三个方面体现,一是视觉,二是听觉,三是身体的感觉。纳尔逊医生在调查中总结了四种现象:在半清醒的状态下,你看到了别人看不到的人或物;听到了别人听不到的声音,音乐或噪音;感到浑身无力,四肢麻痹动弹不得(睡眠麻痹);突然感到腿或膝盖无力。这四种情况有时单独出现,有时又伴随出现。这些症状类似于中国民间常说的“鬼压床”。

经常经历快速动眼睡眠侵扰的人,通常他的大脑中的觉醒系统很容易被激发。在遇到危机情况时,觉醒系统就会导致人们出现类似于在快速动眼睡眠侵扰时的感觉,这时觉醒系统会让人们有超常的警惕,并伴随其他的幻觉。就好像当人们熟睡进入梦境时,突然醒来,但并不完全清醒,而梦境依然出现在眼前一样。 [3]

创造性假说

多年来的假说认为,睡眠尤其是快速动眼睡眠可以提高人的创造性。REM是人睡眠过程中最后一个阶段,该阶段人多会做梦,伴随有眼球快速运动。睡梦中获得灵感的事例不在少数,著名冒险小说《金银岛》的作者、苏格兰作家罗伯特.史蒂文森称,他的小说《化身博士》的创作灵感来自于做梦;钢琴家弗拉迪米尔·霍罗威茨和列昂尼德·汉布罗都说,他们在梦中发现弹奏复杂音乐段落的技法。此前的研究表明,REM可以增强思维联想,但并没有研究证实其有助于提高人的创造性。 [4]

动物界的快速动眼睡眠

REM睡眠在所有哺乳类和鸟类都会发生,REM睡眠每晚的长度与新生儿发育的阶段息息相关。举例来说,鸭嘴兽的新生儿,尚未发育没有自我生存的能力,一晚有着8小时的REM睡眠。相反地,海豚的新生儿则是近乎发育完成,它们的睡眠中则是几乎没有REM睡眠的发生。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